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医药在急性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作用
2015-01-16张玉清
张玉清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中医医院,云南昭通657000)
✿论著/社区人群防治✿
试论中医药在急性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作用
张玉清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中医医院,云南昭通657000)
目的 分析中医药在急性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4例,采用常规方法防治,观察组44例,采用中医药方法防治,比较两组防治方法的效果,分析中医药在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中的防治作用。结果 经过3周的防治,观察组患者防治有效率为88.6%,满意率90.9%,对照组患者防治的有效率为75.0%,满意率72.7%,观察组防治方法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药在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中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中医药;急性心脑血管疾病;防治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心肌梗塞、脑血栓、脑出血、脑血管痉挛等,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复发率,并且伴有多种并发症[1]。由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是血液发生病变引起的,发病时是逐渐的、隐秘的、蔓延全身性的,且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也被成为“沉默的疾病”[2]。如果在发病的第一时间得到救治,那么患者的生命是可以挽救的。本文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88例,分别采用中医药防治和常规方法防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龄41~63岁,平均年龄(52.4±3.1)岁;观察组44例,男25例,女19例,年龄38~62岁,平均年龄(51.6±4.6)岁。所有患者及家属签署同意试验书。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没有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 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防治方法,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药物进行治疗,采用常规的预防方法预防疾病的发生。观察组采用中医药进行防治,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的症状和体征,采用中药治疗,配合针灸、推拿等方式。
1.3 观察指标
治疗3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防治的有效率,比较患者对防治效果的满意率。
1.4 疗效判定
显效:患者机体各项指标正常,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患者机体各项指标恢复治疗前的50%,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患者机体各项指标没有恢复或发生下降情况,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未改善[3]。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统计,组间对比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防治效果比较
结果显示,经过3周的治疗,观察组患者显效30例,有效11例,有效率为88.6%,对照组患者显效21例,有效12例,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患者的防治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对防治疗满意率比较
经过3周的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满意31例,较满意9例,满意率90.9%,对照组满意23例,较满意9例,满意率72.7%,观察组患者对防治效果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防治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对防治满意率比较[n(%)]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改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中的一种。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是心脑血管出现供血不足,造成系统性病变,进而引发损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发病时,患者往往无意识感到心慌、胸闷、严重时会出现呼吸困难,如果救治不及时,就会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中医历来注重疾病的预防,在几千年前的《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都明确提出“治未病”的思想,可见,对急性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在数千年前就被医家认可。
3.1 中医药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辩证论治
中医学上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认识近似于“胸痹”、“中风”等范畴,之所以发生该疾病是先天禀赋不足、外感风邪、饮食失调、积损正衰等情况有关,进而造成了肾精不足、气虚血瘀、痰浊内阻等引发的气血逆乱[4]。针对症状在治疗上多采用证同治同,也就是异病同治,同时治疗心脑,以疏风散邪、化痰通络、活血化瘀、益气养血等辩证论治方法治疗。
3.2 中医药对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对急性心脑血管疾病采用中医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过高的情况,对患者机体微循环也起到改善的作用,同时对高血压引发的心、脑、肾等脏器损害也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在治疗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中,中医在同一时间使用了多种中药,这些中药均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抗血栓、溶解血栓的功效,起到了降低血小板聚集、血小板粘附、降血脂、抗凝的作用,防止患者发生心肌梗死、脑梗死,增加心脑器官的供血功能[5]。
在中药的辨证论治上,针对患者的高血压症状主要使用的中药材为黄芩、天麻、大黄、龙胆草、川芎、丹皮,这些中药材能够降低血压,针对高血压引发的头痛、眩晕等症状起到治疗作用[6]。同时进行敷贴、熏蒸、针灸等多种治疗方法,调整饮食结构,增加锻炼,能够快速使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
中药治疗冠心病是针对痰浊内阻、气虚血亏、寒凝心脉、心血瘀阻的症状针对性用药,同时配合针灸等辅助疗法,对患者进行基础性治疗。冠心病具有病理复杂、患病时间长、病情不易控制的特点,用普通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治疗效果不明显,中药多方面同治弥补了这个缺点。在中药治疗的同时,调整饮食,注意服用中药的注意事项,对相克食物忌口。
脑梗死中医的治疗以活血类中药为主,同时添加补气药材,进行辅助治疗。在药材的选择上,要注意药材之间的互相抵消作用,避免患者服用的额药物无效。脑梗死在中医上的治疗需要漫长的过程,要避免药物发生毒副作用,调整患者的饮食,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在情况允许下,帮助患者做适宜的运动。
3.3 中医药对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3.3.1 身体锻炼 患者在治疗期间,要进行合理的锻炼,适当的运动锻炼能够增强体质、促使机体气血流通、增加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实现人类对健康的需求。自然规律变化与人体也有一定的关系,在人体内环境与自然外环境达到协调统一时,会促进人体健康,但气候因素也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预防疾病的同时,人们要保证机体能够顺应外界环境,避免外邪侵入。
3.3.2 合理使用药物 心脑血管疾病在日常生活中以预防为主,但疾病发生时,一定要做到及时诊断、及时治疗,这样才能挽救患者的生命。脾是人体气血化生的根源所在,调节好脾胃能够濡养体内的脏腑。在药材使用,可以选择添加香砂六君子汤,健脾丸等,如果患者存在纳呆,那么可以添加焦三仙、鸡内金等。药房提供的中成药健胃消食片、鸡内金片患者也可以直接服用。肾是先天之本,人体肾脏发生病症,会对生长发育造成影响,会加速人体的衰老,在治疗时以活血补肾为主,可以辩证服用左右归饮、金匮肾气丸等,此外,在汤剂中可以合理添加丹参、川芎等活血化瘀类药物。
本研究中,采用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方法较常规防治方法的防治效果更为明显,有效率达到88.6%,具有安全性可靠,不良反应小,因此,值得应用。
[1] 姜文清.中医药在急性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作用[J].现代养生B,2014,22(10):254-254.
[2] 黄发贵,吴应强,李建国.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院前急救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16(20):103.
[3] 肖珉,张为,赵勇,王亚红,谢颖桢,王硕仁,郭维琴,王显.中医药干预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研究思路探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1,21(06):13-14.
[4] 唐燕.心脑血管疾病中药注射剂静滴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8(13):159-160.
[5] 柴桂霞.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急症康复期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17(22):108-109.
[6] 李珍,崔润强.中药注射液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6):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