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牛大力多糖提取工艺

2015-01-20陈勇谢臻巫繁菁

湖北农业科学 2014年22期
关键词:多糖

陈勇 谢臻 巫繁菁 等

摘要: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牛大力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为自变量,多糖提取率为因变量,通过对自变量各水平的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拟合,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选取最佳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89.3 ℃,料液比1∶32(g/mL),提取106 min,在此条件下测得多糖含量为558.5 mg/g,与预测值554.6 mg/g较接近。

关键词:星点设计;效应面;牛大力;多糖

中图分类号:R2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22-5507-04

牛大力为豆科崖豆藤属植物美丽崖豆藤(Millettia sliaopeciosa Champ.)的根[1],俗称山莲藕、血藤、九龙串珠、牛古大力、大力薯[2]。性味甘平,具有补虚润肺、强筋活络的功效,临床证明对腰肌劳损、风湿性关节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等有一定疗效[3]。牛大力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苯丙素类、三萜类化合物、植物甾醇、多糖等[4]。现代药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牛大力具有镇咳平喘、抗肝纤维化作用,其多糖成分还具有调节免疫功能作用[5-9]。本试验采用加热回流提取,以多糖提取率为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了牛大力的提取工艺,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为充分利用牛大力资源,及其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牛大力药材购于玉林中药材市场,部分采自广西靖西县,并经广西中医药大学朱意麟老师鉴定为豆科植物美丽崖豆藤的根。

Agilent8453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美国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BP211D型电子分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水为去离子水,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试验方法

1.2.1 牛大力多糖含量测定

1)标准品溶液制备。精密称取干燥至衡重的葡萄糖粉末12.57 mg,置于100 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刻度,摇匀,配得葡萄糖标准溶液。

2)供试品溶液制备。取牛大力药材粉末0.5 g,置于250 mL的锥形瓶中,加入去离子水32 mL,89.3 ℃加热回流106 min,滤过,吸取滤液5 mL,加入无水乙醇20 mL不断搅拌使之含醇量达到80%,得到均匀乳白色沉淀,放入冰箱静置过夜。将沉淀用无水乙醇冲洗至析晶漏斗上,抽滤,弃去乙醇液。用沸水将漏斗上的多糖结晶溶解抽滤至50 mL容量瓶中,定容。

3)最大吸收波长。取葡萄糖标准品适量置于100 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刻度,摇匀,配得葡萄糖标准溶液。在冰水浴中加入0.05%硫酸-蒽酮4.0 mL,静置10 min,取出摇匀,沸水浴10 min后取出,冷却,室温放置30 min后,以相应试剂作空白,在400~800 nm测定光谱图,葡萄糖标准品紫外可见光谱图见图1,同法操作,牛大力供试品溶液紫外可见光谱图见图2,全波长扫描,葡萄糖标准品溶液与牛大力供试品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均为628 nm,所以选择此波长为测定波长。

4)标准曲线测定。取上述标准品溶液0.3、0.4、0.5、0.6、0.7、0.8 mL至具塞试管中并加去离子水至1.0 mL。在冰水浴中加入0.05%硫酸-蒽酮4.0 mL,静置10 min,取出摇匀,沸水浴10 min后取出,冷却,室温放置30 min,在628 nm处测定其吸光度,以1.0 mL去离子水为空白,记录各吸光度并绘制标准曲线。

1.2.2 单因素试验 多糖溶于水而不溶于高浓度乙醇,因此先用80%乙醇去除影响多糖含量的物质。再用水加热回流提取多糖,考察提取温度(40、50、60、70、80、90、100 ℃)、提取时间(20、40、60、80、100、120、140 min)、料液比(g/mL,下同)(1∶16、1∶20、1∶24、1∶28、1∶32、1∶36、1∶40)3个因素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1.2.3 星点试验设计 因提取次数为非连续变量,不能进行回归处理,固定提取1次。根据星点试验设计的原理,结合单因素考察结果,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作为影响牛大力多糖含量的提取因素。每个因素设有5水平,因素与水平见表1。

2 结果与分析

2.1 标准曲线

标准曲线见图3。由图3可知,葡萄糖标准品在0.007 542~0.020 112 mg/mL间呈线性关系,计算回归方程为y=32.83x+0.038 3,r=0.999 3。

2.2 指标测定结果

2.2.1 精密度试验结果 取同一标准品连续测定6次,吸光度平均值为0.600 81,RSD为0.46%,取同一供试品溶液连续测定6次,吸光度平均值为0.600 8,RSD为0.46%,表明本法精密度良好,。

2.2.2 稳定性试验结果 取供试品溶液1份,每隔10 min测定吸光度,结果表明显色后在60 min内较稳定,RSD为0.51%。

2.2.3 重复性试验结果 取同一批次样品6份,测定吸光度,其多糖含量平均值为553.835 4 mg/g,RSD为2.90%,表明本方法重复性良好。

2.2.4 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 取已知含量本品适量,精密加入葡萄糖标准品适量,测定吸光度,平行测量6份样品,计算加样回收率为102.20%,RSD为1.70%。

2.3 单因素试验结果

2.3.1 提取温度 取牛大力药材粉末0.5 g分别在40、50、60、70、80、90、100 ℃下提取并测定多糖提取率,结果见图4。由图4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多糖溶出量逐渐增大,在100 ℃提取率达到最大值。

2.3.2 提取时间 取牛大力药材粉末0.5 g分别提取20、40、60、80、100、120、140 min,提取1次,测定多糖提取率,结果见图5。由图5可知,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多糖提取率增长缓慢,在120 min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多糖提取率略有下降,从节省能源、减少时间周期考虑,提取时间以120 min左右为宜。

2.3.3 料液比 取牛大力药材粉末0.5 g,按照料液比分别为1∶16、1∶20、1∶24、1∶28、1∶32、1∶36、1∶40添加溶剂并测定多糖提取率,结果见图6。由图6可知,多糖提取率随着料液比的降低而增加,1∶36时提取率最高,多糖基本提取完全,增加溶剂对多糖提取率影响较弱,因此选择料液比1∶36左右为宜。

2.4 星点试验结果

星点试验结果见表2。将所得数据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响应面分析。本次试验响应曲面待拟合的方程为:Y=b0+b1x1+b2x2+b3x3+b4x12+b5x22+b6x32+b7x1x2+b8x1x3+b9x2x3。应用STATISTICA 7.0软件包对按星点设计矩阵获得的试验数据进行多元回归与方差分析,得到优化后的二项式方程:

Y=498.819 8+142.820 6x1-99.847 3x12-72.185 7x22+49.557 49x1x2-41.547 1x1x3-40.603 7x2x3(r=0.904 3)。由此可见,有90.43%多糖含量归因于这3个因素的变化,只有9.57%不被此方程所解释。

根据拟合的二项式方程,绘制多糖随因素变化的响应面图,确定牛大力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见图7至图9。对二项式方程进行求导,可得:当提取条件为在89.3 ℃,料液比1∶32,提取106 min,提取1次时,Y有预测的最大值554.6 mg/g。依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提取牛大力,设置3个重复进行验证试验,测得多糖含量为558.5 mg/g。

3 小结与讨论

响应面法是通过建立响应值与被考察因素的函数关系,从响应面上选择最佳的响应值,从而推出自变量取值范围即最佳试验条件的方法。因此,本试验必须采用单因素考察,方可确定合理的试验条件。近年国内较多利用星点设计试验所得的信息量大、直观的优点应用于优化中药提取工艺[10,11]。因此本研究采用星点设计的方法设计试验矩阵,对牛大力中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将拟合得到的二项式方程进行求导,计算多糖含量最高时各个被考察因素的取值。最终确立牛大力的最佳提取条件为89.3 ℃,料液比1∶32,提取106 min,在此条件下,多糖的实际含量为558.5 mg/g,与预测值554.6 mg/g较接近。

参考文献:

[1] 广东中药志编辑委员会.广东中药志[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2] 黄泰康,丁志遵,赵守训.现代本草纲目(上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

[3]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4] 黎瑞汝,陈占科,高 珊,等.中药牛大力的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0,6(12):165-166.

[5] 王春华,王 英,王国才,等.牛大力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08,39(7):972-975.

[6] UCHIYAMA T, FURUKAWA M, ISOBE S, et al. New oleanane type triter penesaponins from Millettia speciosa[J]. Heter ocycles,2003,60(3):655-661.

[7] 赖富丽,王祝年,王建荣,等.牛大力藤叶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J].热带作物学报, 2009, 30 (5):714 .

[8] 李 移,陈 杰,李尚德.中药牛大力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8,15(2):56.

[9] 吕世静,黄槐莲,吴宋厦.牛大力对抗体及IL-2产生的影响[J].上海免疫学杂志,1997,17(1):56.

[10] WU Q, WANG Y R, WU H. Optimization of cellulase hydrolysis extraction process of Folium ginseng by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J]. Chin J Exp Tradit Med Form, 2006, 12(4):5-8.

[11] SUN L, WANG Y R. Optimal extraction of effective constituents from Radix polygalae based on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J]. Chin TraditPat Med, 2006,28(3):328-331.

(责任编辑 龙小玲)

2.3.3 料液比 取牛大力药材粉末0.5 g,按照料液比分别为1∶16、1∶20、1∶24、1∶28、1∶32、1∶36、1∶40添加溶剂并测定多糖提取率,结果见图6。由图6可知,多糖提取率随着料液比的降低而增加,1∶36时提取率最高,多糖基本提取完全,增加溶剂对多糖提取率影响较弱,因此选择料液比1∶36左右为宜。

2.4 星点试验结果

星点试验结果见表2。将所得数据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响应面分析。本次试验响应曲面待拟合的方程为:Y=b0+b1x1+b2x2+b3x3+b4x12+b5x22+b6x32+b7x1x2+b8x1x3+b9x2x3。应用STATISTICA 7.0软件包对按星点设计矩阵获得的试验数据进行多元回归与方差分析,得到优化后的二项式方程:

Y=498.819 8+142.820 6x1-99.847 3x12-72.185 7x22+49.557 49x1x2-41.547 1x1x3-40.603 7x2x3(r=0.904 3)。由此可见,有90.43%多糖含量归因于这3个因素的变化,只有9.57%不被此方程所解释。

根据拟合的二项式方程,绘制多糖随因素变化的响应面图,确定牛大力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见图7至图9。对二项式方程进行求导,可得:当提取条件为在89.3 ℃,料液比1∶32,提取106 min,提取1次时,Y有预测的最大值554.6 mg/g。依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提取牛大力,设置3个重复进行验证试验,测得多糖含量为558.5 mg/g。

3 小结与讨论

响应面法是通过建立响应值与被考察因素的函数关系,从响应面上选择最佳的响应值,从而推出自变量取值范围即最佳试验条件的方法。因此,本试验必须采用单因素考察,方可确定合理的试验条件。近年国内较多利用星点设计试验所得的信息量大、直观的优点应用于优化中药提取工艺[10,11]。因此本研究采用星点设计的方法设计试验矩阵,对牛大力中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将拟合得到的二项式方程进行求导,计算多糖含量最高时各个被考察因素的取值。最终确立牛大力的最佳提取条件为89.3 ℃,料液比1∶32,提取106 min,在此条件下,多糖的实际含量为558.5 mg/g,与预测值554.6 mg/g较接近。

参考文献:

[1] 广东中药志编辑委员会.广东中药志[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2] 黄泰康,丁志遵,赵守训.现代本草纲目(上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

[3]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4] 黎瑞汝,陈占科,高 珊,等.中药牛大力的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0,6(12):165-166.

[5] 王春华,王 英,王国才,等.牛大力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08,39(7):972-975.

[6] UCHIYAMA T, FURUKAWA M, ISOBE S, et al. New oleanane type triter penesaponins from Millettia speciosa[J]. Heter ocycles,2003,60(3):655-661.

[7] 赖富丽,王祝年,王建荣,等.牛大力藤叶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J].热带作物学报, 2009, 30 (5):714 .

[8] 李 移,陈 杰,李尚德.中药牛大力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8,15(2):56.

[9] 吕世静,黄槐莲,吴宋厦.牛大力对抗体及IL-2产生的影响[J].上海免疫学杂志,1997,17(1):56.

[10] WU Q, WANG Y R, WU H. Optimization of cellulase hydrolysis extraction process of Folium ginseng by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J]. Chin J Exp Tradit Med Form, 2006, 12(4):5-8.

[11] SUN L, WANG Y R. Optimal extraction of effective constituents from Radix polygalae based on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J]. Chin TraditPat Med, 2006,28(3):328-331.

(责任编辑 龙小玲)

2.3.3 料液比 取牛大力药材粉末0.5 g,按照料液比分别为1∶16、1∶20、1∶24、1∶28、1∶32、1∶36、1∶40添加溶剂并测定多糖提取率,结果见图6。由图6可知,多糖提取率随着料液比的降低而增加,1∶36时提取率最高,多糖基本提取完全,增加溶剂对多糖提取率影响较弱,因此选择料液比1∶36左右为宜。

2.4 星点试验结果

星点试验结果见表2。将所得数据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响应面分析。本次试验响应曲面待拟合的方程为:Y=b0+b1x1+b2x2+b3x3+b4x12+b5x22+b6x32+b7x1x2+b8x1x3+b9x2x3。应用STATISTICA 7.0软件包对按星点设计矩阵获得的试验数据进行多元回归与方差分析,得到优化后的二项式方程:

Y=498.819 8+142.820 6x1-99.847 3x12-72.185 7x22+49.557 49x1x2-41.547 1x1x3-40.603 7x2x3(r=0.904 3)。由此可见,有90.43%多糖含量归因于这3个因素的变化,只有9.57%不被此方程所解释。

根据拟合的二项式方程,绘制多糖随因素变化的响应面图,确定牛大力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见图7至图9。对二项式方程进行求导,可得:当提取条件为在89.3 ℃,料液比1∶32,提取106 min,提取1次时,Y有预测的最大值554.6 mg/g。依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提取牛大力,设置3个重复进行验证试验,测得多糖含量为558.5 mg/g。

3 小结与讨论

响应面法是通过建立响应值与被考察因素的函数关系,从响应面上选择最佳的响应值,从而推出自变量取值范围即最佳试验条件的方法。因此,本试验必须采用单因素考察,方可确定合理的试验条件。近年国内较多利用星点设计试验所得的信息量大、直观的优点应用于优化中药提取工艺[10,11]。因此本研究采用星点设计的方法设计试验矩阵,对牛大力中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将拟合得到的二项式方程进行求导,计算多糖含量最高时各个被考察因素的取值。最终确立牛大力的最佳提取条件为89.3 ℃,料液比1∶32,提取106 min,在此条件下,多糖的实际含量为558.5 mg/g,与预测值554.6 mg/g较接近。

参考文献:

[1] 广东中药志编辑委员会.广东中药志[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2] 黄泰康,丁志遵,赵守训.现代本草纲目(上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

[3]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4] 黎瑞汝,陈占科,高 珊,等.中药牛大力的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0,6(12):165-166.

[5] 王春华,王 英,王国才,等.牛大力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08,39(7):972-975.

[6] UCHIYAMA T, FURUKAWA M, ISOBE S, et al. New oleanane type triter penesaponins from Millettia speciosa[J]. Heter ocycles,2003,60(3):655-661.

[7] 赖富丽,王祝年,王建荣,等.牛大力藤叶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J].热带作物学报, 2009, 30 (5):714 .

[8] 李 移,陈 杰,李尚德.中药牛大力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8,15(2):56.

[9] 吕世静,黄槐莲,吴宋厦.牛大力对抗体及IL-2产生的影响[J].上海免疫学杂志,1997,17(1):56.

[10] WU Q, WANG Y R, WU H. Optimization of cellulase hydrolysis extraction process of Folium ginseng by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J]. Chin J Exp Tradit Med Form, 2006, 12(4):5-8.

[11] SUN L, WANG Y R. Optimal extraction of effective constituents from Radix polygalae based on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J]. Chin TraditPat Med, 2006,28(3):328-331.

(责任编辑 龙小玲)

猜你喜欢

多糖
玉竹多糖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
米胚多糖的组成及抗氧化性研究
熟三七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
茶籽多糖抗氧化性及其对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Stability of Semi-implicit Finite Volume Scheme for Level Set Like Equation
仙茅多糖对氟尿嘧啶增效减毒作用
食药用真菌多糖的研究进展
黑木耳多糖对大豆蛋白乳化性的影响
仙人掌多糖微胶囊化研究
酶法降解白及粗多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