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议艺术类中职“双师型”教师培养

2015-01-17陈森

艺术评鉴 2014年21期
关键词:师资培养双师型

陈森

摘要:本文针对国家教育部门提出的在新世纪深化职业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这一重大命题,以艺术类中职学校为例,探讨了“双师型”师资的内涵,列举了我国中职校长期来培育扶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艰辛历程, 阐述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并提出培养“符合且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双师型”师资的多种路径,尤其是“双职称”、“双能力”教师和“双身份”(角色)教师培养的实用性。现对艺术类中职教师如何从“单师型”转变为“双师型”,艺术类中职校“双师型”师资的培养和艺术类中职“双师型”教师成长的历程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艺术类中职  双师型  师资培养

1998年原国家教委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了职业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这标志了职业学校教学从书本教学走向实践教学。当下,各所中职校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都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但对“什么是中职‘双师型教师”的问题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答案。很多学者认为“双师型”教师分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持有双证的教师,是指在职业教学岗位上并同时具备技术职称的教师。第二是具有双能力的教师,即具有教学能力(理论)又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实践)的教师。三是复合型教师,教师能够用经典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术教给学生专业技能,同时通过自己去引导学生专业的敬业精神以及正确的价值观,是专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双培养。

一、艺术类中职“双师型”教师内涵上的界定

根据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双师型”教师整体素质,在2009年首批“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基础上,又开展了2011年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不同类型的中职学校及不同专业对“双师型”教师的界定也不相同。根据多年的研究探讨,现在对“双型”教师内涵上的表述可归纳为“行政标准”、“院校标准”和“学者标准”。而艺术类中职是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招生对象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与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基本学制为三年制。对学生进行高中程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还有针对性地实施音乐、美术、舞蹈等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在职业教育中艺术职业教育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双师型”教师也就是职业类专业课教师的一种特殊要求,既要求专业课教师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是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和素质;二要有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和一定的组织、管理、推广能力以及指导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所以艺术类中职“双师型”有着特殊的要求和客观情况。

(一)教师来源

根据我校师资队伍的构成情况看,绝大数是从普通师范大学培养出的师范生和从艺术类高校(南京艺术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毕业的学生。以及早前从当地剧团借调的专业演员(演奏员)从教,所以教师的自身成长经历各不相同、各方面的能力也参差不齐、对于教学方式方法以及理念也不尽相同。师范生和从艺术类高校毕业的学生从教,他们的理论知识虽然扎实,但在学术性、技术操作上显得“优势不优”,而从当地剧团借调的专业演员(演奏员)在教学工作中显得实践能力强而理论知识不扎实,知识面过于狭窄,部分教师还存在着知识老化、教育观念陈旧,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社会发展不相适用。其共同差距是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就我校的师资队伍情况,“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也明显较低,与国家要求“双师型”教师的比例相差较大,还没有形成符合当地经济发展、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教师学历

从普通师范大学培养出的师范生,这部分教师学历都在本科并有教师资格证书,在教学过程中偏重于理论教学(基本功训练)、讲究循序渐进,这使得学生实践能力不足,不能完全胜任社会需求。从艺术类高校(南京艺术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毕业的学生,这部分教师学历是大专或本科没有教师资格证书,通过自己后期学习考到教师资格证书,在教学过程中偏重实践教学(舞台表演)、讲究高效快速,培养出的学生有较好的表现力但基本功不扎实,不利于学生的长期专业发展。当地剧团借调的专业演员(演奏员),比如戏剧专业的教师,他们的学历有的中专、大专、本科,整体学历偏低,他们所传授的是他们经典专业知识、精湛专业技术,具有很强舞台实践经验,培养出一批专业能力过硬的学生。

(三)职称层次

从2010年起,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申报职称执行新版《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试行)》,原来的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讲师资格条件、中等专业学校讲师资格条件等规定同时废止,新资格条件首次开辟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正高级职称评审渠道,文件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进一步加强教学改革和专业实践,提高“双师”素质,由于一些客观的原因,加上教师自身对职称的重视程度不够,讲师占一定的比重,高级讲师比较少,正高级讲师的教师更是凤毛麟角了。而艺术专业本身就具有双师型教师的特点,更多教师除了在评教师系列职称时,他们参加了艺术系列职称评定,有一部分人取得了中高级职称,从“双职称”这个角度看,艺术类中职很多老师是符合这个条件的。

(四)年龄结构

艺术类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在年龄结构上也是趋于年轻化。这与艺术类中职近几年发展缓慢,对于教师的自身发展和福利待遇偏差,造成中层年龄的教师大量流失。同时,在国家提出全面加强素质教育的政策的导向下艺术类高校扩招,大量艺术类高校毕业生进入艺术类中职就业。80、90后的教师在艺术类中职占主要比例,这也是使得艺术类中职“双师型”教师趋于年轻化的原因。

二、艺术类中职“双师型”队伍的培养探讨

贯彻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如何提高艺术类中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艺术类中职教师如何从“单师型转”变为“双师型”,这是艺术类中职发展的关键和要思索的问题。

(一)“双职称”教师的培养

艺术类中职学校教师具有教师职称,又具有艺术职称(演员、演奏员、美术师等)的老师不在少数。从这点来看,他们符合“双师型”教师的要求。《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文件中对专业课教师专业实践提出以下的要求:“在行业、企业生产服务一线工作3年以上;或任现职以来到行业、企业生产服务一线实践累计5个月以上(具有硕士学位的累计2个月以上),掌握本地区相关行业发展动态、产业调整与产业链形成趋势以及人才培养需求,在本专业技术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同时取得非教师系列相关专业中级职务或相关专业(工种)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行业执业资格证书(取得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者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晋升)”。从以上内容看没有体现出艺术类中职教师的特性来,艺术类教师每年会参加大量的演出、美术画展,或是生产出一定量的剧目、乐曲、作品,或是承接对外艺术社会服务工作,或是带学生参加校外演出、比赛等实践活动,这些在职称评定上并没有体现出来艺术类教师的优势,而是笼统定义一下,没有具体情况具体说明。另外,在职称评定上没有针对“双师型“的各个阶段(等级)的发展做出具体的要求和评定条件,比如,中级职称写关于实践的记录多少、写相关论文多少、参加相关课题研究多少、有多少成果等,”双师型”教师没有明确向上发展的空间和目标。

(二)“双能力”教师的培养

在艺术类中职学校许多老师在担当专业课教学同时还担当校外演出指导老师、校外实习基地的老师,带着学生进行校外舞台演出实践,同时教师自己也会参加演出(跳舞、唱歌、演奏等),为社会服务。是“教师”+“演员”双能力的体现,也是“双师型”教师最具有代表性的表现。培养“双能力”教师,上级主管单位和学校应该在政策上、经济上给予倾斜,建立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

1.激励机制。教师的工资主要分为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在绩效工资上应该体现出“双师型”教师的优势,以鼓励更多教师主要自身”双师型的培养,对于教师愿意自己或带学生去校外实践、外出演出,积极参与“双师型”研究并有一定成果的教师给予一定补助奖励,这不仅是经济上更是精神上的鼓励。

2.职业规划。多给机会、创造条件的给老师发展空间,比如学历的提升、技能水平的提高、职业道德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拓展、教科研能力的发展等等。具体来说,学校采取各种渠道、方式,为教师成长提供机会和搭建平台。教师要充分利用校内外的一切学习机会,努力提高自身学历、技能水平。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引导和培养,发扬“传、帮、带”的优秀品质,让专业水平高、教学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职业道德高尚的优秀教师“一帮一、一带一”,不仅仅专业技能、教学能力的“传、帮、带”更是师德精神的影响。

(三)“双身份”(角色)教师

近几年来各个职业学校都加强“校企、校团合作”,这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客观实际(市场)的需要,“双身份”教师即是“教师”+“行家里手”。 加强“校企、校团合作”,简单的讲就是“引进来,走出去”。“引进来”就是艺术类中职校面向社会(艺术团、剧团、企业)聘用演员、演奏家、实用型美工技术人员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这些“名家”具有丰富的舞台经验、实际操作能力以及敏锐的市场观察能力,对学生的专业培养方向和职业操守的形成,具有很大的意义。“走出去”就是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艺术团、剧团、画廊、动漫公司等)去实践,积累实践演出、操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1.建立“引进来” 模式。艺术团、剧团、企业各行的行家里手都具备丰富实践技能和经验,是学校专任教师团队的有力补充,聘亲他们做学校的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定期开展讲座或课堂教学,一方面,他们传授的知识更加实际、生动贴和社会需求,上课的方式也更加的多样化,学生可以到今后工作的现场去学习,“身临其境”的感受、学习知识。另一方面,他们是学生的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懂得什么是职业操守,最终促进学校培养出有市场、有好专业、有高素质的学生。最后,他们带来的教学资源也是无法估量的,从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还是学生的培养目标上,从教学设备上还是技能的创新上,都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2.完善教师“走出去”的途径。学校建立长期稳定、规范化的实训基地,允许校内教师在1—2年之内长期稳定的到艺术团、剧团、企业挂职锻炼(工资实践单位发50%,学校发50%、并给予其他适当的补助),校外的行家里手在1—2年之内长期稳定到学校教学(工资学校发50%,原先单位发50%、并给予其他适当的补助),这样在不加重学校教育成本情况下,学校教育资源得到了扩大,也避免了学校与市场的脱节,激活了学校的发展。

三、结语

总之,艺术类中职学校在国家教育部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下,把建设高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放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位置。力求培养出“双职称”—教师职称+艺术职称,“双能力”—“教师”+“演员”, “双身份”—“教师”+“行家里手”等一专多能、专兼结合、德艺双馨、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为艺术类中职教师发展提高更多的可能和机会,最终迎来艺术类中职学校发展的春天。

基金项目: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高教青年专项重点资助课题,课题名称:高教院校“双师型”教师职称体系研究,课题批准号:c-a/2011/01/16。

参考文献:

[1]孙建波.“双师型”教师研究的六个特点[J].职教论坛,2013,(04).

[2]孙建波,韩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终身发展的制度设计[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06).

猜你喜欢

师资培养双师型
五年一贯制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探析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中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的研究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研究
校园足球师资培养途径探究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欧美出版教育产学研一体化的三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