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普钠在心血管内科应用时的临床护理观察
2015-01-16陈绍菊
陈绍菊
(云南省丘北县人民医院,云南丘北663200)
✿论著/高血压与脑血管病✿
硝普钠在心血管内科应用时的临床护理观察
陈绍菊
(云南省丘北县人民医院,云南丘北663200)
目的 探讨硝普钠在心血管内科应用时的临床护理。方法 抽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500例患者,将患者按照入院治疗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n=250)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250)患者增加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9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15,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8.4%,明显高于对照组9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205,P<0.05)。结论 心血管内科使用硝普钠时,根据患者体重控制药品用量,对患者增加心理护理,能提高护理有效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硝普钠;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
心血管内科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科室,主要收治心绞痛、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病、心肌炎、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由遵照疾病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人为本的护理原则,优质的护理理念,将人为关怀作为重点,给予患者个性化护理,满足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1]。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硝普钠在心血管内科应用时的临床护理。抽取我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5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
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500例患者,选取对象均符合心血管内科各项疾病的诊断标准[2]。观察组男性患者123例,女性患者127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8.6±2.6)岁;体重51~72kg,平均体重(60.8±2.5)kg;疾病类型:高血压107例,心绞痛23例,心力衰竭120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24例,女性患者126例;年龄46~74岁,平均年龄(58.5±2.5)岁;体重50~71kg,平均体重(60.7±2.4)kg;疾病类型:高血压115例,心绞痛10例,心力衰竭125例。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体重等一般资料对比上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智力障碍及精神类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悉本组研究的方法和目的,并被详细告知研究过程,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 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基础护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药方法:①采用50mg的硝普钠+0.9%生理盐水+或5%的葡萄糖溶液5ml,之后加入0.9%的生理盐水或5%的葡萄糖溶液50ml中使用微量泵注射,以每小时4-8ml的速度注入。注入速度并非一成不变,可根据病情及血压适当调节,在微量泵注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及各种临床症状,患者病情得到缓解后,可逐渐减量直至停药。②硝普钠溶液稳定性极差,具有敏感的见光反应,遇光易分解,故使用时应现用现配制,并用自制的长黑布套将注射器及延长管一起遮套,使用时间超过6小时,要重新更换药液,以保障安全。③因硝普钠注射速度较慢,在针头处容易出现回血现象,所以使用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加强巡视,必要时用0.9%的生理盐水在微量泵注入的同一静脉通道以8-10滴/分同时开通静脉点滴,以保持微量泵注入通畅。
(2)穿刺血管的选择:选择直、粗且弹性好避开关节的血管进行穿刺,选用留置针。硝普钠为强碱性药物,其刺激性较强,若血管脆性大,一旦药物溢出血管,会对局部组织造成损伤,引发组织坏死,因此,输注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强化健康教育。
(3)加强巡视:①硝普钠为强效血管扩张剂,易引发患者血压降低,所以在输注硝普钠过程中,要加强巡视,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情况,若出现心悸、面色苍白、头晕、出冷汗等低血压症状,及时调整输注速度,严重者立即停止输注,尤其在使用硝普钠进行药物治疗时,若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则可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呋塞米、洋地黄制剂等药物。使用过硝普钠药物的器械,避免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以免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引起血压降低的现象。若不能及时对患者的血压水平进行控制,则可能造成患者病情的恶化,甚至发生休克的现象。要加强病房的巡视工作,定时为患者进行血压的测量。②若在应用硝普钠的过程中还需配合其他药物使用,如呋塞米、西地兰等,切忌将盛有其他药物的注射器直接与硝普钠延长管连接,因延长管内有硝普钠溶液,若在此处注射其他药液,会将延长管内的大量硝普钠溶液快速推入血管,引发血压降低,严重者发生休克。
(4)心理护理:由于心血管疾病均具有较长的治疗期,长期的药物注射会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若患者不能以正确的心态来面对治疗,也会影响治疗的效果。同时,部分患者因担心长期的治疗会给家里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从而也会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并给予及时的心理安慰,调节患者的心态。
(5)观察用药效果:用药前后均要定时对患者进行血压、体温等身体症状进行测量,保证血压维持在90/60mmHg,发现患者出现低血压的症状时要及时通知医生,并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用药剂量的调整。严密观察病情,若出现面色苍白、头晕、心悸、出汗等现象,要及时通知医生。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向患者强调良好的心理状况对病情恢复的影响。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不深,治疗时间久,患者对疾病的治疗产生排斥及恐惧心理,医护人员应多与患者交流,采用通俗易懂、亲切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的知识,消除患者不安情绪。日常生活中,向患者讲述预后良好的案例,帮助患者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护理的依从性。患者治疗时间较长,家庭负担重,患者容易产生思想包袱,因此,医护人员应让其家属配合安抚患者,在家人的支持下,得到较大的心理安慰,并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
1.3 评价标准
(1)护理有效率:有效:患者身体体征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一般:患者身体体征基本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基本得到控制;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或恶化。总有效率=(有效+一般)/本组患者总人数。
(2)护理满意度: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护理技术、服务态度、护理人员工作主动性、基础护理和健康教育等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每项20分,满分100分。满意:总分≥80分;一般:总分<80分,≥60分;不满意:总分<6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s)表示,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护理总满意率对比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比较[n(%)]
表2 两组护理总满意率比较[n(%)]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循环系统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心血管疾病比例逐渐增高,与其他科室疾病相比,临床治疗风险更高[3]。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国家对医疗事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医疗事业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我国医院的硬件设置已经基本完善,医疗水平也在逐步提升,医院的硬件设施已经能够满足患者的需求,同时,软件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医护人员的形象代表整个医院的形象,和谐的医患沟通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有助于患者的疾病治疗[4-5]。
从我院近几年的护理服务来看,心血管患者的护理具有特殊性,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常常面临很多问题,特别是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使得护理效率低下,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较低,使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患者带来压力的同时,也影响护理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在对患者实施饮食、运动、用药、健康知识宣传及出院指导等常规护理后,增加心理护理,调节患者心理情绪,针对精神紧张、容易激动、焦躁以及情绪不稳定的患者,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多关注,积极、耐心地进行劝解,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由此可见,良好的心理护理对患者疾病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利于疾病的预后[6]。
本组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增加心理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彭曼娜[7]等研究结论具有一致性。因而,本组研究可进一步证实,心血管内科使用硝普钠时,对患者增加心理护理,能提高护理有效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1] 罗晓辉,赵颖,李玲等.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作息时间合理性的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13,15(29):3534-3535.
[2] 丁抗宁,宋雅璠,王蓉等.心血管内科护士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状况调查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4):4-6.
[3] 刘丹.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健康之路, 2014,12(9):325-325.
[4] 林小明,韦宝含,曾毅等.注射用硝普钠在两种输液中的稳定性考察[J].中国药师,2014,10(4):678-681,682.
[5] 常静,雷寒,马康华等.心血管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6):653-656.
[6] 齐银芝,李小玲.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1):138-139.
[7] 彭曼娜.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9(11):266-267.
Clinical nursing care during use of sodium nitroprusside in Cardiology Department
CHEN Shao-ju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Qiubei County,Qiubei 663200,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nursing care during the use of sodium nitroprusside in Cardiology Department.MethodsA total of 500 patients treated in the Cardiolog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between December 2013 and December 2014 were selected,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The control group (n=250)used conventional care,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n= 250)used mental nursing in addition to the conventional care.The nursing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patient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an overall response rate of 98.0%,and i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93.6%)(χ2=6.015,P<0.05);the patient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an overall satisfaction rate of 98.4%,and i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92.0%)(χ2=11.205,P< 0.05).ConclusionDuring the use of sodium nitroprusside in Cardiology Department,controlling the dose based on the body weight of the patient and using mental nursing additionally for the patient can elevate the overall response rate and degree of satisfaction with the nursing care,and consequently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Sodium nitroprusside;Cardiology Department;Clinical nursing c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