APP下载

经济学的“探路者”博弈论的实践家
——记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托马斯·谢林

2015-01-20本刊编辑部

财政监督 2015年27期
关键词:探路者博弈论经济学

●本刊编辑部

经济学的“探路者”博弈论的实践家
——记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托马斯·谢林

●本刊编辑部

2005年,美国有限战争理论奠基人托马斯·谢林因在博弈论方面的贡献,以84岁高龄登上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领奖台,与杰出经济学家罗伯特·奥曼一起分享了这一经济学界的至高荣誉。谢林的研究始终致力于将博弈论运用到现实中,其学术成果对美国理论界和决策部门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瑞典皇家科学院在颁奖礼上指出,谢林“通过博弈论分析改进了我们对冲突和合作的理解”。

托马斯·谢林,美国著名政治经济学家,有限战争理论的奠基人,著名的核战略及军备控制方面的研究专家。其研究领域非常广泛,除经济学理论外还包括外交事务、国家安全、核策略和武器控制等。从1978年起任教于马里兰大学,此前分别担任过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并曾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先后为马歇尔计划、白宫和总统行政办公室服务。他一生阅历丰富,亲身经历并参与过马歇尔计划、越南战争等重大国际事件,历经国际风云变幻,本期大家将为广大读者介绍这位诺奖得主,详述他的传奇经历及其学术研究对经济学尤其是对博弈论新发展所作出的开创性贡献,带领大家一睹这位蜚声国际的世界级大师的风采。

具有开创性的探险者

同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托宾回忆,早在哈佛读书时,谢林的思想就“比别的同学和教授们深几个层次”;萨缪尔森也说“时间磨不平他的创造力,他的路数总是变幻无穷”,诺贝尔授奖委员会更是把他誉为经济理论的“探路者”。次国际谈判中培养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得到了大量博弈论研究素材。后来因民主党竞选失败,谢林弃官回国,但他自己坦陈马歇尔计划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工作激发了他日后对外交事务、国家安全等问题的兴趣。1953年,他凭借获得的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和此前在外援谈判中积累的实践经验,顺利地在耶鲁大学谋得教职。五年的耶鲁生涯,他很快从副教授职位晋升到了教授,并先后发表了《讨价还价论》、《讨价还价、沟通和有限战争》等研究成果,形成了他初步的军事冲突理论基础框架。1958年谢林回到哈佛大学供职于经济学系和国际事务中心,1960年起在肯尼迪政治学院任教,之后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公共政策学院和经济学系担任教授,并获得哈佛大学和马里兰大学退休名誉教授称号。

谢林被看作是西方非主流经济学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主张超越了传统经济学研究范围,突破了经济学理论数学表示的传统方法,从博弈论理论及实践出发,谢林的研究领域变得越来越广泛,包括核战争和军备控制、能源和环境政策、健康政策、对烟草和毒品的政策,以及国家政策和商业战略中的道德问题等,这些问题,都是当时国际上最敏感、最容易引起政府关注的问题,谢林用他开拓性的思维、敏锐的学术触角、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具的冒险精神,在这些问题中来回思考穿梭,并形成个性鲜明的理论研究和思想成果。正因如此,学术界普遍认为,他的理论和思想不仅促进了博弈论的发展,还加速了它在整个社会科学中的应用。1988年,谢林获评美国经济学联合会 “杰出资深会员”,给予了“谢林关于社会关系的理论以及他对该理论多方面的应用源于他富有成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评语,其学术贡献可见一斑。

托马斯·谢林在美国马里兰大学讲话

获得诺奖后,托马斯·谢林(中)与夫人艾丽丝接受马里兰大学校长布里特·柯温(左)的祝贺

1921年,谢林生于美国奥克兰市,加利福尼亚州西部的一个港口城市,父亲和哥哥都是海军军官,特殊的家庭环境对他以后的职业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战期间,他开始在伯克利大学学习经济学,并且很早就开始与政府部门打交道,参与政治事务。从24岁起,谢林即进入美国联邦预算局工作,他还在美国战争学院为年轻的军官们讲过军事战略,这使得他与那些枯坐书斋的学者们有明显的不同。

1944年,谢林获得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学士学位,之后又分别考取哈佛大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1948年,谢林受政府委托,赴法国巴黎参与执行重建欧洲的马歇尔计划,正是这段经历,让谢林深入地了解了欧洲经济,也在多

由于谢林研究领域的广泛,常常从不同方向突出重围、开疆拓土,使他本人也常成为不同学科争论的焦点,“有人以为我是一位社会学家,有人以为我是一位政治学家,实际上我只不过是一位经济学家”——谢林曾如是“澄清”自己的身份。尽管谢林的研究都一直游离在传统经济学领域之外,但他丰富的参与国际事务的实践经验和异于常人的敏锐天赋,使得他能运用经济学研究工具切实发现问题的本质,并具体而生动地把这种本质描述出来。2005届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对他的评价是:“谢林,这位自称‘周游不定的经济学家’,被证明是一位非常杰出、具有开创性的探险者。”

博弈论的新发展

二十世纪50年代后期,美苏关系日益紧张,核武器竞赛成为当时国际社会关注的主题。这一时期,谢林已经开始驾轻就熟地用博弈论方法研究全球安全和军备竞赛,其研究的核心是如何处理国际冲突。在研究过程中,他思路独特,开创了非数理博弈理论这一博弈论中新的研究领域。在之后的研究中,谢林用非数理博弈理论打通了经济学与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及国际关系等不同领域之间的通道,非数理博弈论成为社会科学的经典理论。

2008年6月谢林在中南大学举行以“冲突经济学和非数理理论”为主题的讲座

谢林从经济学的角度,得到博弈论可能影响人类交互作用的结论。因此在经过一系列的研究之后,谢林认为,可从非合作博弈角度入手研究社会交互作用。他的理论突破了新古典经济理论的分析方法,大大区别于主流博弈理论,从而完善和发展了现代博弈论。1960年,谢林出版利用非数理博弈理论得出的研究成果——《冲突的战略》,该书一经面世,便迅速成为国际上研究解决矛盾冲突策略的经典著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施政者处理国际事务时所做出的决定产生影响。他在研究成果中详述了一个参与者为达成自利结果所使用的讨价还价策略,他表明,一个参与者为了达成妥协,通过公开减少自己可选择的策略数量对自身来说是有利的;不确定的报复比确定的报复更可信、更有效等。这些观点,对于解决冲突和避免战争提供了有效方法和理论依据。

除此之外,在《冲突的战略》一书中,谢林首次定义并阐明了威慑、强制性威胁与承诺、战略移动等概念,以博弈论贯穿始终,并对讨价还价和冲突管理理论作了非常细致的分析。讨价还价理论是谢林早期的主要贡献所在。尽管当时谢林并没有刻意强调正式建立模型问题,但是他的很多观点后来随着博弈论的新发展而定形,而他所定义的概念也成为博弈理论中最基本的概念,比如,完美均衡概念中的不可置信威胁就源自谢林的可行均衡概念。再比如,他提出的“中心点”后来也被称为“谢林点”的概念是用来定义人们在缺乏沟通的情况下往往会采用的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冲突的战略》这本书中这样描写道 “中心点就是每个人预期别的人他可能会怎么做的方法”。“谢林点”也因此成为对博弈论研究影响重大的术语之一。

诺贝尔评委会颁奖评语曾评价“托马斯·谢林的著作《冲突的战略》表明了他将博弈论作为社会科学分析的统一框架”,这本开创了对议价和战略行为研究的经典,被认为是1945年以来西方影响最大的一百本书之一。不仅是《冲突的战略》一书,他的《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等著作皆延续了他将博弈论理论与实践有机综合、从非数理化角度将博弈论推进大众视野的研究风格,从而成为博弈论研究领域为数不多的普及博弈论的学者。阿维纳什·迪克在其所写的《托马斯·谢林对博弈论的贡献》中写道:“如果你希望学习如何改进博弈论理论,那么你可以阅读许多优秀的教材和学术期刊;但是如果你希望学习如何把博弈论用到生活中,那么你必须读谢林的书。”时至今日,在学术界看来,正是谢林的努力让曾经只能以高深复杂的数学工具来研究的博弈论变得活泼生动、浅白易懂,并对政府策略和现实世界产生重大影响。2005年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他诺贝尔经济学奖,正是为了表彰他开拓非数理博弈理论领域这一巨大贡献。

冲突经济理论

谢林创造了直面现实的博弈论,是当之无愧的博弈论的实践家,而最能反映谢林对实践贡献的则是其对冲突经济理论的有效分析与阐释,即他将非数理博弈理论应用于政治、经济、文化甚至伦理问题,正式建立了“冲突经济理论”的基本框架。在谢林的学术生涯中,他曾花相当一部分精力来研究20世纪中叶冷战时期的美、苏冲突。在此过程中他发现,双方之间的冲突与和平是有迹可寻的,在军备竞赛的条件下,双方反而更能维持和平,而一旦双方势力出现失衡现象,冲突则更易于出现。当时,正是世界冷战最严重的时刻,很多世界级军事专家认为,美苏之间的核战争一触即发,因此他们建议美国应该将武器储备库分散建设在世界各地,同时通过谈判促使苏联削减核武和高速导弹、关闭能威胁美国本土的基地。谢林当时也参加了裁军谈判。在谢林看来,不管多么严重的冲突,其内在都包含促使冲突双方进行合作的共同基础,那就是双方都试图避免因谈判失败而遭受损失,同时希望能够达到双赢的目的。谢林的这一思想,为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理论依据。在谈判的技术层面,谢林突破常规思维,认为如果冲突一方能够作出预先承诺或者自缚手脚,反而可能因此获益。他给出的解释是,“之所以自缚手脚能够获得更多的谈判自由和主动,乃是因为可以通过此种策略行为影响甚至改变对方的行为”。这一思想除了在国际事务中产生影响外,还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经济学研究。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看,不可逆转的预先承诺也可以视作一种蕴涵可置信威胁的信号。作为谢林学生的斯彭斯沿着这条思路发展了这种思想,并因此先于谢林获得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7年9月13日谢林在中国科学院作题为“温室效应问题的应对”的学术报告

谢林在北京参加诺贝尔奖获得者论坛

谢林还认为,在谈判中“具有反击能力会让你的对手三思而后行”,即报复能力比抵御攻击的能力更能使谈判者处于有利地位。在后来的《军备及其影响》中,谢林对该观念进行了发挥。他指出,如果双方在防止战争爆发、减少军备竞赛的成本与风险以及减少战争爆发时的波及范围与破坏程度方面存在共同利益,那么军备控制可以做到。最好的核武器分布是双方都有还击的能力,或者任何一方都缺乏一次性摧毁对方还手之力的能力,只要具备二次还击的能力,那么在可置信的威胁之下,签订和平的条约就是可能并且可行的。即国际间双方合作的最佳策略为“针锋相对”,必须通过塑造自身还击对方的能力,才能限制对方的种种行为,将其拉入合作的轨道。

冲突经济理论的应用与价值在于,它既可以解释一般商业利益的冲突,且在解释政治冲突中显得更有价值,谢林着力阐述了在双方处于僵持时,采取一些战略性手段包括事先承诺、边缘政策和有威慑力的威胁等的重要性。1960年冲突经济理论问世后,运用博弈理论分析国家之间的冲突控制,已经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经典课题,并不断地有新的研究成果问世。

然而国际事务尤其是战争就像一台构造复杂的巨型机器,其运转不可能像学术理论一样纯粹、没有意外并且永远处于人们的期待之内。在越南战争中,谢林接受了一项特殊任务,通过研究采取何种措施可一举摧毁越南军民的抵抗意志。经过情景模拟研究,他得出了通过持续的、逐步升级的轰炸可以达到迫使越南屈服的结论。根据其研究,军方实施了轰炸越南北部的“滚雷行动”。但最终的结果是,因为所获情报的不准确,导致谢林团队判断失误,这一行动根本没有影响到越南人民抗美的决心,反而导致6百万吨炸药造成2百万人死亡的悲剧。为此,谢林和其他10多位非正式政府顾问联袂辞职,以表达对政府部门提供误导其研究情报的不满。

对重大国际事件的参与让谢林的学术生涯与众不同,而更令人长久铭记的是他自成一家的学术思想和反其道而行之的博弈论研究。谢林的博弈论思想不仅为军事政治领域所运用,其内涵的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说背景以及大量生动且与社会经济甚至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都给博弈论注入了新生命,让这门源起于数学领域的理论不再阳春白雪,既映射着理论诞生时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又激活了理论的生命、更好地应用于实践。他的学术成功根植于他本人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沉迷,也不断延续着他的学术生命力。谢林的研究以军事战略和军备控制为主,其学术思想不仅在政治学、社会学及国际关系等公共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且他本人也对能源问题、种族隔离制度、犯罪行为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等有着极大的兴趣和丰硕的成果……

综观谢林的研究,大多在主流经济学领域之外游离。他就像一个漫不经心的游客,按照自己的兴趣,在经济学园地里随意漫游,却不时采集到旁人关注不到的奇异花朵,取得了令人无法企及的智慧硕果。大师的成功无法复制,然而,他另辟蹊径的研究方法、独特的关注范围、标新立异的研究结论、缜密的思维方法,以及立足于现实的学术精神,值得后来人借鉴和思考。■

(本栏目责任编辑:阮静)

猜你喜欢

探路者博弈论经济学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执火前行的革命探路者
简明经济学
“上板”探路者
经济学
无知之幕与博弈:从“黄灯规则”看博弈论的一种实践方案
樊畿不等式及其在博弈论中的应用
博弈论视角下的建筑工程外包道德风险
探路者:探路户外生态
ETC技术探路者——走进北京速通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