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写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015-01-17刘芳
刘芳
笔者从教12年,正是教改轰轰烈烈、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各种理念变幻万千的十年。可是,不管给语文课披上怎样的一件华衣,如何地梳妆粉饰,语文,它就是语文,它就是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中华民族优秀的语言文化的精华。
笔者执教的这12年,深感教改是万变不离其宗,不要让太多的色彩迷惑了双眼。剔除那些浮华的藻饰,拨开迷雾,还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把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这语文教学的最重要的方面做好,才是最基本的东西。让学生读出味,写出情,学生拥有了这语文的基本功,树立了自己正确的人生观,语文教师就功德圆满了。
“读书百遍,其义自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是古人对读书的高见,今人也深谙此道。没有广泛的阅读,是很难培养学生语文方面的能力的。课内阅读只是九牛一毛,课外阅读才能更迅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只有在大量的阅读中,才能得到提高。没有“量”,何来“质”;没有大量的阅读,哪来的情感体验,哪来的积累,哪来的语感。按照新课标,应让学生读完十二本必读课外书,教师还可适当增加一些课外名著,让学生在书海中徜徉拾贝。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写好读书笔记,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自由交流读书心得。教师更应找机会与学生交流,把学生的优秀读书心得装订成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班级可订阅报刊,学生可互相交换书籍进行阅读,更可有选择地进行网上阅读。教师有意识地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使班级形成浓厚的阅读气氛,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
语文水平是读出来的,作文水平是写出来的,这个道理是最朴素的。如果不在一个“读”字上下功夫,语文教学无论如何改革,都不可能有大的突破。
语文教师应把自己修练成一个儒雅的、有书卷味的语文教师,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身上有诱人的书香,学生会从心底里接纳、喜欢,学生更会因教师的影响而爱上读书。那么,语文教师就是天底下最称职、最伟大、最幸福的教师了,在教与不教之间,教师已经给了学生最好的教育。
读书为写作作好了铺垫、积累,“我手写我心,抒我情”,这是创作的最佳境界。真正的好作文应该是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应该是连评价的人也没有想到这个学生会写出如此精彩的东西。这样的作文是学生从心灵深处自然流淌出来的,反映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的体验和学生的情感。
十几岁的学生写作应以生活化、平民化、率性为主,以朴实和真切为高,以学生所能拥有的精神体验为基本限度。切不可拔高,尤其不可用神圣崇高甚至伪神圣、伪崇高去取代学生生活化、平民化的具有独特个性的语言表达和精神体验。学生率性地写生活,朴实地写自我,不加掩饰地描摹与诉说,本身就是崇高,就是庄严。苏霍姆林斯基说:“关于一个人,一种行为,一种现象,一件事,你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任何时候也不要去努力猜测别人听了你的话会对你怎么样,这种猜测会使你变成虚伪的人、阿谀奉承的人甚至卑鄙的人。”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背诵,注重积累,而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也要同样重视。试想,如果学生没有一定量的阅读积累,如何视野开阔,没有一定量的背诵积累,如何出口成章,下笔如有神。
因此,要引导学生多阅读,多背诵,多运用。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要靠学生自己去感悟,去理解。这就需要有大量的阅读,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还要把自己认为好的词句摘抄到积累本上,还可让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制作有关名人名言的网页,并有选择地进行背诵,把它们变成自己写作的素材。做好读书笔记,写好读后感。只有大量占有语言材料,才能在习作时文思泉涌,挥洒自如。
一学期结束之后,让学生整理出自己的好习作,并加以修改,然后制成图文并茂的手抄报、电子报刊等,并在班级展示。当学生看到自己精美的手抄报上自己的作品时,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学生爱上写作了,语文教师的老大难问题也终于迎刃而解了。
通过读写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会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全面提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