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审计法治建设初探

2015-01-19王龙飞刘文

现代审计与经济 2014年6期
关键词:法治化依法审计工作

王龙飞+++刘文

一、审计法治的内涵

审计法治是审计文化与审计法律制度相结合的一种产物,它既包括审计人员依法审计的水平、状态、环境和效果, 也包括立法、执法、守法、法律实施和法律监督的全过程。审计法治的基本内涵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审计法治的制度形式。审计法治需要有完善的、相对稳定的、可遵守的审计法律制度, 并通过这些制度的充分执行来建立相应的秩序, 使审计监督能够有法可依;二是审计法治的文化内涵。文化内涵集中体现在审计法治具有固有的价值和意义, 代表着特定社会群体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

审计工作二十字方针“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将依法审计放在首位,充分说明了审计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刘家义审计长曾经强调,依法审计是审计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的“法理精神”,要按照法律的授权、法定的程序、权利、义务、职责、依据、标准和手段开展审计工作,只有坚持依法审计,不断推进审计法治化,才能更好地查错纠弊、揭示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

二、目前审计法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审计法律规范体系构建速度滞后于新形势和任务的要求

目前,我国审计法律规范体系特别是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改、废工作需要有超前性、预见性,要使审计法律规范体系构建速度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相适应。目前由于缺乏与新的审计工作业务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如对于信息系统审计、联网审计等新的审计工作领域没有及时出台相应的法规,导致在定性时无法可依。再如,在大数据已经与我们生活、工作密不可分的时代,如何对审计机关规范、利用大数据开展审计工作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此外审计法治建设的外部环境也亟需改善,这方面主要是法律没有给予审计人员足够的行政权力和检查手段,在面对被审计单位不配合的情况下没有好的解决办法,特别是有时候需要第三方部门协助时较为困难。

(二)审计人员依法审计的意识仍需增强

随着审计监督领域的不断拓展,审计项目越来越多,审计任务越来越重,审计人员所需承受的压力也前所未有。由于人员少、任务重,部分审计人员、甚至领导干部在面对压力时寻求“捷径”,只要能出大案要案,能有成果向上级交代,使用非常规手段,甚至动用个人关系,审计风险意识淡薄,忽视了依法审计要求。

三、审计法治建设的建议

建设审计法治化的方向包括两条主线,一是建设审计程序的法治化,是指审计机关要严格依据法定职责和程序开展审计监督,做到不“缺位”、不“越位”,要不断推进完善审计法律规范和准则,规范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控制工作质量,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宏观政策、完善体制机制出谋划策,发挥建设性作用。二是建设审计方法的法治化, 主要是审计准则的问题。2000 年审计署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 基本上确立了我国审计准则体系,这从审计方法上将法治化推进了一大步。

(一)加强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给审计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审计机关开展审计工作的基础,需要借助媒体的力量,大力宣传和普及审计相关法律法规,使社会普遍认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树立自觉遵守审计监督的意识,积极配合审计工作。 同时要加强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法治宣传,促进其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的能力,增强法律观念,正确理解和看待审计工作。

(二)健全并完善审计法律、法规和规章体系。要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信息系统审计、联网审计等新的审计监督领域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使这些领域的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根据审计法,结合业务工作需要,参考国外的先进做法和有益经验,不断修订和完善国家审计准则等相关法规。

(三)不断促进审计人员法治观念的提升。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树立广大审计人员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观念,提高审计人员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增强审计人员依法审计的能力,促进公正审计和文明审计。另外,还需要完善审计追责机制,加强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监管和约束。

(作者单位:审计署驻兰州特派员办事处)

猜你喜欢

法治化依法审计工作
依法保护生态环境要坚持“抓小打早”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为常委会依法履职当好参谋助手
牢记使命担当 依法履职尽责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依法履职尽责 献计振兴发展
家庭教育法治化的几点思考
信访法治化中的权利义务配置
国企改革法治化的“知”与“行”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