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约教课文扎实练读写

2015-01-20汪娟季宏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4年11期
关键词:评析言语自然段

汪娟+季宏

教材简析: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组第三篇课文《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这四个感人的片段把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记叙下来。文章情节曲折,描写生动,尤其是对嘎羧动作、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将嘎羧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单元的训练要求引导学生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做到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脉络,并抓住文中对战象嘎羧的动作、神态等细致入微的描写,揣摩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读与思、读与写有机结合”的阅读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一、故事揭题,导入新课

1943年,日寇侵略我国西双版纳,在重镇打洛江畔,抗日战士奋起反击,有一群特殊的“士兵”,它们破城门、踏敌军,威风凛凛,势不可当,被称之为“战象”。战斗结束后,我方八十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在了血泊之中。人们在搬运这些战象尸体的时候,惊喜地发现一头浑身是血的公象还活着,它就是“最后一头战象”。(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评析:通过声情并茂讲故事开课,既巧妙地解释了课题中的“战象”这一词语,弥补了学生的认知空白,又很好地处理了课文非重点段(第1~4自然段)的教学,为全文的学习营造了一种情感基调,很好地唤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通读课文,梳理文脉

1.通读课文,识字学词。

(1)自读课文。战象嘎羧的故事并未就此结束,它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才刚刚拉开帷幕,请大家自读课文。

(2)检查朗读。根据课文的脉络结构,分三部分检查朗读。“重披战甲”(第5~11自然段),“凭吊战场”(第12~16自然段),“庄严归去”(第17~23自然段)。

(3)识字学词。重点根据学生朗读的实际,随机正音、识字,联系语境理解部分词语。

dānɡ lā juàn shì

①字音。如:势不可当 扑喇喇 镌刻 似的

jì sì jǐ

体力不济 类似 脊背

②字形。如:寇:意思是侵入民宅,袭击主人,武力劫掠,上面的宀表示房屋,左下的元字表示人头,右下的字读pū,表示用手拿着器械。

③词义。如:流苏:装在车马、楼台、帐幕、锦旗等上面的穗状饰物。(出示图片。)

黄泉路:指人死后到阴曹地府报到时走的路,这里指嘎羧要死了。

评析:面对篇幅较长的课文,让全体学生能自主读通课文,这是高段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的下限目标,在阅读教学中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同时,所涉及的字音、字形、词义均在学生读书时视学情相机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预设”的框囿,使教学更能服务“现场”,更能体现“以学定教”的新课程理念。

2.梳理文脉,整体感知。

(1)浏览全文。在我们心中,嘎羧已不只是一头战象,它更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英雄。请大家再次浏览全文,说说课文哪个场面令你心潮涌动。

(2)交流讨论。请说一说课文中的哪个场面最感人,并尽可能用四字词语概况相应的场面。(如: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等。)

(3)小结。教师归纳结合课文抓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主要场面,用简洁的语言提炼概括。(板书: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课文不止写了一个场面,连起来才是课文完整的内容,请同学们按照这些四字词语的顺序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一说。(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

评析:此环节教学重点是组织学生进行言语实践,从“场面复述”到“标题提炼”再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学生在把文字读薄又读厚的过程中,获得了充分的言语实践,其中既有对规范的文本语言的吸收内化过程,又有自身遣词炼字斟酌言语的倾吐过程,对训练学生的言语意识,提升学生语言面貌大有益处。

三、品读感悟,咬文嚼字

1.默读课文。美好的情感并非人类专有。在特定的环境下,许多动物也会表现出可歌可泣的高尚情怀,这种情怀震撼心灵,荡涤灵魂。作者是怎样把动物的这种情怀写出来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5~11自然段,画出感动你的语句,圈一圈词语,写一写批注,想一想作者是如何写的。(学生自学课文。)

2.交流展示。

出示句子1:“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1)咬文嚼字,悟情味。①关注叠词。抓住“呼呼吹去”“久久”“泪光闪闪”,感受嘎羧26年久别重逢再见象鞍时的急切、兴奋、忧伤、留恋,体会叠词的表达效果。②揣摩“摩挲”(手轻轻按着,一下一下移动抚摸),从细节描写中感悟嘎羧的一往情深。③感情朗读。

(2)上下联系,探原委。联系上下文思考,是什么原因使嘎羧内心涌动着这样激荡的情绪。引导学生联系课文1、2、9自然段内容感受嘎羧对战友的怀念,对辉煌战斗岁月的难忘。

(3)归纳总结,得方法。寥寥数语,作者通过对嘎羧行为(神情、动作)细节的具体描写,传递出了撼人心灵的不分域界的至真至情。

出示句子2:第二天早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工,欧欧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像是想得到阁楼上的什么东西。

(1)感情朗读,明形象。这段文字仿佛把嘎羧带到了我们的面前,谁能用正确、流利的朗读把嘎羧带到我们面前?(指名学生读,点评指导。)

(2)品词析句,悟方法。读着读着,我们会关注到一些特殊的字眼,这些字眼里藏着嘎羧的情感,你们发现了吗?(引导学生交流:亢奋、烧得通红、轻吼、踏、指等。)可以说我们从这些字眼中体会到嘎羧的情感,也可以说作者用这些字眼让我们感受到嘎羧的情感,这就是文章的秘密。

出示句子3:嘎羧用鼻尖钩住,像丢垃圾似的甩出象房,继续焦躁不安地仰头吼叫。(引导学生用学习句子1、句子2的方法学习句子3。)

4.前后联系,探寻秘妙。(出示句子1、句子2和句子3。)

(1)默读第5~11自然段。思考:为了表现嘎羧的忠诚、善良,作者只需要用句子1描写就可以了,可为什么还要用句子2和句子3来描写呢?

(2)学生交流后小结:嘎羧到了生命的尽头,越发想念自己的战友,越发渴望回到曾经的战场,它之前表现出来的亢奋、焦躁,就是思念战友而不得的痛苦,有了前面的铺垫,句子中对嘎羧的深情摩挲就更显得感人。

评析: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是阅读实践,这一环节既有阅读方法的指导,又有对文本写法的关注。教师在自学环节提出了“圈、画、批、想”的具体方法要求,使学生得言、得意又得法。交流展示环节从言语形式入手,始终抓住言语形式这一核心,在步步追问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主要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进而让学生走向文本的深度解读,培养了学生对语言敏锐的洞察力。

四、想象补白,读写结合

二十六年之后,找寻了那么久,嘎羧终于披挂上了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此刻的嘎羧会有什么样的表情或动作呢?作者没有写,但我们可以想象,可以补充,请同学们结合刚才品读的三个句子,关注细节,写一写嘎羧的表情或动作。

嘎羧终于披挂上了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只见___________。(预设:嘎羧终于披挂上了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只见它微微昂起头,朝四下张望着,眼神显得特别专注,像是在回想什么。过了很久,它伸长脖子,朝着东南方向轻轻吼叫了几声,还甩了甩那蒲扇般的大耳朵,似乎在向谁倾诉着什么。)

评析:高段阅读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写了什么,还要思考课文是怎么写的。在学生体悟到这一言语秘妙之后,教师及时寻找一个契机,让学生在文本留白处发挥想象,进行言语实践,此时的学生有情可抒,有物可描,使读写结合水到渠成,不着痕迹。

五、布置作业,延伸拓展

1.用本节课学到的“关注细节”的方法,自主阅读课文中其余3个场面,准备下节课与同学一起交流。

2.阅读沈石溪作品《第七条猎狗》和《斑羚飞渡》。

◇责任编辑:王天杰◇

猜你喜欢

评析言语自然段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秋天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反”教语文 破解文本言语形式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评析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美丽的秋天
一道三角函数题的多种解法评析
200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甲卷试题评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