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视野中民族声乐新时期的发展趋向
2015-01-17张荣家
张荣家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兴未艾的大背景下,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民族声乐不仅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更是高等艺术院校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是素质教育全面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兼具人文性、工具性以及审美性的多元化完美统一,是新形势教育中的不朽精华。本文通过对高等教学中民族声乐的教学和实践,得出未来民族声乐发展的主要趋势。
关键词:高等教育 新时期 民族声乐
民族声乐艺术是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它反映出我国深厚的民族底蕴,在历史中不断更新,在经历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洗礼后,更加散发着勃勃生机。而今天,民族声乐已经站立在世界的舞台,民族声乐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是素质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产物。
一、提高民族教育教学质量
民族的血脉传承源自于文化的延续,一旦文化出现分裂,国家也必然会走向分裂,拥有共同的文化是保证国家团结统一的重要标志。文化的主要传承方式就是教育,所以教育是振兴民族的基础。高等教育中,对于民族声乐发展的主要趋势就是把素质教育与文化教育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在高等艺术院校中对于民族声乐教育方法已经成熟,培养很多优秀的人才,但是对于教育的主要目的一定要明确,不断完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民族声乐水平、与时俱进地培养符合现代社会所需人才。
(一)明确教育目的
当前社会,对于技术型人才需求不断提高,高等教育院校老师一定要明确教育的目的,培养与时俱进的,具有民族音乐综合能力的全面人才,不仅能够进行表演还得适应社会对教育人才的需求,为弘扬民族音乐文化贡献出力量。
高等艺术院校在教学中不断明确教育目标的同时,还要对人才选拨作出侧重,完善拔尖人才的培养,发掘学生个性、能力,不断开发学生潜能,利用优势寻求就业,推动教育改革。
(二)提升教师水平
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是建设师资力量的首要任务,不仅仅包括专业知识老师,还有公共课的老师,要不断解放思想,加强学术交流,不断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选择适应学生的教材
民族声乐艺术是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艺术形式,反映出我国深厚的民族底蕴和民族文化传承,民族声乐艺术所具有巨大的文化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对此专业的教材选择上,首先具有民族精神,体现出我国的历史进程。其次,教材应选取具有正能量、积极向上的,具有正面意义、教育意义的歌曲,使得学生在学习声乐的同时渗透道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有正确价值观的声乐人才。三是不断研究教学方式与教材的关系,从中找到可以相互融合的部分,对学会生因材施教。由于教材是传播知识的载体,所以合适的教材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提高综合能力。
(四)学校对于教育的支持
学校对于教学的支持局有保障作用,学校可以提供硬件设施还有软件设施,比如,可以运用学校的演播厅进行演奏,先进的音乐设备;学校还可以提供音乐相关资料、知识。
二、树立民族文化事业为人民服务的观念
文化事业就是对大众文化领域的公共服务事业,为大众提供精神文化的一项重要事业,它包括对艺术表演与创造、图书文献、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新闻出版等等方面,通过这些方面对大众提供所需精神和文化生活。其中民族文化事业有自己的特点,它具有很强的公益性,不以盈利为目的,它属于公益事业范畴。
民族声乐艺术从属于民族文化,这就决定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民族声乐的形成,需要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背景有着关联。民族声乐反应一段时间的大众审美观念和社会主流。强化民族声乐文化的服务性,主要体现在对大众提供所需精神和文化生活,活动内容包括公益演出、小区音乐演奏等等形式,政府组织文艺表演,可以真正服务百姓,为大众提供精神和文化生活。
三、创造民族声乐文化产业经济价值
民族声乐事业在我国音乐事业教育中不断发挥积极的作用,在社会中传播,意义深远,不断丰富大众精神世界的同时,更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国际竞争中,要不断发挥本国民族特色的的竞争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有助于增加竞争力。
民族声乐文化产业就是与声乐相关的,以取得经济效益为目的相关产业,其内容主要有娱乐业、音像业、音乐教育等。他是为了满足市场对于产业的需要形成的产业链条。探索高校民族声乐文化产业资源。学校是民族声乐文化产业的主要输出地,学校在不断培养人才,毕业后直接就能从事民族声乐文化相关产业,在教学中可以与当地的相关产业形成合作,毕业生可以在这些公司实习,有解决就业问题,实现双赢。
总之,要重视高等教育中民族声乐教育的目的、方式和经济价值,使之与社会同步,符合当代审美观,民族声乐事业要抓紧人才、产业的联系,不断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形成具有民族特色民族声乐文化产业一条龙。
四、结语
通过对高等教学中民族声乐教学和实践,得出未来民族声乐发展的主要趋势,即培养民族声乐人才的同时,不断满足市场的民族声乐人才的需求,建立相关产业链条,创造其经济价值,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建立中国特色的中国文化产业。高等教育学校与当地民族声乐产业相结合,由院校输出人才,有效解决就业,这将是一个良性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张强.新中国初期民族歌剧表演艺术研究(1949-1966)[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2]宋祖英.我对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12年.
[3]梁小成.2000-2010年间民族声乐理论研究文献综述[D].武汉:武汉音乐学院,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