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研究拓宽教师发展之路
2015-01-17
对普通教师来说,教研活动往往由各地的教科院(所)、教研室等部门机构来组织,研究的课题在他们眼里也“大而难”,让人无力解决,很多时候最终浮于浅层的认识。教师自身如何选择合适的教研课题?如何打开教研的突破口?个案研究不失为一种好的思路。
在个案研究中,我们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个案进行分析,达到解决教学中共性问题的研究目的。个案研究对象非常广泛,大可以是一个地区、一所学校,小可以是一个学生、一个班级,甚至一次教学、一件事情、一次作业等,只要能反映某种典型的教育教学问题,就具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听课“请进”个案研究
浙江省杭州市青蓝青华实验小学 徐雪明
听课是教学研究的主要方式之一。传统的听课,随意性大,评课主观,很容易走“自我”。如此的听课大多停留在经验层面,缺乏研究意识,对课的研究深度不够。评课者经验不同,关注点不同,看课就不一样。上课者最后听听这个有理,想想那个有理,一堂课被填鸭式地点评,问题难以聚焦,研究难以深入。因此,听评课成了没有依据,没有聚焦,走个过场的状态。
听课选择个案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能帮助听课者聚焦问题,让研究走向纵深。听课中,如何开展个案研究呢?笔者采用了从学生的“学”出发、观察学生的学的“四点打桩法”。
一、打桩采样,指向学生
不基于学生的“学”,只研究教师的“教”,这样的研究容易陷入三个缺乏:其一教学是师生互动推进的过程,单方面的研究是空中楼阁,不在联系中的研究缺乏逻辑关系;其二研究“教”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单方面关注“教”,忽视“学”,教的起点和终点缺乏确定的依据;其三,以学定教是有效教学活动开展的准则,缺失“学”的观察,教的策略、方法的实施缺乏缘由。因此开展听课个案研究,要从学生的“学”出发。一个班四五十人,传统观察方法一般通过关注学生举手和发言情况来获悉学生学习状况。其实这样的观察很随意,缺乏“学”的连续性和深刻性。如何有连续性和深刻性地观察呢?笔者用“打桩”法,采样观察学生的“学”。
听语文教研课《胖乎乎的小手》,笔者在课前对学生做了调研,对样本做了了解和分析:在全面观察学生学习行为与教师行为互动的前提下,重点关注班级第一、二小组第一排两位同桌和第二小组第二位学生,学生成三角形分布,以集中小区域为随机观察样本。样本学生信息如下:
①号观察对象,张宇涛,一(2)班男同学,思维敏捷,有创见,发言积极,控制能力一般,学习成绩中下水平,识字量不够;
②号观察对象,陈知言,一(2)班男同学,幽默、有想法,自控能力较好,学习成绩上游,识字量、阅读面广,偶尔溜号;
③号观察对象洪炜帅,一(2)班男同学,思维敏捷,有创见,发言积极,控制能力一般,特别爱说,集中注意的时间不长,成绩中上游。
观察教师与被观察学生的位置关系:正对面于学生,成四点平面,利于正面观察。
从样本说明中,不难看出,打桩采样,一般随机确定某一区域的学生,这样是尊重学生自然分布状况,让样本有典型性。第二,样本确定中,以3至5位学生为佳。第三,用课前调查的方式,获取样本学生的学习个性。当然,要注明研究观察的角度,这有利于还原课堂情境。这些是听课中开展个案研究的首要工作,确定观察样本,指向学生。
二、记录情境,真实呈现
教学是师生对话的过程。研究“学”与“教”,要基于对话中的各种情境。观察中,教师某一环节的方法或策略实施,必然会形成师生教学的共同情境。个案研究,要记录情境中的师生角色行为,尽可能地记录课堂的真实情境,让情境在研究中具有真实的发言权。如下表,《胖乎乎的小手》观察活动中,笔者记录了这样的课堂真实情境:
[教学环节\&教师行为信息\&学生行为信息\&三、认读生字,学习新词\&师(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做小老师,带学生读(一个生字,请一位小老师)。这是第一次认读生字。
师:开火车来读读每个生字。(第二次认读生字)\&③号学生当小老师,读得正确,全班跟读。①②号学生跟读认真。开火车读时,③号学生读“帮”,正确,非常满意坐下。①号学生读“胖”,发音错误,教师请学生帮助纠正发音。正音后,他难为情地坐下。②号学生积极举手,没有得到发言机会。\&师:给这些生字宝宝找个朋友吧!
师出示课文中的词语,认读新词。开火车认读。
师:这些词语,小朋友自己读读。
\&众学生组词:“张,一张纸、文章”(教师纠正);“贴,贴在、贴画”。“等”,③号学生组词:“等等”;①号学生开始做小动作。②号学生依然认真。
大部分学生从第六个生字开始分神。①③号学生举手,没有被关注,溜号。②号学生依然认真。②号学生自觉读词语。①③号学生没有自觉地读。\&]
三、分析信息,聚焦问题
课堂观察中,研究的层次和深度取决于如何从情境中发现、聚焦问题。透过学生“学”的现象,看出学生参与学习的本质,是听课“看热闹”还是“看门道”的分水岭。听课研究中,一些教师听了课之后,很茫然,教师的设计没有问题,教师基本功不错,教学流程也基本顺畅。没有问题,当然就没有研究的问题了。这种单方面观察教师行为的研究角度,当然是发现不了问题的。“教”因“学”而存在,“教”的最高境界是在“学”的过程中适切地介入。从学生的“学”出发,往往能找到教学中的问题。笔者在观察记录中,发现、聚焦两大课堂“问题”:
问题一,学生学习情绪问题: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节,学生都会产生一种学习期待,而做小老师是学生喜欢的角色。因此在起始环节,学生比较投入;③号学生再次得到表现,状态非常良好。满足孩子的表现欲,是孩子保持学习良好态势的保证;①号学生情绪得到打击,从此饱满的学习热情开始滑落;②号学生一直没有被关注和表现,情绪下滑的现象一触即发。因此聚焦学生学习情绪管理的问题是:学生对新的任务期待容易产生,也容易放弃,完全取决于教师如何评价和行为刺激。
问题二,教师的教学策略问题:生字教学不适合集中认读,同一种认读的教学方法,最佳识字量应该控制在几个以内。要扩大识字量,教师应该选择其他什么方式教学,还需怎样的识字教学策略?
四、交流评析,指向跟进
问题是个案研究中最有价值的发现。但是光有问题,而没有可行性的对策,即使问题再有意义,也无法实现研究是为了突破的最终价值。因此当研究中有了问题聚焦,接下去应该在教学情景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并指向跟进。聚焦的问题如何指向跟进呢?通过与执教者交流评析,针对问题二,我指出了这样的跟进措施:不是所有的字都用组词的方法来教学的,也可以通过儿歌、字宝宝交朋友、一字开花等形式开展多种方式的识字教学。从词语的呈现策略上,建议落实“张”“等”的组词教学,“帮”和“替”放在句子中理解。
听课采用个案研究,可以从学生个体的学习状况中,发现教师的教学行为问题,从而聚焦问题,研究跟进方法和策略,实现研究的最终价值。这样的个案研究乃小视角,大价值。
个案研究,让师生同成长
谷城县实验小学 李文俊
谷城县城内小学 毛晓黎
个案研究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具体研究的方法,也是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教师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不仅对个案有一定的研究和认识,还能提出积极的教育对策,从中总结或提取普遍性规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改进教育策略、促进专业成长。下面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说明。
学生抄袭问题个案研究(简案)
一、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小阳,留守孩子,11岁,性格孤僻,头脑较灵活。爸爸长期在狱中服刑,妈妈到南方打工杳无音讯,爷爷已去世。他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奶奶身体不好,靠捡破烂维持生计。
二、问题行为的表现
小阳是个“玩霸”,学习习惯不好,有时上课睡觉,原来基本不交作业。在我接手这个班级后,采取“拿来主义”,把同学的作业拿来抄袭,在班上造成极坏的影响。
三、制定方案,科学辅导
一是铲除根源。小阳自己能够完成作业,不需要抄袭别人,这是防止抄袭的根本。首先,让他自己努力。通过思想教育,让小阳注意听讲、提高效率,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只要课堂用心,完成基本的作业任务应该没有问题。其次,优生帮扶,就是动员优生小宇来帮助小阳,特别对于不会做的难题,一定要耐心讲解,帮助其完成。教师经常检查帮扶活动,加强过程监控,防止此项活动流于形式。最后,教师加强辅导,重点关注小阳的学习情况,耐心细致地辅导、坚持不懈地努力,帮助他切实提高成绩。
二是阻断传输。加强优生管理,让他们不给小阳提供作业资源,让他无法抄袭。通过召开主题班队会、开展辩论赛等,让优生深入对比抄袭的利弊,重点弄清抄袭对学困生的深远影响——不仅成绩越来越差,养成坏习惯,而且会形成不劳而获的错误观念,影响其健康成长。通过开展针对性教育,让优生明确,给小阳抄作业,不是在帮他,反而会害他,自己就是那个无情的推手。如果真想帮助小阳,应该多提醒他好好学习,主动给他讲解不会的题目,督促他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是合力严防。为了彻底改掉小阳的抄袭习惯,还要再加措施。先密切家校联系。小阳抄袭的多是家庭作业,因此,和他奶奶加强联系,让她强化对孩子的作业管理,做到天天问,日日查,严防抄袭。再加强学生监督。让学生们互相监督,如有发现,立即报告老师,以便及时处理,发挥集体的力量,形成良好的氛围。还要注重教师巡查。小阳在家不会抄袭,有可能在学校进行。因此我经常巡查,特别是早上和中午到校时,防止他再度抄袭。
四、教育效果
1.学习态度有所转变,成绩有所提高,没再抄袭作业。
2.行为习惯好转,特别是进取精神增强,学习和做事更积极了。
在这个个案研究中,教师通过实践反思,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得到了发展,同时对小阳的成长助益不小。
一、在实践中成长,提高研究能力
在一定意义上,每位教师都是教育研究者。由于个案研究的对象少,研究规模也较小,没有过多的条条框框限制,能够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更便于教师研究。教师可以抓住一两个典型的学生,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践进行研究,着力发现身边的典型问题,及时发现和提炼教育教学中有价值的“小问题”“小现象”,进而寻找有效的解决策略, 这就是开展个案研究的基本途径。
上述案例中,“抄袭”问题是学生常见的不良学习习惯。学生抄袭作业后,如果教师没有及时发现并制止,就会让学生尝到抄袭的甜头,形成恶性循环,让这种现象愈演愈烈,甚至抄袭成瘾。因此,我把这作为研究问题。而选取小阳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他是抄袭作业现象的代表,也是留守孩子的代表,具有很强的典型意义。发现小阳抄袭作业后,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这又促使我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访谈法、观察法、调查法等,了解小阳的基本情况,掌握小阳的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诊断与假设,查出小阳的“病因”是不会做、没人教,所以就抄袭。经过分析与指导,确定帮扶方案,也就是消除抄袭的三部曲:让小阳提高成绩,不用抄;让优生不借作业,不能抄;家长、学生、老师形成合力,不敢抄。在实施与验证中,不断调整措施、不断强化教育,使小阳的学习态度有所转变,成绩有所提高,不再抄袭作业;最后经过认真总结,提炼出防止学生抄袭的基本方法。
通过唱好消除抄袭三部曲,不仅让小阳不再抄袭,也让教师对如何让其它学生不再抄袭有了深刻认识,掌握了解决办法。在经历“确定研究对象与问题、资料收集与整理、诊断与假设、分析与指导、实施与验证、结论与报告”的研究过程后,教师也掌握了个案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了教育科研能力。
二、在反思中成长,解决实际问题
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个案研究能有效促进教师自我反思。教师在确定研究问题后,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较长时间深入细致的跟踪调查,才能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这就迫使教师必须经常问自己“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等问题,提升解决问题能力。这种不断自我反思的过程,能够帮助教师朝着专业化要求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