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自我构建式教学模式初探
2015-01-17伍建容
伍建容
摘要:改变传统音乐欣赏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音乐直觉,实现自我构建式的音乐欣赏教学模式。
关键词:音乐欣赏 多媒体 音乐直觉 自我构建式
音乐欣赏、是指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体验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
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先介绍作者、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初听作品;曲式结构分析;复听作品,分段欣赏……缺少新意,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也不能贴近学生。应该说高职院校音乐欣赏教材选编的都是优秀音乐作品,考虑到了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也考虑到音乐史知识体系。但若是正规地欣赏世界名曲之类,学生反而会兴趣索然,昏昏欲睡,能真正被音乐打动的少而又少,对音乐存在片面性认识,甚至有的学生面对什么是音乐这样的问题竟然糊涂了。这不能不引起音乐教育工作者对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思考和研究。美国一科学家在《未来的教师需要什么样的素质》一文中提到“教师可以是一个协助者,协助孩子找寻新的资讯及学习资源。不管电视或电脑,所提供的只是资讯,唯有通过学生自我建构的,才是知识。”
一、利用现代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实现自我构建式的音乐欣赏教学模式
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手段,增大信息量,充分调动学生对新事物的探索精神,更好地体现音乐艺术的魅力。欣赏资源的网络化:包括课本欣赏资源和课外欣赏资源。能更好地利用资源,使每个学生有机会获得大量的欣赏资料。学习方法的开放化:包括学习形式的开放与学习时间的开放。
对于学生,教师不应只是提供资讯和学习资源,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果去获得知识。经典优秀音乐作品多得数不胜数,每年又有多少新的好作品诞生,在这样一个浩瀚的海洋中学生没有理由找不到喜欢的音乐,在找的这个过程中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会加深,对音乐的认识会逐步客观公正。要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指导,提供学生应掌握的必要知识,把学生带到这个音乐的海洋之中自己去认识音乐,要让学生自己学会去采集珍珠。并研究不同方式教学的结果,积极探索适合当代高职学生的音乐欣赏课教学内容、手段、模式。比如欣赏《二泉映月》前,让学生课前用网络查找作曲者的生平、艺术成就,乐曲的来历、艺术特色,小泽征尔听《二泉映月》的故事等。在欣赏课时由学生分别主持这些小版块的学习并讨论,这些课前准备会让学生在欣赏时更能感受到乐曲的意境,深深体会到小泽征尔所说的“断肠之感”。
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音乐直觉,实现自我构建式的音乐欣赏教学模式
德国哲学家布尼茨曾说过:“音乐就它的基础来说,是数学的;就它的出现来说,是直觉的”。音乐直觉我们也称为音乐感,它是一种特殊的音乐直觉思维能力,有着丰富的内容,如音乐要素感、音乐整体感、音乐触感、音乐运动感和音乐的通感等。音乐欣赏一般都要经过感知、情感和理性欣赏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直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在欣赏中自我构建时,培养音乐直觉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歌德说:“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的”。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听百曲而后知音”,培养内心听觉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欣赏大量的优秀作品,掌握各种音乐风格的特点,活跃学生的思维,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起敏锐的音乐直觉,用“心的耳朵”听到音乐的全部音响。让学生能够在音乐直觉思维的过程中迅速地凭内心听觉的能力,把头脑中已往的音响同现在的音响进行识别、加工,并产生音乐的想象。比如在欣赏《苗岭的早晨》中音乐模仿鸟叫的声音,想象鸟的形象;在欣赏《钟表店》中的上发条声,看到钟的形象;在欣赏《玩具兵总动员》中听到欢快活泼的音乐时,看到玩具兵的形象。
对有深刻内涵的音乐作品,初级的音乐直觉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只有在理性的支持下,音乐的直觉能力向纵深发展。培养音乐直觉能力的时候,注意感性的直觉思维同理性的思维相结合,才级获得高度的直觉能力。这就需要让学生大量地学习和积累知识,不仅有音乐知识,更要注意诗歌和绘画方面的知识积累,因为这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有着许多相同的思维特征。如果知道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那么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的直觉是宁静优美,令人陶醉。比如,欣赏钢琴曲《春舞》时,一听独有的手鼓节奏(切分节奏),就能判定其具有浓郁的维吾尔族音乐风情,乐曲清新明快、自由浪漫、热情奔放,蕴含着浪漫主义和中国传统音乐的异域风格。在欣赏《铁匠波尔卡》时,独具的波尔卡舞曲的节奏,中间还有欢快的打铁声音,充满了生活乐趣,使人听后不禁想随着音乐一起舞蹈。在欣赏舒伯特的《摇篮曲》时,随着主和弦属和弦不断交替出现,形成了安祥、宁静的气氛,感到轻松、摇动的动感,让学生经历母亲对孩子的热爱、期望、自豪的情感体验。
通过实践,利用现代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培养学生音乐直觉,实现学生自我构建式的音乐欣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热爱音乐,正确理解音乐文化,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并尝试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尝试改变以往以教师传授式的教学,使学生学会综合、分析、概括,深入到音乐的内部本质,构建自己的音乐欣赏体系,为终身的音乐欣赏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彭启华.艺术论纲[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4.
[2]刘智强.音乐与人生[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3]艾伦·科普兰.怎样欣赏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