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教师的基本特征与成长模式探析
2015-01-17余春瑛喻小琴
余春瑛+喻小琴
名校教师不等同于名师,它是一个集体性概念,他们共同成为名校的集体主体,共同担负起促进名校发展的历史使命。本文在厘清名校教师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对名校教师的基本特征和成长模式进行了重点分析,为名校教师发展提供了理论借鉴。
名校教师 基本特征 成长模式
一、名校教师的概念与内涵
名师,是名教师的简称,是指在社会上有一定知名度、得到同行广泛认可的教师,它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科研的能手。名校教师并不能与名教师简单地等同起来,它们之间有不同的内涵。首先,名校教师是一个集体性概念,是名校全体教师的总称。他们是学校组织中的成员,不同成员之间形成了一定的结构。其次,名校教师以培养学生为主要职责,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再次,名校的每一位教师必须以“名教师”为努力方向和发展目标。最后,名校教师必须成为名校的集体主体,共同担负起促进名校发展的使命。名校并不是凭空生成的,而是教师努力实现的结果,同时,名校之名也不是个别教师或部分教师造就的,而是全体教师共同努力、相互合作的结果。
二、名校教师的基本特征
作为团队成员的名校教师超越了教师个体行为和能力的局限性,从而使其具有个体教师特征的同时,也具有共同体教师的特征,具体而言,名校教师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呈现出以下基本特征:
1.名校教师有正确的学生观,对学生有高期待,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与名校校长一样,名校教师也是名校的代言人和名校声誉的维护者,作为名校教师,他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以学生的立场看待学生的存在、成长与发展,认识到“每一位学生都是发展中的人”,并对学生形成如下判断:第一,学生是独立存在的人。作为名校教师,他们眼中的学生必须是有尊严、有思想、有独立个性的生命个体,把学生当成人来看待,尊重他们的人格、分享他们的思想,还给他们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有时间和空间。第二,学生是不断发展的。这要求教师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看到他们的发展潜能和无限发展空间,同时,也需要教师用有利于学生未来发展的标准评价他们,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用宽容对待他们的问题,允许他们犯错误,并与他们一起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使学生获得进步。第三,每个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每个学生的独特性使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名校教师必须认识这种差异,尊重他们之间的差异,并把这种差异当作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因材施教。第四,学生是活动开展和责任承担的主人。尽管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与成人相比,还不是很成熟,但是他们有自己的独立意识,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并能承担相应的活动责任。名校教师必须把他们当成学习的主体,落实他们的主体地位,更为重要的是要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为他们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活动自由。
2.名校教师充满工作热情,严格要求自己,永远热衷于课程教学改革
教师工作热情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积极乐观的工作情绪,它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有很大关系,只有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才能把客观的教育教学行为当成自身的兴趣爱好,也只有教育教学成为了一种兴趣爱好,才能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同时,教师工作热情也与教师的专业素养、工作习惯以及工作态度等相关,只有具有较高职业素养、良好工作习惯和积极工作态度的教师,才能使他们用主动的心态、自觉的行为、创新的方法去对待教育教学行为,尽管偶尔会感觉压力、产生烦恼,但是强烈的教育使命和责任感使他们敬畏工作,积极的工作态度和习惯使他们不断规范工作行为。名校教师的持久工作热情也是他们对自己严格要求的结果。他们注重用研究的思维、态度、方式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并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疑难进行专门研究,从而指导教育教学行为的改善和创新。对自我严格要求的教师,才能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这为自己的工作增加了无限的正能量,促进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同时,提高了教学效果。名校教师既不喜欢循规蹈矩,按照以往的经验进行教育教学,也不喜欢照搬或直接采用已有的课程,而是广泛运用多样的课程资源,开发特色化校本课程。同时,他们还不断变革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彰显教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等,使学校的课程教学改革永远处于领先地位。
3.名校每一位教师都是教师发展共同体成员,他们遵守共同体规范,相互合作、共同提高
教师发展共同体是名校教师形成的最重要特征,在名校教师发展不是某个或某些名教师的发展,而是全校教师作为一个共同的整体,呈现出整体素养的提高。理论上,尽管对共同体的认识和界定并没有形成一致意见,但是共同目标、身份认同和归属感是共同体的基本特征,也是共同体赖以生成的基本要素。[1]因此,在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中,首先要确立共同体发展的目标。共同体目标是指教师专业发展的未来走向和发展愿景,它是共同体成员集体意志的体现,也是他们需求的集中满足,因此,共同体目标必须从共同体内部生成,并获得共同体成员的一致认同,而不是外力强加的。其次,要使共同体成员形成自我身份认同,也即是成员自愿把自己当成共同体中的一员,愿意为自己作为成员的行为负责,同时,能够平等对待共同体中的其他成员,主动与他们一起行动,合作承担起推动共同体发展的任务。再次,要使共同体成员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归属感是建立在认同感、安全感、价值感和成就感基础之上的,只有共同体成员从共同体中获得温暖、帮助、爱,以及自身的能力、才华等被他人接纳、认可时,强烈的归属感才会产生。归属感一旦形成将会在很大程度上调动教师的内驱力并进行自我激励。教师共同体形成之后,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会自觉遵守共同体规范,共同体规范是大家共同约定的行为准则,对每个成员都有较强的约束力,并对他们的行为产生有很大的指导、调节作用。在共同体发展过程中,为达成共同的责任目标,所有教师都会承担起超越教师个人角色所应承担的任务,通过相互交流、沟通与合作,形成合作责任主体。
4.名校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积极参与学校管理
在名校,校长、教师、学生等都是主体,所有人的主体地位都是平等的。教师作为学校主体首先是建立在校长领导理念转变基础之上的,校长要变革传统意义上的主体观,把促进每一位教师主体积极性的充分发挥作为学校领导的重要内容。其次,教师自身要确立主体观念。以往教师客体地位的长期存在使得教师也习惯了把自己当成校长的管理对象和下属,为此,名校教师要转变这一习惯,形成自我主体的发展定位。自我主体观念的确立还需要教师变革被动行为,形成主动参与的状态。再次,教师的主体地位还体现为教师敢于对校长的言行进行质疑、批判。这不仅是教师自由权力的彰显,也是教师能力素养提高的体现,同时还是促进学校变革的发展动力。作为学校发展主体,需要教师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参与到学校管理过程中去,关心学校办学中的一切事务。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履行其主体职责,把自身发展与学校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把自身素养的提高作为促进学校发展的基础,并为学校发展承担起主体应该承担的责任。
三、名校教师的成长模式
名校教师是名校发展的最重要主体,促进名校教师成长也成为名校发展的主要任务。名校教师成长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存在,由于各校社区环境、领导方式、学校办学、文化特色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不同名校的教师成长模式也是不相同的,但是,名校教师在其成长过程中也形成了几种常见的模式:如自主发展模式、团队合作模式、目标导向模式、项目引领模式、制度保障模式等等。但无论教师以哪种模式来发展,都离不开教师自身的不懈努力和持续追求。
1.自主发展模式
自主发展是名校教师成长的最重要模式之一。有研究者把教师自主发展模式分为外生性制度主导模式、内生性个体行动模式以及内生性组织协同模式。[2]外生性制度主导模式主要是通过法律、政策和教育规章等对教师发展提出要求,教师把这些外在要求转化为自身主动行为的过程。内生性个体行动模式是指教师为促进自我素养提高和实现长远发展,根据自己发展现状、优势、特色和存在的问题等,主动制定自我发展规划,并在实际过程中加以实施,通过过程性和反思性评价对发展规划加以不断完善。内生性组织协同模式是指教师在其自发组织、实施的教师成长共同体中,通过相互帮助而获得发展的系列行为。尽管三种模式从制度、组织和个体行动等角度对教师提出了不同要求,但是教师自主性、行动性、反思性等行为积极性的全面发挥是教师成长的核心,教师的自主发展和成长即是外在制度、内生行动、组织协同相互融合过程中的“我”的全面实现。
2.团队合作模式
团队合作模式一方面是指教师要通过参与团队行动,在团队中实现自我发展,另一方面是指教师要共同构建学校教师发展团队,在构建团队过程中实现全校教师的整体发展。与内生性组织协同模式不同的是,团队合作模式更为强调自我主体上的教师间的相互合作。名校教师成长并非仅仅是某个或某些教师个体的成长,而是整个教师团队的共同发展,因此,在名校教师成长过程中,不仅要使每一位教师成为自我成长的主体,而且要为促进全校教师整体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通常情况下,名校教师的合作往往超越了学校内部教师合作的局限性,实现了跨校、甚至是跨地域的合作,跨校、跨地域的教师合作不仅使名校教师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了发展,而且发挥了他们在一定区域范围的示范引领作用,从而带动更多教师发展。
3.目标导向模式
目标志向模式是以实现预定目标为主要任务,并在目标确定、实现与评价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是基于泰勒原理而形成的确定发展目标——选择目标实现内容——组织实施目标——评价目标实现的过程。首先要明确预达成的发展目标,主要包括教师个人素养提高和名校持续发展两大内容。其次要清楚达到这些目标需要教师做哪些方面努力,完成哪些方面任务,以及如何完成这些任务等。最后要检验目标是否得到实现,检验可在过程中分阶段完成,也可在目标完成之后进行最终检验。目标导向模式的关键是要制定合理、可行的目标,不仅要体现出努力的空间,同时也要具有可操作性。目标导向模式把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如果说促进教师个人发展是狭义上的目标,那么促进名校发展便成为了教师素养提高后的价值体现了。同时,该模式在注重结果达成的基础上,也兼顾了促进教师的动态发展,使教师自我素养提升与名校发展成为同向发展的过程。
4.项目支撑模式
项目支持模式主要是指教师通过参与项目研究,在研究中促进发展的过程。在确定研究项目主题时,可着眼于学校的整体发展,以教师团队形式对名校发展、学校文化特色等进行重点研究,也可以根据教师个人兴趣进行个性化的主题选择。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应加强项目的整体设计和具体任务的分工合作,提出项目研究总体要求的同时,考虑到不同教师的研究特长,体现项目研究的规划性与多样性相结合。通过项目研究,不仅可以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校的整体、系统发展,也可以使他们在研究中加强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参与学校的管理行为的过程性反思,还可以使他们在提升研究能力的同时培育科研思维、掌握科研方法、增强科研意识。同时,以项目为支撑的发展模式打破了各学科教师间的界限,淡化了教师的学科观念,实现了教师间的跨学科发展,由此,不仅弥补了教师单学科视野的缺陷,而且增强了教师的大学科观念和有意识促进学科融合的行为。
5.制度保障模式
制度保障模式是指通过法律、政策和制度等为教师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性保障。在名校和名校教师发展过程中,政府不仅要在政策上给予倾斜,也应该在经费投入、培训提高、专业引领等方面给予直接支持。专项政策制度的出台不仅使名校教师的职业地位得以较好体现,也是激发他们获得更好发展的内在动力,还是名校教师发展质量不断提高的必要条件。同时,还要通过制度确保名校教师、特别是少数名师有发展自由,不要用统一的评价模式对他们提出过多要求,建立多元的、发展性的考核和评价制度,允许并鼓励他们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教育规律基础上张扬自我个性,形成特色化做法,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独特路径。
————————
参考文献
[1] 张志旻等.共同体的界定、内涵及其生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10).
[2] 谭维智.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模式探析.http://lgjy.szlg.edu.cn/jsfz/ShowArticle.asp?ArticleID=10697。
[作者:余春瑛(1978-),女,江西九江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讲师,硕士;喻小琴(1976-),女,江西九江人,江苏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
【责任编辑 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