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茶花女》不同版本之比较探索未来歌剧发展之路
2015-01-17陈珺
陈珺
摘要:论文通过对不同歌唱版本的比较分析,从声音概念、舞台表现、形象塑造等方面进行比较,探索相应的演唱方法与艺术处理在具体作品与具体人物中的运用。并通过对新版《茶花女》的详细介绍探讨歌剧表演形式的开拓与创新,阐明新时期经典歌剧需要伴随时代的脚步向前推进的观点。希望能对我国当代歌剧事业的发展提供些许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茶花女》 版本比较 歌剧创新
“茶花女”这一角色要求演员具备演唱花腔女高音、抒情女高音、戏剧女高音的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全方位地展现出威尔第笔下的这一善良崇高的女性形象。下面,我们就卡拉斯、科特鲁巴斯、安吉拉·乔治乌与安娜·涅特不科对薇奥列塔人物形象的演绎做出一些比较、分析。
一、卡拉斯
玛利亚·卡拉斯,世界公认的全能女高音歌唱家,被誉为歌剧女神,是迄今为止扮演“茶花女”最为出色的女高音之一。她的演唱将女主人公强烈的戏剧性演绎得出神入化。其舞台表演风格独特,对比强烈。在歌剧中她着力于刻画薇奥列塔情感的起伏跌宕与悲剧性命运。她所演绎的“茶花女”在舞台造型方面具有崇高隽永的雕塑美。①
卡拉斯那如夜空般深邃的音色,幽暗而凄凉。演唱的每一个音符都如同磁石一般深深的吸引着每一位观众。
她的演唱非常注重声音的灵活性,高音呈现出轻盈的头腔共鸣,复杂的装饰音也能表现得清晰且富有弹性。第一幕中的花腔旋律充满着无奈与放纵。同时,卡拉斯的音色具有某种天然的悲剧色彩,这又为她全方位地表现女主人公的愤怒、屈服以及悲惨命运创造了条件。在卡拉斯的歌剧理念中,声音永远是为戏剧服务的,②所以,她注重歌唱本身,但更注重歌唱的艺术表现。她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说道:“首先,美声是表情,而单有一个美丽的声音是不够的,你必须将你的声音粉碎成千上百块,使它为音乐的需要服务。作曲家为你写下了音符,而歌唱家必须把音乐和表情放进这些音符中,我们一定要将作曲家原来希望的千种色彩和千种表情添加上去。”③
如果问及卡拉斯所饰演的“茶花女”最大的成功之处在哪里。答案莫过于她能深入角色的内在,挖掘薇奥列塔人物形象的戏剧性与艺术性。她全面且深刻地表达了人物的性格及命运。她的表演中渗透着活生生的情感。看了她的表演我们不禁感叹,这个为舞台,为歌剧而生的女人,与其说她是在演绎茶花女,不如说是在演绎她自己。
二、安吉拉·乔治乌
歌剧界曾流传这样一句话:“90年代真正能胜任‘茶花女的女高音只可能有一个,那就是安吉拉·乔治乌。”乔治乌是一个集美貌与精湛的演唱技巧于一身的女高音歌唱家。很多人将她与卡拉斯一并看作歌剧界的传奇,称她为“卡拉斯第二”。
1994年,她在伦敦的亮相征服了挑剔的英国观众与乐评人,震惊了整个歌剧界。演出结束后,德高望重的指挥家索尔蒂爵士被其所塑造的茶花女形象深深打动,对她的精彩演绎赞不绝口。
她的表演将女主公的华美、放荡、善良、奉献与最终的圣洁、崇高汇集一身。第一幕终场的咏叹调,她用绚丽的花腔技巧点燃了每一位观众心底的热情。第二幕中与老亚芒的对唱,乔治乌的演唱真实感人。为了体现对人物戏剧性的准确把握有时甚至不惜牺牲声音的完美,仿佛不是在唱在演。老亚芒走后与阿尔弗莱德告别时的演唱,乔治乌那戏剧性浓郁的音色瞬间从胸中爆发,穿过庞大的乐队贯满全场。每每看到此处都不禁热泪盈眶。
乔治乌的声音整体而通畅,没有过多声区之间调整的痕迹。她的表演真实细腻、情感丰富。完美的花腔技巧、宽广的抒情音色与深沉的戏剧爆发力都让观看这个版本的人赞不绝口。也正是因为这部歌剧的成功演出,从此奠定了她在歌剧界首席女伶的地位。
三、安娜·涅特不科
安娜·涅特不科主演的新版《茶花女》在2005年夏季的萨尔茨堡音乐节参展并大获成功。她的演出极具现代感。简洁性感的装扮以及她那纯正的俄罗斯式美声唱法轰动了整个歌剧界,掀起了乐界的“安娜·涅特不科热”。她的精彩演出被评论家们誉为“我们这个时代最赏心悦目的‘茶花女”,“外貌最出众的薇奥列塔”。
安娜拥有美声唱法所推崇的理想音色,声音丰满而明亮,圆润且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她在演绎大段高难度花腔的时候,凸显出音乐内在的圆舞曲风格,使声音的律动与舞台体感完美结合。舞台表现生动自然,大大加强了歌剧的观赏性。
安娜是典型的“俄式美声唱法”。母音变圆使声音适度靠后,其歌唱呈现出又明又暗的理想音色,气息深厚扎实,高、中、低音极为统一,声音线条在偌大的歌剧舞台上收放自如,令人听后兴奋不已。④
为何一部经典歌剧可以在10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常演不衰?是因为歌剧脚本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性;还是作曲家完美的的艺术创作;亦或是因为一代代表演艺术家的精彩演绎?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经典歌剧能在其不断演绎发展的过程中伴随着社会发展的脚步向前推进。在这个过程中必然要继承传统的艺术精华,同时更要注重在表演形式上的不断创新。
由俄罗斯女高音歌唱家安娜·涅特不科主演的新版《茶花女》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最大限度地契合了现代观众的审美,使威尔第的这部经典歌剧散发出迷人的现代气息,使观众眼前一亮。
新版《茶花女》是经典歌剧“现代版本”的一个成功典范。下面,笔者就舞台设计、表演风格等方面的创新谈谈自己的看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时期的审美需求促使舞台设计要紧跟当下的潮流,通过新颖别致的、富有寓意的舞台布景,以及前卫的美学视角,去培养并调动观众的欣赏欲望。
在舞台布景方面,新版《茶花女》给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它一改表现18世纪法国上流社会华丽繁冗的舞台布景,取而代之的是简约到极致的现代家居风格。黑白色的巨型时钟象征着薇奥列塔的年华早逝。在第三幕的宴会场面里又被用作赌博的牌桌。这些道具的配置,深究起来很有意思。认识阿尔弗莱德之前,薇奥列塔不是在用她的青春做赌注吗?表面上风光无限,内心却孤苦无依。而与阿尔弗莱德相识后,爱情又成为她生命中唯一的依靠与筹码。资产阶级社会传统与道德设下这个赌局,让薇奥列塔输的一无所有。几个白色的布艺沙发在第二幕表现温馨甜蜜的乡村生活时被蒙上几块色彩明丽的花布。这与之前舞台上那一片空旷的灰形成强烈的反差。那斑斓明艳的色彩表明真挚的爱情给薇奥列塔的生活带来了生机与希望。endprint
几件简单的道具给我们带来的内心的反省与冲击是无比强烈的,使我们不禁对该版本巧妙的构思与创意拍案叫绝。
在表演的艺术风格上,新版《茶花女》中演员的舞台表现非常具有现代感。在表现男女主人公幸福的隐居生活的那场戏中,男女主角身着简单的家居服,吊带睡裙、睡袍、沙滩短裤等。这样的服装道具若放在传统歌剧舞台上是不可想象的。他们甜蜜的嬉闹着,仿佛舞台已经不复存在。男主角在动态的戏剧性发展中激情演唱,咏叹调结束后,他们二人拥吻在沙发上。这种鲜活生动的演出形式融入了现代人的情感表达,两性之间爱意的自然流露,直接而不做作,更加令人信服。
此外歌剧的传统演绎方式都是把序曲和幕间曲交给乐队。新版《茶花女》中,前奏曲和幕间曲都融入了戏剧情节。如歌剧一开始,安娜便身着一袭红裙出现在舞台中央。随着音乐中悲剧性主题的展开,安娜吃力的挪动着脚步,使人一看便知,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女主人公时日无多,等待她的只有死亡。歌剧的幕间曲运用具有象征性的人物形象衔接起整部戏的情节发展,使戏剧结构紧凑连贯、浑然一体。
这些巧妙的安排,无疑使歌剧这种高雅的综合艺术形式变得更亲民更具时代感,拉近了它与非专业欣赏者之间的距离,扩大了专业艺术体裁的受众面。
同时,表现形式的创新也对从事高雅艺术的专业演职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央音乐学院张前教授说的好:“一个好的音乐家必须考虑听众的需要,善于倾听来自观众的呼声,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表演,使之更好的为听众服务。但这并不意味着要一味的迁就和迎合观众,相反音乐表演者既然是美的创造者,听众是通过音乐表演来欣赏音乐的,那么,音乐表演者理所当然地应该担负起培养听众的艺术鉴赏力、提高他们音乐审美水平的使命。”⑤
当今中国的歌剧舞台,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演出市场不景气的环境下,如何能用较少的物质投入通过创意的润色达到最佳的演出效果,培养并引导观众的审美,这是一个需要各界关注的重大课题。挖掘能被现代人广泛接受并认可的表现形式,使之与时代接轨必将成为古典歌剧继续向前发展并永葆艺术魅力的关键所在。
注释:
①张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1页。
②张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67页。
③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北京:华乐出版社,2004年,第32页。
④张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7页。
⑤张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1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