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主任之友》30年:专业与求真之路

2015-01-19庄传超向凌云

中国期刊年鉴 2015年0期
关键词:之友期刊杂志

庄传超 向凌云

《班主任之友》30年:专业与求真之路

庄传超 向凌云

《班主任之友》是一本以坚持传播社会主义教育理念、探索研究班级管理之道为己任的专业期刊。“享受教育快乐阅读”是《班主任之友》秉承的理念,也是多年来被全国百万班主任认同的价值取向。创刊30年来,《班主任之友》先后被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期刊协会赠建全国百家期刊阅览室指定赠送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并连续多年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期刊,月发行量近15万份,年发行量超100万份。《班主任之友》发展到今天,是一个不断求真的过程。求真,在于我们以专业的态度,本着教育的真性情,始终不改教育的理想。同时,也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变化在于《班主任之友》以创新的姿态去适应时代对期刊的发展要求,以务实的精神去满足中小学班主任的现实需要。求真蕴藏着变;变革是基于对真的追求,浸润着真。正是在求真与变革中,不断实现、发展和丰富着《班主任之友》的内涵。

一、坚守理念,严控质量

《班主任之友》自诞生以来,就始终坚守“享受教育 快乐阅读”的理念,并将这句话印刻在杂志的封面上作为杂志的座右铭,时刻提醒杂志人。在实际的工作中,力求做到教育的公益性,让教育回归纯净平和,让阅读变得亲近而快乐。在国内许多刊物都采用收取版面费以弥补办刊经费不足的情况下,《班主任之友》不仅不收版面费,还坚持向作者发稿费;在商业广告漫天飞的环境中,《班主任之友》坚持不登与教育无关的商业性广告。看起来,这大大限制了杂志的生存空间,实际上,在简单的空间里,更好地凝集了杂志人心力,把精力都用在组稿、选稿、设计、排版、印刷上,就使得杂志的品质从外观的审美趣味到内容的可读性、教育性上大大地提升了。随之而来的是,杂志在市场上倍受班主任老师的欢迎,成为班主任们日常工作中的良师益友,逐渐,那些热爱阅读的班主任,也成了杂志作者中的一员,反哺杂志。杂志与作者、读者在智慧中享受教育,在教育中写作,在快乐中阅读,形成一种良性的教育生态圈。

《班主任之友》的发展历经30年,经历了三代人,期间,进行了两次扩版扩容、一次分版。第一次改版,版面由32开本变成16开本(185㎜×260㎜),内芯48个页码不变,容量拓展变大,内容随之多样化,“小家碧玉变大家闺秀”,顺应了大众阅读潮流。第二次改版,版面在原有基础上扩展为210㎜×297㎜,内芯扩容为4个印张、64个页码,顺应了期刊国际化的潮流。2008年,《班主任之友》分为《班主任之友·中学版》和《班主任之友·小学版》。

《班主任之友》小学版封面

《班主任之友》中学版封面

三次改版,虽应潮流、读者、市场而动,但也困难重重。扩容后,面对稿量严重不足的困境,杂志人始终把质量放在首位,拓宽渠道,主动找稿。一是向名家约稿。比如做专题采访,“对话名家”。如访问首都师范大学的教授、博导欧阳中石先生,著名教育家、演讲家李燕杰先生,《人民教育》杂志社总编辑刘堂江先生及编辑任小艾老师等,欧阳中石先生还欣然为杂志题写刊名。比如设置名家专栏。对于那些在班级工作中将自己的经验形成系统上升为理论、具有个人风格特点的知名班主任,《班主任之友》邀请他们开辟专栏,营造名家班主任笔谈空间。代表班级管理三大流派的魏书生、李镇西、万玮老师,是《班主任之友》的“常客”。二是给一线班主任更多发言的机会。《班主任之友》以话题讨论、案例评析的形式,不要求完整成文,只要有点滴感悟,让一线班主任在参与中逐渐提高写作水平。这些努力使得《班主任之友》始终贴近班级工作实际,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意义,而最现实的读者反馈就是,在网络化的今天,《班主任之友》仍然保持着良好的态势发展。

二、编研互动,深度融合

一个刊物最为重要的是确定她的阅读群体即服务对象和办刊宗旨。我们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宗旨在创刊之初就明确定位——为中小学班主任服务,做中小学班主任的良师益友。《班主任之友》想班主任所需,利用杂志平台,开展研究交流,多种形式提升中小学班主任素质。

一是服务社会,举办相关培训班。20世纪末,针对教育改革发展要求,每年举办1至2期青年班主任讲习班或者优秀班主任研讨班,总结推广优秀班主任经验,指导研讨一些中小学班级工作中具有时代特征的重点课题。近年来,杂志团队尝试开拓高端培训,用“小班化、互动式”的培训方法,培养精英型班主任,网络研修与实训辅导相结合,以期以点带面,为落实教育部“班主任专业化”指导思想探索新路。杂志先后承担了湖北省第一、二、三届楚天中小学卓越班主任高级研修班,武汉市边远农村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班,深圳光明新区第一、第二届名班主任培训班,召开了全国第一届初中班主任班会课展示暨学术研讨会,为南京树人国际学校班主任专业成长工作室提供学术支持。一个培训班历时一年甚至两年,将培训做深、做实,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应。

二是面向热点开展专题研究。自2008年起,《班主任之友》开始涉足面对社会和中小学热点、难点问题,从纵深方向系统全面地对班主任工作展开一个一个课题式探讨。如针对班主任怎样制定班规,研究“班规与班级管理”;如针对当前校园安全事件频发的情况,研究“班级应急手册”;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策划组织“流动的花朵”专题等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班主任之友》从2011年第7、8期开始做合刊,用两期的128个页码,给予专题研究更广阔的平台,吸引更多的一线班主任、专家学者参与专题研究。迄今已经完成7次合刊的专题研讨,内容涉及“班主任专业发展”“班级应急手册”“新班主任工作手册”“班主任与家长”“观念与行动:来自问题学生的挑战”“行动与成长:来自问题学生的挑战”“班主任与心理学”等等。组织专题研究,这是杂志的一个重大谋划与一次极有意义的“变脸”,由原来只搞“来稿加工”到“主动策划引领研究”,使杂志的功能价值发生了重大扩充,形成了自身的一大特色与亮点,杂志专业性色彩越来越浓厚。

2012年,《班主任之友》与美国肯尼索州立大学联合举办“班级管理与班主任专业成长”国际研讨会,是国内首个举行的关于“班主任研究”的国际高峰论坛。首次代表中国的中小学班主任队伍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在专业领域中树立一杆旗帜,得到更广泛的认可。

三、刊网相随,相得益彰

2000年,教育部要创编“‘班主任’网络课程”,在全国师范院校中招标。原湖北教育学院教管系凭借《班主任之友》的办刊平台、一批老中青教师多年参与杂志编辑工作的经验,以及对班级工作与班主任的系统、深刻的研究及成果,经过认真准备后竞标一举成功!此后,杂志人开始关注杂志的网络发展。《班主任之友》抓住机遇,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及其技术平台,2004年建立自己的网站,开通“班主任之友论坛”,为班主任老师提供最新的教育资讯和更便捷的沟通与交流,有效解决了纸质版本因版面、文章质量和时间的限制,而不能全面展示治班技巧的缺陷,扩展了办刊的广度与深度。论坛发展到后来,邀请张万祥、王晓春、陈宇等名师入驻,打造了一个可以近距离和名师对话交流的平台,深受班主任的喜爱,更多的班主任因为网络与《班主任之友》结缘,开始阅读和订阅《班主任之友》。为了弥补传统的信件投稿或电子邮箱投稿周期长、信息反馈不及时等局限,2013年,委托第三方公司研发了在线投稿和审稿系统,让作者及时查询稿件的审稿状态,还能看到编辑的审稿评语,这对提高广大作者的投稿积极性与写作水平有很大鼓励作用。面对网络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班主任之友》也在积极寻求多元化的合作方式,先后和知网、龙源期刊网合作,利用它们成熟的技术平台为读者提供阅读和下载服务,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阅读需求。2014年1月,《班主任之友》更是成立了网络资源发展部,将探索专业性杂志在网络阅读背景下的生存、发展作为未来十年的重要战略目标。

三十年辛勤耕耘,春华秋实,《班主任之友》已经果满枝头。因为,时代洪流滚滚向前,中小学教育及班主任工作中的新问题、新经验、新理论也会层出不穷。《班主任之友》的生命之树将继续植根于中国教育的热土,迎接这些挑战,与中国班主任们一道共同承担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

(作者单位系《班主任之友》杂志社)

猜你喜欢

之友期刊杂志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藏家之友
东方养生杂志征稿函
期刊问答
杂志介绍
《诗词之友》赠阅
藏家之友
藏家之友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