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廉节”带好头
2015-01-17胡俊超黄水桥
●胡俊超 黄水桥
守住“廉节”带好头
●胡俊超 黄水桥
春节即为中国农历年的岁首,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俗称“大节”。春节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叫做过年。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每逢佳节,尤其是国人最为看重的春节,一些单位和个人常常借此慷公家之慨,打着各种旗号,不仅公款吃喝、送礼、旅游,而且抱着法不责众的观点大肆派发福利。一些领导干部也在“礼尚往来”、“互相拜年”等“人情中的糖衣炮弹”的“公关”下,见钱眼开,见“利”忘“纪”。
礼尚往来,出自于儒家经典《礼记·曲礼上》:“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领导干部也是人,也不可能关起门来过春节,一味地拒人于门外显然有失礼节。春节即将到来,节日的风俗习惯也许未能改变。腐败浪潮或将又一次掀起领导干部心中的涟漪。在反腐常态化的体制下,那么,领导干部如何才能过好廉洁自律的“廉”关?
中国有句俗话:“廉不廉,看过年。”毋庸置疑,“年节”是考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的关键时期。检视一些落马者,他们大都也是经历由“小收”到“大收”,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过年过节收别人一些土特产开始,总认为人之常情,礼尚往来,没必要大惊小怪。这不仅将原本一片祥和喜庆的节日搞得乌烟瘴气,也败坏着党和政府的形象,腐蚀着社会风气。
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尤其是“春节”,对领导干部来说,春节其实应是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好时机。“善治必达情,达情必近人”。领导干部要主动下基层、走村寨、进农家、访百姓,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解决群众困难,看看他们是否办齐了 “年货”。这样才能革除沉疴、扭转积弊,开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新境界。
逆水行舟,一篱不可放缓;滴水石穿,一滴不可弃滞。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只有广大党员干部守住“廉洁”过好年,守住“廉节”带好头,才能让“廉”花常开,香飘悠远。■
(作者单位:湖北省英山县纪委监察局)
(本栏目责任编辑:王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