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右美托咪定用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2015-01-18王志杰项巧敏

浙江医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溶血性性贫血咪定

王志杰 项巧敏

右美托咪定用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王志杰 项巧敏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势,目前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LC术中的气管插管及手术应激状态易引发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引起重要脏器损伤。右美托咪定通过高选择性激动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及外周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可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本文观察右美托咪定对LC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的影响,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择期行LC的患者60例,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35~58岁,平均42.8岁。体重48~80kg,平均64.8kg;ASA分级Ⅰ~Ⅱ级。排除标准:(1)有神经、精神病史;(2)心、肺、肝、肾功能异常者,特别是心动过缓、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心功能不全的患者;(3)术前血流动力学不稳及使用心血管活性药物者;(4)术中中转开腹等。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组),每组各30例。A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4±6)岁;B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47±8)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术中输入液体量及出血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无术前用药。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路,输注复方乳酸钠溶液。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及静脉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麻醉诱导前A、B组患者分别静脉微泵注射右美托咪定0.7μg/kg(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ml)10min。微泵注射结束后面罩吸氧5min,进行麻醉诱导;B组继续以右美托咪定0.2μg/(kg·h)术中静脉维持。两组患者均以舒芬太尼0.3μg/kg、丙泊酚2mg/kg、顺阿曲库铵1.5mg/kg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术中静脉微泵注射瑞芬太尼0.1μg/(kg·h)及丙泊酚2mg/(kg·h)维持,使BIS值维持在40~60,手术结束前40min停止输注右美托咪定。术毕清醒时拔除气管导管。当术中出现血压波动超过基础值20%时,首先调整麻醉药物输注速度和液体量,无效时给予相应的心血管活性药物,心率<55次/min给予静脉注射阿托品0.3~0.5mg等。

1.3 观察指标 记录入手术室15min后(T0)、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前(T2)、气管插管后(T3)、切皮后(T4)、术毕(T5)和拔管后(T6)各时间点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BIS,以及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时点BIS值比较 B组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后BIS值与麻醉诱导前比较明显降低(P<0.01),见表1。2.2 两组患者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比较 A组患者T2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与T0时比较均显著降低,T3~T6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与T2时比较均显著升高(均P<0.05)。B组患者各时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的BIS值比较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比较

2.3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并发症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拔管期间A组患者发生寒战、躁动、呛咳6例,而B组无寒战、躁动、呛咳发生,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3 讨论

右美托咪定是第二代纯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作用时间短、不良反应小,有较高的选择性,具有中枢性抗交感作用和镇痛、抗焦虑、抗涎腺分泌作用,能产生近似自然睡眠的镇静作用,同时对呼吸无抑制作用,其镇静特性显著区别于丙泊酚等其他镇静剂。

本文结果显示,麻醉诱导前给予0.7μg/kg右美托咪定泵注可产生明显的镇静效应,BIS值与用药前比较明显降低。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抑制应激反应,抑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1],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免受应激损伤,减少围术期心血管发病率和病死率,并对呼吸无抑制作用;麻醉诱导后两组患者比较,B组血流动力学在各个时点更为平稳;术中小剂量维持、术毕前40min停止右美托咪定泵注,并不延长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还显示右美托咪定可明显减少苏醒期寒战、躁动、呛咳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右美托咪定应用于LC,可增加手术和麻醉的安全性,减少术后不良反应,提高患者苏醒期舒适度[2],在全身麻醉中能够减轻气管插管和拔管刺激,增加麻醉的平稳性[3]。也能较好地克服CO2对腹膜的刺激和高碳酸血症带来的应激反应。但对患者血压和心率有一定影响,应用时需根据患者情况考虑。

[1] 吴新民,许幸,王俊科,等.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9,27(9):773-776.

[2] 邹鑫,王世端,冯伟.右美托咪定的临床麻醉应用进展[J].国际麻醉学复苏杂志,2011,32(2):201-204.

[3] 胡宪文,张野,孔令锁,等.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抑制气管插管诱发患者心血管反应效应的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0,30(1):1304-1306.

(本文编辑:严玮雯)

表1 患者一般资料及治疗结果

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部分可以同时伴有溶血表现,如王英慧等[3]报道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76例中有6例发生溶血,凌晓菲[4]报道42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中有8例发生溶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由于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细胞DNA合成障碍,骨髓造血细胞出现“核幼浆老”现象,表现为红系、粒系、巨核系细胞巨幼样改变,发生巨幼样改变的红细胞可塑性减低,极易被破坏,在骨髓中形成骨髓原位溶血或无效造血,在末梢循环中则形成髓外溶血[5]。当巨幼细胞性贫血合并有黄疸,IBIL增高时极易误诊为溶血性贫血,或误认为巨幼细胞性贫血与溶血性贫血两种疾病合并存在。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多所致,造血原料一般并不缺乏,补充叶酸、维生素B12治疗无效。本组患者虽有溶血表现,但经过溶血性贫血9项等检查未发现进一步支持溶血性贫血的证据,而且除了补充叶酸及维生素B12外,未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5例患者贫血均得到改善,Hb明显上升,而且随着贫血好转,胆红素也恢复正常,也说明本组病例的诊断应为巨幼细胞性贫血,而非溶血性贫血。

总之,巨幼细胞性贫血也可以出现溶血表现,当临床上遇到巨幼细胞性贫血合并黄疸、溶血时,需注意详细检查,综合判断,切勿轻易误诊为溶血性贫血。

3 参考文献

[1] 张之南.血液病诊断与疗效标准[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2-16.

[2] Green R.Vitamin B12:Physiology,Dietary Sources,and Requirements[M]//Lindsay H A,Andrew P,Benjamin C.Third Edition.Encyclopedia of Human Nutrition.New York:Academic Press Inc, 2013:351-356.

[3] 王英慧,王丽茹,赵晶,等.巨幼细胞贫血76例临床特征与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4,27(9):798-800.

[4] 凌晓菲.老年人巨幼细胞贫血误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0): 828-829.

[5] 邓家栋.临床血液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98.

(收稿日期:2014-10-10)

(本文编辑:胥昀)

2014-12-12)

315600 宁海县第一医院麻醉科

猜你喜欢

溶血性性贫血咪定
右美托咪定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前列腺剜除术高龄患者中的应用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儿童门诊中婴幼儿营养性贫血治疗方法及效果
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检验在评估慢性肾病肾性贫血中的应用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中的应用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肾性贫血治疗的研究进展
注射用头孢替坦二钠的安全性再评价
副溶血性弧菌保藏条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