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2015-01-15潘文亚
潘文亚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是衡量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尺度。”但从近几年高考阅卷反馈的情况来看,有的考生写作素材匮乏,只是泛泛而谈,不足以承载文章的主旨;有的考生作文结构混乱,立意肤浅甚至幼稚;而有的考生则行文干涩,毫无真情实感,毫无情趣可言。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成了许多教师和学生的最大困扰。
其实,语文教材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资源库,很多篇目涉及的历史文化知识和人物掌故,就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因此,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写作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从教材中挖掘写作素材
中学语文教材涉及的内容丰富而广泛,故事生动,人物众多鲜活。教材中的这些素材,为学生写作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如教授《滕王阁序》时,我引导学生挖掘“徐孺下陈蕃之榻”和“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的写作素材,并在素材运用角度上加以点拨:知音难觅,人生得一知己足以或是礼贤下士才能人尽其才等;挖掘“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并点拨写作角度:①不甘沉沦,力求振作自强才是大丈夫;②哭泣不是走出困境的最佳途径。挖掘写作素材“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同时点拨学生素材运用的角度:①人生的选择丰富多彩;②有志方能有所为。通过这样的素材挖掘,学生在学完一单元后就能积累很多写作素材。
在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之后,我们要引导学生对素材的异同进行思考与比较,有意识地将某些有着相同或相似内容的素材进行整合归纳,让其同类化专题化,由此提炼话题与立意。
二、从教材中掌握写作方法
教材所选皆为经典,在写法技巧的运用上可作为鲜活的范例给学生以借鉴,供他们演练揣摩。这些经过了时间空间考验的“千古绝唱”,只要教师稍加点拨,学生为文必有豁然开朗之感。当然也并不是每篇课文都适合学习写作手法,因此我们首先要选择那些篇幅适中、立意鲜明、层次清晰、语言思想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如《我为什么而活着》:文章开篇提出总的观点,然后具体说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的关爱,这三个方面是罗素活着的理由,最后一段又是总结。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层次清晰、立意鲜明,是学生学习文章结构的典范。
其次,文章不同,指导学习的侧重点自然也就不同。如《边城》中“天快黑了……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景物描写衬托了翠翠骚动不安的内心,朦胧的对爱情的渴望。如“月光如银子……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安睡了。”温柔的月光,天籁般的虫鸣,翠翠和爷爷在这样的环境下说故事,自然的美和人性的美合成一副优美的生命形式,全文类似这样的景物描写很多,景物描写不仅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而且衬托了人物的美。因此学习这篇文章时就可以侧重于记叙文景物烘托的技巧。
最后一定要实践巩固,让学生对课文进行仿写,仿写是模仿一定的范文学习写作的方法,是学生对文章结构的分析过程,对遣词造句的推敲过程,对语言表达的领悟过程。
三、从教材中积累丰富的情感体验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爱憎、褒贬、哀乐、喜怒,无不是道德情感、理智情感、美的情感的具体体现。教材中每一篇都是饱含凝重的文学韵味、闪烁着智慧光芒的佳作,从《诗经》、《离骚》、《史记》到唐诗宋词,从莎士比亚到雨果到卡夫卡,从鲁迅到史铁生到沈从文,每一篇文章都是情感丰富的好文章,让学生一次次经历情感与心灵的碰撞、交融和洗礼,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摘抄是情感积累的基本方法,是对课文中能表现人物感情、态度的词语或句子的整理。在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时,我让学生摘抄文中最能打动人的句子,有的学生摘写:“看到笑容,我会开心;看到坚决的眼神,我会引以为荣;看到痛苦神色,我会同情。”来表达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有的学生摘写:“第二天我会黎明即起,望着黑夜渐渐转变为白天。好好欣赏那动人心弦的奇景。我会满怀敬畏,静看太阳用灿烂光芒唤醒沉睡的大地。”来表达对光明的欣喜,对生命的热爱。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并帮助学生将这些摘抄整理、分类。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后,学生积累了厚厚的摘抄笔记,在学生翻阅自己的摘抄笔记时,学生的理解会更加深刻,情感得到升华。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动于衷而形于声。除了摘抄之外,诵读也是体验情感很好的方法。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感受之后进而动情。学生通过声音的高低、轻重、缓急等来体会和表现文章饱含的深情。我设计《项脊轩志》教学时,通过教师范读、学生个人读、小组读、男生女生读等反复诵读文本,让学生用低沉、缓慢的语调,体会作者在描述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以及家人、亲友之间的一些琐事中,流露出的难言的伤痛,不老的亲情。
加深情感体验,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还要让学生写写自己的感悟。感悟就是要对文章的人或物有一点切身的体会,把自己的感情和文章的人或物的感情融合在一起,从而使自己的感情升华。感悟式的方法主要用在诗歌和散文等文体中。
通过摘抄、诵读和写感悟,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情感体验。从古诗词中感受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豪放和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壮疾呼;从《陈情表》、《祭十二郎文》、《项脊轩志》里体悟出情感的至真至诚;学习《胡同文化》,可以看到中西文化的不同,中国传统文化更强调道德、伦理贯穿于社会政治生活,绵延着儒家的“仁爱”和墨家的“兼爱”,这种文化洋溢着人性美、人情美。这为我们的写作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从教材中挖掘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就能解决学生写作时“没话写”的难题;从教材中学习了写作的方法,就能解决学生写作时“不会写”的难题;从教材中积累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就能解决学生写作时“写不好”的难题。这样就能充分利用教材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曹宅高级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