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原因及对策
2015-01-18杨喜
杨 喜
(安徽大学 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61)
工作怠倦(Job Burnout)又可称为“工作耗竭”或“职业枯竭”,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精神病理学家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主要用于描述那些在医疗教育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因人际压力、精神耗损而产生的身心疲劳、工作热情消减和消极工作态度等现象[1]。公务员职业倦怠是公务员长期处于工作压力下而产生的一种关于情感、态度和行为方面的衰竭状态,是公务员个体与工作之间的不协调关系,是公务员个体不能正确应对工作压力的一种极端反应,它需要公务员自身和政府组织的共同努力才能消减、规避[2]。
基层公务员群体是我国公务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公务员法没有对基层公务员做出明确的定义,学术界也有不同的意见。本文研究的基层公务员主要是指县级及县级以下党政机关工作的、行政级别为处级及其以下的在职在岗公务人员为主要对象。基层公务员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贯彻者和实施者,是联系民众与政府的桥梁和纽带[3]。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以及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政府转型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中国梦的实现都对基层公务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提高基层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已经成为当前必须面对并去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公务员报考热与职业怠倦现象的并存
近年来,报考公务员的人数越来越多,不管是在国家级公务员考试还是在地方级的公务员考试当中,公务员考试竞争也是非常的激烈。此外,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2013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数量达到699万人,被称为最难就业年。而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进一步增加达到了727万人,比2013年增加了28万人,可谓更难就业年(如图1)。
随着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增加,就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很多高校毕业生感觉找份自己合适的工作很不容易,许多人选择了参加国家级公务员考试或地方级公务员考试,这些都提升了公务员报考热。如国家公务员的参考人数最初的2003年12.5万人、录取比例为16∶1。而根据国家人社部所公布的信息显示,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共有140.9万人符合报考条件,通过考试资格审核。“国考大军”面临的是64∶1的激烈竞争,从这些数据都显现出报考公务员的“热度”(如图2)。
然而,对于这样一份炙手可热、让人趋之若鹜的“理想”职业,却在多次有关工作怠倦的调查中名列榜首,工作倦怠现象成为公务员群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职业症状。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在2004年12月和2008年4月两次发布的《中国职场人士工作倦怠现状调查报告》都显示出,公务员群体职业倦怠比例与其他职业相比名列前茅,甚至在 2004年还高居榜首;根据“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显示,国家公务员有54.88%的人出现工作倦怠;根据“中国工作敬业度”调查显示,公务员的敬业度在全国各行业中总体偏低,有50%的公务员出现不同程度的工作倦怠、有70%的公务员缺乏必要的工作激情。在2013年由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郑建君博士主持了一项对10个省份的2 482人次的基层公务员进行的大规模问卷调查,从本次的调查中发现,存在轻度工作倦怠的现象的基层公务员占总数的79.89%的,存在重度的工作倦怠的现象的基层公务员占总数的6.40%[4]。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围城”外的报考公务员热与“围城”内的在职公务员的职业倦怠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反差。这种鲜明的对比以及公务员职业倦怠的普遍发生,为当前基层公务员整体队伍的建设敲响了警钟。职业倦怠的产生不但会对基层公务员自己的身心健康和自己的职业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造成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还会对政府的行政效能的提高产生不良影响,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甚至会对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快速发展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也会不利于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预防和缓解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是一个不可回避、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基层公务员职业怠倦的原因
(一)基层公务员晋升困难
我国行政组织采用的是科层制的组织结构,在这种金字塔式的组织架构下低级职务多于高级职务,非领导职务多于领导职务[5]。基层公务员队伍基数大,他们处于金字塔的底层。根据国新社的报道,我国有92%的公务员都处于科级以下非领导职务,约占全国公务员的58%的县、乡两级公务员的总人数超过了400万人。与一些火箭式上升的明星官员相比,大多数的基层公务员的晋升空间相对狭小。机构规格限制了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发展空间,只有较少数的基层公务员才能够晋升为正处级以上的领导干部。相当多数的基层公务员都在科员、办事员这两个低层次的级别走完仕途。例如,根据一项对浙江绍兴市公务员职务状况调查分析显示,在万余名公务员当中副科级以上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只占到了公务员总人数12.58%,有86.4%的公务员将在正科级以下职务上任职几十年直至退休[6]。当基层公务员由于岗位晋升空间狭小原因而导致职业发展停滞,长期只能在一个工作岗位上重复式的工作,势必会影响到他们的个人成就感、自信心以及工作的积极性,这种状况长期的存在极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二)基层公务工作压力大
Yerkes-Dodson定律指出,一定的动机有利于提升个体的工作绩效,但是随着其动机程度的不断提升,个体的压力也会随着不断地增大,工作效能便会随着压力的增大反而下降,形成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倒“U”字的形[7]。一定的压力可以促进公务员提高工作绩效,但过高的工作压力不仅会影响了基层公务员的工作绩效的提升,而且还会对基层公务员的身心健康状况产生不利影响。2012年,根据中央国家机关职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出具的一份《机关文化建设与职工心理健康调研报告》调查表明,有中度及以上压力感的机关干部职工占总人数的63.3%,承受着重度或极重压力的占职工总人数的13.5%,处于心理亚健康水平的干部占职工总人数的27.2%(如图3)。另外层级越低的职工,其心理压力越大,处级以下干部比处级以上干部感受到了更大的来自家庭与工作之间平衡的压力;30岁至50岁的干部压力感受,大于30岁以下和50岁以上的干部压力感受。
基层公务员是我国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角色压力不仅具有大众普遍性而且还又具有职业特殊性的双重特征。一方面,基层公务员作为普通大众的角色,和社会上其他人一样会面临着来自家庭生活、人际交往和工作学习等多种社会角色的压力;另一方面,基层公务员作为政府行政工作人员,身处在基层,是工作在政府行政序列中的一线实践者,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工作中不仅要担负政府形象“代言”的职责,社会对公务员的要求和期望都很高,还要接受来自上级和公众监督的职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提出了,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这些都增加基层公务员的工作压力。基层公务员长期在压力下工作,而工作压力又不能得到很好的释放,就会产生职业倦怠,影响公务员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
(三)基层公务员工资待遇比较低
社会上许多人对公务员稳定性的“铁饭碗”表示羡慕。然而我国公务员工资的上一次调整还是在2006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务员工资存在着基层与非基层之间差距、地区之间差距以及与其他行业的工资收入相比差距比较大。2012年,根据人社部调查据统计,公务员工资水平已经低于企业相当人员的工资,公务员工资水平与其整体素质及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和工作任务不相适应[8]。按照《公务员法》的第七十四条规定,公务员的工资由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组成。我国公务员工资实行的是职务级别工资制,每一个级别设置对应的工资标准,由于基层公务员所处的职务级别低,其所对应的工资水平也低。在一些福利方面,公务员系统内部由于层级之间分化大,许多级别比较高的公务员所享受的福利无法覆盖到基层公务员。在2014年全国各地发生多起基层公务员讨薪事件,如2014年11月21日江苏灌云县国税局80多名普通公职人员,因嫌工资低,集中在国税局院内拉起横幅抗议。自中央颁布“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后公务员工资福利日益规范,以前的一些福利也相应地有所减少,实际收入降低而引起心理落差。相当多数的基层公务人员一辈子只能是普通科员、办事员,因此基层公务员一辈子的工资待遇都比较低,造成基层公务员心理的不平衡,容易引发公务员在工作上懈怠不思进取,是公务员产生职业倦怠的巨大隐患,也影响了公务员工作效率的提高以及服务意识的增强,同时还会导致人才的流失,这不利于基层公务员积极性的调动和队伍的稳定。
(四)基层公务员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库珀指出,公务员是特别负责任的公民,一切应以公众的福利为重,只要是选择了这一职业,就必须准备为公众而献身。我国公务员是以服务于国家、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为宗旨的国家行政工作人员[9]。他们所在的职位上拥有的公共权力是来源于人民的委托,也是要用来为人民服务的,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所以公务员的定位应该是为人民服务的公共服务者。但目前有些基层公务员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还存在着官本位意识和当官发财等不正确的思想,在具体的工作中还没有树立为人们服务是公务员天职的意识。另外,公务员工作的稳定性和缺乏危机意识,基层公务员自身缺乏目标追求,存在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种钟”的心理,从而出现了迷茫、工作效率低、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削弱其应有的工作激情,为职业倦怠的产生埋下了伏笔,如果这种不良的情况得不到及时有效的阻止和解决,职业倦怠的程度就会进一步的加深。
三、预防和缓解基层公务员职业怠倦的对策
(一)基层公务员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公务员作为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的维护者,他首先要拥有一种为公共利益做出自我牺牲的精神,在具体的工作行为中贯彻克己利人的原则。因此,对于基层公务员而言:一是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基本职业价值观,将传统狭隘的“官本位”思想真正转变为坚持“民本位”的服务意识。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当干部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有了这颗心,就会“痛并快乐着”,再怎么艰苦也是美的、再怎么付出也是甜的,就不会患得患失”[10]。所以,基层公务员应当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性质、责任,并要明确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避免职业倦怠的产生。二是基层公务员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充分认识自我以及自己所处的职业环境,明确自己的职业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在此基础上建构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蓝图,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发展目标,并为之不断努力奋斗。公务员自身应当与时俱进,积极学习业务新知识,不断提升工作能力,以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从而避免职业倦怠情绪的发生。三是基层公务员还要积极主动去学习和掌握一些必要的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以此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学会自我调适和自我疏导,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效预防和缓解职业倦怠。
(二)提高基层公务员工资待遇
目前我国共有700多万公务员,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和支撑,其中基层公务员更是上情下达的关键环节,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层公务员的薪酬不仅是满足基层公务员基本生活的主要手段,也是预防和缓解基层公务员职业怠倦,激发其上进心和进取心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提高基层公务员待遇,需要完善公务员职务和职级并行的薪酬制度,规范不同地区、部门公务员附加津贴制度。在对公务员的工资分配上要注意向基层倾斜,稳定基层工作的干部队伍。基层公务员的薪酬水平应当与经济发展、物价水平以及公务员所承担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等相适应。基层公务员的工资需要注意内外之间的平衡,缩小不同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差距,以及与企业相当人员的工资水平的大体平衡。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公务员工资的法制化进程,通过立法的形式来保障公务员工资制度[11]。通过提高基层公务员的工资待遇,可以使公务员安心工作,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预防职业倦怠的产生,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公务员队伍中来。
(三)完善基层公务员激励和晋升机制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我们知道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基层公务员作为一个自然的人和社会的人,即具有低层次的物质需要,也有高层次的情感和自我实现的需要[12]。因此,不仅要保障基层公务员低层次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还要保证公务员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对公务员的工作加以肯定,激发公务员的工作成就感。我国《公务员法》第六条规定:“公务员的管理,坚持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存的原则”。通过考核制度,来确定公务员的升降和奖惩,从而达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效果。同时,还要避免单一的职务、级别评价模式,形成公开、公正的进退机制和科学规范的选拔、晋升激励制度,使基层公务员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也可以晋升到自己理想的职位上,满足其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需求。通过激励晋升制度来激发基层公务员主动工作的积极性,促使其不断去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改进工作绩效,预防和消除职业倦怠,帮助其实现个人价值与事业发展的相统一。这还有利于具有真才实学的基层公务员被选拔到合适的岗位上,做到人尽其才,进而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四)加强基层公务员组织管理工作
加强基层公务员的培训。对基层公务员队伍的培训,要结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加强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为首要任务,引导广大基层公务员牢固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同时加强基层公务员职业能力的培训,十八大报告也指出“加强和改进干部培训,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通过职业能力的培训可以提升基层公务员业务能力,从而做好政策落实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公务员培训中还需要开设防职业怠倦课程,积极探索对公务员的心理援助,以此来提高公务员的心理调试能力,让其感受到工作是一种乐趣,生活是一种享受,从而消除工作厌烦情绪。
对于基层公务员岗位设置和调整要做到“人职匹配”的最大化,从而减少因“人职不匹配”的情况所带来的工作满意度降低和工作倦怠情况的发生。对于基层公务员管理,要最大限度地了解基层公务员的队伍的实际情况,以便于在具体工作岗位的人员配置上能够做到“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这一基本要求[13]。改善基层公务员工作氛围,构建积极和谐的组织文化,通过不同岗位之间的工作的轮换,让基层公务员可以接触到不同的工作岗位,减少工作的单调性,丰富和扩大工作内容,从而可以消除职业倦怠,也可以帮助基层公务员提升应对不同工作需要的能力。
四、结 语
综上所述,基层公务员作为公务员队伍的主体,在国家现代化的治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贯彻者和实施者,是联系民众与政府的桥梁和纽带。职业倦怠的产生对基层公务员自身的健康发展不利,也对政府行政效能的提升不利。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基层公务员由于晋升困难、工作压力大、工资待遇比较低以及个人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等原因产生职业倦怠。所以,针对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实际情况,需要基层公务员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提高基层公务员工资待遇、完善基层公务员激励和晋升机制、加强基层公务员组织管理工作等对策来预防和缓解基层公务员职业怠倦,提高基层公务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政府的工作效能,促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进一步提升基层公务员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1] Freudenberger H J.Staff Burn-Out[J].Journal of Social Issues,1974,(30):159-165.
[2] 郑建君.基层公务员心理状况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13:116.
[3] 李晓霞.转型期基层公务员素质建设研究[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35.
[4] 郑建君.身心共举 德行兼修[N].光明日报,2013-01-22(15).
[5] 韩秀景.公务员职业化塑造与养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3:131.
[6] 陈福寿.论行政机关内部职务晋升的激励作用与公正性评析[J].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2004,(11):41-43.
[7] 曾垂凯,时勘.工作压力与员工心理健康的实证研究[J].人类工效学,2008,(4):33-37.
[8] 苏海南.正确认识、稳妥推进公务员工资改革[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4,(8):52-55.
[9] 特里·L·库珀.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5.
[10] 习近平.办公厅工作要做到“五个坚持”[J].秘书工作,2014,(6):4-8.
[11] 俞路.深化我国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的四点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2004,(1):36-38.
[12] 吕楠.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视域下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完善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2.
[13] 贺永祥.公务员职业化完善的制度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8,(4):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