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是快乐的游戏
2015-01-19陈晓莺
陈晓莺
“快吃,听到吗?否则你等会儿休想看电视!”
“嘴巴里的咽下去,我手里这勺等到现在。嘴巴给我动起来!”
“宝宝啊,快点好伐,微波炉里转三趟来,冷的吃下去胃要坏掉的。”
“明天开始,吃饭前什么零食水果都不许吃了!”
……
这些台词是不是很熟悉?家有小孩的几乎都有深切体会。其实这些情况还算好的,至少孩子还是坐在位子上愿意配合的;还没算上那些拿着小碗在后面追,一边看电视一边喂,一边玩玩具一边喂,满大院追着喂的。曾几何时,一日三餐犹如惨不忍睹的战争,这是典型的中国式战争。孩子的吃变成了大人的主观愿望,喂变成了一种成人赋予自身的、至高无上的、神圣的使命。记得曾听一位老人家得意地夸赞,今天孙儿一顿吃干净了,她这一天都舒坦。
说这些话,决没有什么批评指责、万人皆醉我独醒的意思,之所以能把这“喂与被喂”的场景刻画得“入木三分”,是因为我们家也免不了俗。 如今很少有孩子对食物有兴趣。他们还没饿时就被喂,饱的时候还在被塞,没有饥饿感,怎会对食物有兴趣。而我们大人呢,我们更多关注吃什么,而忽略了怎么吃,或者怎么让他们自己吃。
我常常琢磨着女儿们到底对什么样的食物感兴趣、有期待。怎样去表现食材才能让低龄的孩子有主动去感知食物的意愿。利用周末有限的休息时间,我亲自去尝试,试图把吃变为快乐的体验、游戏的方式。
食物的“FF原则”
概括来说,我总结出一个“FF原则”,即finger food,用手指易抓取的食物的意思。可以用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来论证:孩子从出生到5岁前都是运用直观行动思维来感知事物,他们对眼前事物的感受、认知、兴趣、喜恶来自于行动操作的体验。显然,他们不会因为“蔬菜很有营养”,“吃了会长高”这样的道理而主动接受食物、喜爱食物。虽然我很崇拜网络上那些大师级妈妈的Hello Kitty便当、奥特曼便当、小黄鸭米饭,那可都是艺术品,虽对小童有一定的视觉冲击,但不是每一位像我这样奔波于家与公司的妈妈,都能有时间闭门修炼的。
明白了这点,我在为孩子备餐时,做些简单的改变,把食物变成“finger food”,情况就大不一样。举些具体的例子吧。
首先说条状的,特征:细细的、长长的。胡萝卜切条上锅蒸;芥蓝切条热水焯,迅速冷却;黄瓜带皮冷开水浸泡后切条;
接着说说饼状的,特征:圆圆的、扁扁的。小块鸡胸肉,拍松压泥,掺水上浆,搓圆压扁,少油煎熟,这就是家庭版“上校鸡块”;土豆煮熟压泥,洋葱切碎、牛肉糜煸熟,混在一起搅拌,搓圆压扁裹上一层面包粉,少油煎熟,就是可乐饼。
再来团状的,饭团、饺子、馄饨、包子,都归入这类。
最后压轴出场就是奇奇怪怪的不规则形状。不规则?是用什么神器切的吗?要有精湛的刀工吗?答案是都不用,而且比起上述任何的烹饪方法都简单。Pasta意粉,长的、尖管的、短管的、贝壳粉、蝴蝶粉、通心粉、字母意面、动物意面等等数不胜数。在我们家,无论何时何地,只要问起大小乔“你们等会儿要吃什么”,答案基本都是意大利面。
面对钟爱的食物,我的姑娘们是不需要喂的,基本也不会存在浪费的情况。每每吃得忘乎所以时,都会直接上手,珍惜地捡起掉在餐盘边的小肉碎,歪着脑袋舔着流淌在指尖的汤汁。
扯点题外的,要把Pasta意面做得好吃、有营养,这精髓在就于这意式酱。一般传统的欧洲主妇通常人手都会熟练掌握一至两种看家的意粉酱,用古法的字母写法手抄在黄黄旧旧的记事本上,字里行间还打着多出的补丁,那是对配方的修改。曾在我的很多德国朋友家都品尝过她们引以自傲的祖传秘技。
如今经我改良的做给小朋友的那些,灵感大多取自于我记忆中仍有残留印象的干酪菠菜酱、奶油蘑菇酱、三文鱼南瓜松仁酱、芦笋鸡胸酱。
鼓励孩子自己取食
看着孩子吃饭,对成人的忍耐度是一种极限挑战。邋遢的小脸、周边的一片狼藉、满是残渣汤汁的衣物、双手。有洁癖的人定当回避,就连一般人也要用理智控制住自己,避免不合时宜地提出帮助、随意地干涉打断。要知道吃饭是最基本的锻炼手眼协调能力的活动。就我来说,接受的尺度也是慢慢拓宽的,我现在的极限是,可以忍受小乔用沾满番茄酱的双手抓捏自己的头发。
鼓励孩子自己取食,省却了喂饭、催促吃饭的操心,但是多了一些善后工作。本质上说,这善后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但相信我,熟能生巧,巧能生精,反复操作多了,心态就会变好。首先,你得抖落孩子身上的食物残渣,迅速一把搂紧她,带到水池边洗脸洗手,到了夏天最极端情况的也就是洗头洗澡了。再者就是花上20分钟收拾餐桌周边的烂摊子。不过比起孩子每一天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的吃饭习惯,当你看着她想自己吃饭、喜爱吃饭、享受吃饭来说,这些体力劳动的代价又能算得了什么呢?
不过要提醒下,意面的原材料是硬杜林小麦,具有高密度、高蛋白质、高筋度等特点。虽有营养但不适合太小的婴儿食用。稍大些的孩子可以适当把意面煮软些,一次也不宜吃过多,否则喝水后膨胀易引起肠胃不舒服。
此文的最后容我介绍一种零失败、广受小朋友追捧、也是最经典的意式肉酱的做法。
经典意式肉酱
用料:
意大利面条(形状随意)、番茄一个、牛肉糜250克、洋葱半个、大蒜2瓣、马苏里拉奶酪
调味料:
橄榄油、番茄酱、盐、罗勒粉、乳酪粉
做法:
1. 锅中水煮开,滴入几滴橄榄油,撒入一小勺盐,放入意面。包装上一般会有提示烹煮时间,这是适合欧洲人口味的半熟的状态。给小朋友吃,建议适当延长5~8分钟时间。
2. 在煮面条的同时,在牛肉糜中加温水、少量淀粉搅拌(这是为了把牛肉变嫩,处理不好的话牛肉粒干硬,小朋友嚼到会立马吐出来);番茄划十字放入开水汆烫,去皮切丁;洋葱切丁;大蒜拍成泥。
3. 捞出煮好的意面,立刻淋上橄榄油,拌匀打散,搁一边备用。
4. 平底锅放入蒜泥、橄榄油少许,放入牛肉糜煸熟变色,盛出。
5. 用锅里的余油煸炒洋葱碎,炒至洋葱变软出香味。
6. 再放番茄丁下去一起小火煸炒,至番茄起沙。
7. 倒入先前炒好的肉糜,加入适量的番茄酱一起翻炒。
8. 出锅前,可选择撒入马苏里拉奶酪、罗勒、黑胡椒、奶酪粉等调味,关火稍焖片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