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习是学习之母

2015-01-20丁浩清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4年11期
关键词:一题所学整理

丁浩清

复习课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某一阶段,以巩固、疏理已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它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复习是学习之母。”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只需攻下知识上的一个或几个“点”;也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将某一点或一部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大多数教师习惯性地先复习概念等基础知识,再做试卷,最后分析、讲评、订正,重点讲解容易出错的题及难题。有些题目做了一遍又一遍,可是稍作变化,学生又不会做了,最后导致“你不说我倒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了”。“复习课难教”是广大数学教师的共同心声,也是许多教师经常发出的感叹。那么如何上好复习课呢?

一、调动情感因素,注重“激趣”

上复习课时,学生的表现不像在新授课时那样有兴趣、有激情,教学气氛比较沉闷。因此,上好数学复习课,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身心会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每个孩子对游戏都是情有独钟,将数学复习渗透于游戏之中,学生会更感兴趣。

如,“统计与可能性”的复习课片段。师:同学们喜欢游戏吗?(生:喜欢。)既然如此,那么今天的复习就从玩游戏开始吧!出示练习题:6名学生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小强在一块正方体橡皮的各个面分别写上1、2、3、4、5、6。每人选一个数,然后任意掷出橡皮,朝上的数是几,选这个数的人就来当“老鹰”。你认为小强设计的方案公平吗?

再出示练习题:转盘平均分成10份,分别标上1~10。甲转动指针,乙猜指针会停在哪一个数上,如果乙猜对了,乙获胜,如果乙猜错了,甲获胜。

(1)这个游戏规则对双方公平吗?为什么?

(2)乙一定会输吗?

(3)现在有以下4种猜数的方法。如果你是乙,你会选择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①不是2的整倍数 ②不是3的整倍数 ③大于6的倍数 ④不大于6的倍数

(4)你能设计一个公平的规则吗?

让学生的“学”融于游戏之中,“玩”中实践,生动有趣,学得轻松,学得快乐,有事半功倍之效。教学实践证明,将复习贯穿于游戏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能有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激活创新思维,注重“求异”

在复习课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独立自主地、自由自在地操作、思考与整理,全身心地投入探究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各自独创的结果进行分析与综合的同时,运用“比较”异同这一思维方式逐步构建相同的结果,在学生体验、交流、反思、辩论中寻求一种最佳的结果。学生通过“存异——求同——求佳”,认知结构得到充分的发展,即达到“感悟——理解——升华”,促使学生从“无序”思维到“有序”思维,再到“科学”思维方式的发展。虽然学生在“求异”过程中所使用的方式和方法可能是正确和简捷的,也可能是繁琐错误和无序的,但他们这种别出心裁的方法是自己独创的,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创新”行为。

如,“多边形的面积”的整理和复习课片段。师:我们已经学了“多边形的面积”,请你先回忆一下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说一说面积的推导过程,写出计算公式。现在请你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你能想出哪几种方法?

学生可能想出:

1. 6×5+(5+10)×(12-6)÷2=30+45=75(平方厘米)

(竖分:分成梯形和长方形)

2. 12×5+(12-6)×(10-5)÷2=60+15=75(平方厘米)

(横分:分成三角形和长方形)

3. 10×(12-6)÷2+(12+6)×(10-5)÷2=30+45=75(平方厘米)

(斜分:分成三角形和梯形)

4. 12×10-(12+6)×(10-5)÷2=120-45=75(平方厘米)

(补一块:长方形减去梯形)

……

复习课要关注学生差异,激活创新思维,注重“求异”。在复习中,从基础知识入手,紧扣基本训练,形成熟练的基本技能,同时,适当加强变式训练、逆向思维训练和带有一定程度的综合训练。在见多识广的基础上,加强概括、分析、综合、比较,揭示解题规律和思考方向,努力通过变式、逆向和综合训练来强本固基,发展思维能力,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复习效率。

三、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应用”

数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需要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是一个大课堂,蕴涵着丰富、鲜活的课程资源,远离生活就意味着失去课程的另一半世界。复习课素材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容易形成知识结构,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学习数学,可使学习更有效。复习课的设计应该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进一步理解数学、探索数学的生活情境。

如,“小数乘法”复习课片段。教师先整理和复习这一单元的知识点:这一单元里你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可能回答:学会了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知道了怎样取商的近似值;探索了一些有趣的计算规律;知道了什么是循环小数;还了解了一些需要用小数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出示练习题1:(图例显示:小玲、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成人每张3.5元,儿童每张1.5元。)小玲一家去逛公园,买门票一共需要多少钱?

又出示练习题2:小丽攒钱想买一套4本的《百科知识》丛书,书价是23.2元。小丽攒够了钱去书店买书,刚巧碰上书店促销,《百科知识》丛书只售17.4元。小丽就用剩下的钱买了2本笔记本。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所提出的问题。问题可能是:平均每本书便宜了多少钱?一本笔记本多少钱?

学生在生活中找到了数学知识的原型,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教师要沟通课堂内外,联系生活,拓宽学生学习空间,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课堂就成为生活化的课堂,真正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四、拓展开放空间,注重“延伸”

在复习课中精心设计开放性、综合性的习题,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充分表现个性、激励创新的空间。让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口,教师拓展开放空间,引导和帮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复习课的梳理不一定完全在课上,也可以运用让学生办数学小报、写数学日记进行梳理;然后在课上学生可以对数学小报、数学日记进行展评,从中相互借鉴、学习。

如,复习“多边形的面积”后,延伸课后阅读“你知道吗”: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利用“出入相补”原理来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出入相补”原理就是把一个图形经过分割、移补,而面积保持不变,来计算出它的面积。如图所示:

又如,“数学广角”复习课片段:师:编辑室经常收到全国各地读者的来信,这些信件是怎样传递的呢?你知道这些邮政编码的6个数字的含义吗?小区新建了一楼房,请你给这栋楼房的每一个房间编号,其中13层2号房间的编号是什么意思?

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开放与基础的关系,没有良好的知识基础和认知基础,“开放式”教学难以实现,或达不到预期目标。在复习课中,整理、复习基础知识,使全体学生的基础更扎实,才能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使复习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如,高年级可以让学生根据单元知识或是需要复习的知识画一些树形图,把知识进行梳理,并内化成自己的已有认知。

五、把握重点难点,注重“补缺”

在复习课的教学中,要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注重“补缺”。教师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概念作纵向、横向联系归类、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所复习的知识要点条理清晰,知识结构脉络分明。在复习过程中,把握重点难点,对学生掌握较好的知识点可以一笔带过,对学生比较容易出错的内容,可进行形式多样的练习。练习必须有一定的基础性、综合性、启发性、代表性与典型性,帮助学生从中找出解题的规律与方法。抓住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契机,使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得到启发,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网络结构。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时,在学生课前整理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很多组都能够整理出网络图,很好地再现推导面积的公式中各个平面图形的关系。要特别注意补充一些为中差生弥补知识缺漏的习题,使复习落到实处。整理和复习课本来就是复习学生已学过的知识,不管是知识掌握得较好,还是掌握得较差的学生,都应再给他们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让较好的同学带动较差的同学,这样也可发散学生思维。教师还可以精心设计一些开放题,开阔学生的思路,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不同的学习机会,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整理和复习才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总之,教师要做到一是“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二是“通”,融会贯通,弄清思路,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做到举一反三。

六、优化复习过程,注重“五步”

教师要关注学生数学复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复习过程中的发展、变化和表达过程,教育理念应由“注重结果”走向“注重过程”。因此,教师要注重以下五个复习过程。

第一,忆。让学生回忆所学的主要内容,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口述。回忆是复习课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课题回忆所学的知识,看课本目录回忆单元知识。复习开始时,先向学生说明复习的内容和要求,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回忆时,可先粗后细,并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口述,或出示有关复习提纲,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地回忆。

第二,梳。“梳”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线,分清解题思路,弄清各种解题方法联系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回忆,进行从点到线、由线及面的总结,做到以一点或一题串一线、联一面,特别是要注意知识间纵横向联系和比较,构建知识网络。要教会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在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时,可以根据复习内容教学信息容量的多少,分项、分步进行整理。

第三,析。对单元中的重点内容和学生中的疑难作进一步的分析,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和疑点,从而使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教材内容,加深理解。这一环节重在设疑、答疑和析疑上。如内容较多时,可以分类、分专项进行分析、对比。

第四,练。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练习。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练习时,可通过题组的形式呈现练习内容。内容要注意算理、规律或知识技能、知识的纵横联系,抓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做到举一反三,使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受到启发,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结构。设计练习时,可通过典型多样的练习,帮助系统整理;设计对比练习,帮助沟通与辩析;设计综合发展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第五,测。让学生对复习的结果进行检测、评价与反馈。复习完成时,可选取数量适当的题目进行当堂检测。复习结束后教师要通过一组具有针对性、典型性的题目,让学生来进行自我检评、自我鉴定,以达到复习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复习情况编测试题,也可以参考一些资料进行测试,测试题的类型要多样化,知识点全面,基础知识、重难点知识所占比例要适中,争取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复习课要由易到难、由深入浅。练习分为两层,即保底练习和不封顶练习。教有法而无定法,不同类型的复习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一样。教师应根据课的特点,遵循自主性、针对性、系统性等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紧扣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设计复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使学生所学的分散知识系统化,以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

◇责任编辑:徐新亮◇

学生在生活中找到了数学知识的原型,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教师要沟通课堂内外,联系生活,拓宽学生学习空间,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课堂就成为生活化的课堂,真正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四、拓展开放空间,注重“延伸”

在复习课中精心设计开放性、综合性的习题,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充分表现个性、激励创新的空间。让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口,教师拓展开放空间,引导和帮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复习课的梳理不一定完全在课上,也可以运用让学生办数学小报、写数学日记进行梳理;然后在课上学生可以对数学小报、数学日记进行展评,从中相互借鉴、学习。

如,复习“多边形的面积”后,延伸课后阅读“你知道吗”: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利用“出入相补”原理来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出入相补”原理就是把一个图形经过分割、移补,而面积保持不变,来计算出它的面积。如图所示:

又如,“数学广角”复习课片段:师:编辑室经常收到全国各地读者的来信,这些信件是怎样传递的呢?你知道这些邮政编码的6个数字的含义吗?小区新建了一楼房,请你给这栋楼房的每一个房间编号,其中13层2号房间的编号是什么意思?

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开放与基础的关系,没有良好的知识基础和认知基础,“开放式”教学难以实现,或达不到预期目标。在复习课中,整理、复习基础知识,使全体学生的基础更扎实,才能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使复习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如,高年级可以让学生根据单元知识或是需要复习的知识画一些树形图,把知识进行梳理,并内化成自己的已有认知。

五、把握重点难点,注重“补缺”

在复习课的教学中,要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注重“补缺”。教师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概念作纵向、横向联系归类、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所复习的知识要点条理清晰,知识结构脉络分明。在复习过程中,把握重点难点,对学生掌握较好的知识点可以一笔带过,对学生比较容易出错的内容,可进行形式多样的练习。练习必须有一定的基础性、综合性、启发性、代表性与典型性,帮助学生从中找出解题的规律与方法。抓住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契机,使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得到启发,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网络结构。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时,在学生课前整理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很多组都能够整理出网络图,很好地再现推导面积的公式中各个平面图形的关系。要特别注意补充一些为中差生弥补知识缺漏的习题,使复习落到实处。整理和复习课本来就是复习学生已学过的知识,不管是知识掌握得较好,还是掌握得较差的学生,都应再给他们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让较好的同学带动较差的同学,这样也可发散学生思维。教师还可以精心设计一些开放题,开阔学生的思路,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不同的学习机会,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整理和复习才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总之,教师要做到一是“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二是“通”,融会贯通,弄清思路,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做到举一反三。

六、优化复习过程,注重“五步”

教师要关注学生数学复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复习过程中的发展、变化和表达过程,教育理念应由“注重结果”走向“注重过程”。因此,教师要注重以下五个复习过程。

第一,忆。让学生回忆所学的主要内容,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口述。回忆是复习课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课题回忆所学的知识,看课本目录回忆单元知识。复习开始时,先向学生说明复习的内容和要求,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回忆时,可先粗后细,并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口述,或出示有关复习提纲,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地回忆。

第二,梳。“梳”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线,分清解题思路,弄清各种解题方法联系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回忆,进行从点到线、由线及面的总结,做到以一点或一题串一线、联一面,特别是要注意知识间纵横向联系和比较,构建知识网络。要教会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在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时,可以根据复习内容教学信息容量的多少,分项、分步进行整理。

第三,析。对单元中的重点内容和学生中的疑难作进一步的分析,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和疑点,从而使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教材内容,加深理解。这一环节重在设疑、答疑和析疑上。如内容较多时,可以分类、分专项进行分析、对比。

第四,练。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练习。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练习时,可通过题组的形式呈现练习内容。内容要注意算理、规律或知识技能、知识的纵横联系,抓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做到举一反三,使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受到启发,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结构。设计练习时,可通过典型多样的练习,帮助系统整理;设计对比练习,帮助沟通与辩析;设计综合发展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第五,测。让学生对复习的结果进行检测、评价与反馈。复习完成时,可选取数量适当的题目进行当堂检测。复习结束后教师要通过一组具有针对性、典型性的题目,让学生来进行自我检评、自我鉴定,以达到复习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复习情况编测试题,也可以参考一些资料进行测试,测试题的类型要多样化,知识点全面,基础知识、重难点知识所占比例要适中,争取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复习课要由易到难、由深入浅。练习分为两层,即保底练习和不封顶练习。教有法而无定法,不同类型的复习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一样。教师应根据课的特点,遵循自主性、针对性、系统性等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紧扣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设计复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使学生所学的分散知识系统化,以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

◇责任编辑:徐新亮◇

学生在生活中找到了数学知识的原型,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教师要沟通课堂内外,联系生活,拓宽学生学习空间,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课堂就成为生活化的课堂,真正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四、拓展开放空间,注重“延伸”

在复习课中精心设计开放性、综合性的习题,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充分表现个性、激励创新的空间。让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口,教师拓展开放空间,引导和帮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复习课的梳理不一定完全在课上,也可以运用让学生办数学小报、写数学日记进行梳理;然后在课上学生可以对数学小报、数学日记进行展评,从中相互借鉴、学习。

如,复习“多边形的面积”后,延伸课后阅读“你知道吗”: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利用“出入相补”原理来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出入相补”原理就是把一个图形经过分割、移补,而面积保持不变,来计算出它的面积。如图所示:

又如,“数学广角”复习课片段:师:编辑室经常收到全国各地读者的来信,这些信件是怎样传递的呢?你知道这些邮政编码的6个数字的含义吗?小区新建了一楼房,请你给这栋楼房的每一个房间编号,其中13层2号房间的编号是什么意思?

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开放与基础的关系,没有良好的知识基础和认知基础,“开放式”教学难以实现,或达不到预期目标。在复习课中,整理、复习基础知识,使全体学生的基础更扎实,才能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使复习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如,高年级可以让学生根据单元知识或是需要复习的知识画一些树形图,把知识进行梳理,并内化成自己的已有认知。

五、把握重点难点,注重“补缺”

在复习课的教学中,要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注重“补缺”。教师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概念作纵向、横向联系归类、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所复习的知识要点条理清晰,知识结构脉络分明。在复习过程中,把握重点难点,对学生掌握较好的知识点可以一笔带过,对学生比较容易出错的内容,可进行形式多样的练习。练习必须有一定的基础性、综合性、启发性、代表性与典型性,帮助学生从中找出解题的规律与方法。抓住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契机,使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得到启发,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网络结构。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时,在学生课前整理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很多组都能够整理出网络图,很好地再现推导面积的公式中各个平面图形的关系。要特别注意补充一些为中差生弥补知识缺漏的习题,使复习落到实处。整理和复习课本来就是复习学生已学过的知识,不管是知识掌握得较好,还是掌握得较差的学生,都应再给他们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让较好的同学带动较差的同学,这样也可发散学生思维。教师还可以精心设计一些开放题,开阔学生的思路,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不同的学习机会,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整理和复习才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总之,教师要做到一是“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二是“通”,融会贯通,弄清思路,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做到举一反三。

六、优化复习过程,注重“五步”

教师要关注学生数学复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复习过程中的发展、变化和表达过程,教育理念应由“注重结果”走向“注重过程”。因此,教师要注重以下五个复习过程。

第一,忆。让学生回忆所学的主要内容,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口述。回忆是复习课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课题回忆所学的知识,看课本目录回忆单元知识。复习开始时,先向学生说明复习的内容和要求,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回忆时,可先粗后细,并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口述,或出示有关复习提纲,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地回忆。

第二,梳。“梳”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线,分清解题思路,弄清各种解题方法联系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回忆,进行从点到线、由线及面的总结,做到以一点或一题串一线、联一面,特别是要注意知识间纵横向联系和比较,构建知识网络。要教会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在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时,可以根据复习内容教学信息容量的多少,分项、分步进行整理。

第三,析。对单元中的重点内容和学生中的疑难作进一步的分析,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和疑点,从而使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教材内容,加深理解。这一环节重在设疑、答疑和析疑上。如内容较多时,可以分类、分专项进行分析、对比。

第四,练。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练习。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练习时,可通过题组的形式呈现练习内容。内容要注意算理、规律或知识技能、知识的纵横联系,抓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做到举一反三,使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受到启发,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结构。设计练习时,可通过典型多样的练习,帮助系统整理;设计对比练习,帮助沟通与辩析;设计综合发展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第五,测。让学生对复习的结果进行检测、评价与反馈。复习完成时,可选取数量适当的题目进行当堂检测。复习结束后教师要通过一组具有针对性、典型性的题目,让学生来进行自我检评、自我鉴定,以达到复习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复习情况编测试题,也可以参考一些资料进行测试,测试题的类型要多样化,知识点全面,基础知识、重难点知识所占比例要适中,争取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复习课要由易到难、由深入浅。练习分为两层,即保底练习和不封顶练习。教有法而无定法,不同类型的复习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一样。教师应根据课的特点,遵循自主性、针对性、系统性等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紧扣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设计复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使学生所学的分散知识系统化,以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

◇责任编辑:徐新亮◇

猜你喜欢

一题所学整理
非所学
非所学
基于一题多解构建知识体系
一道练习题中的一题多解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
整理“房间”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