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少教多学,创建“学得课堂”生态
2015-01-15杨鹏飞
杨鹏飞
摘 要:在“以学定教、少教多学、鼓励挑战性学习”理念的指引下,一线语文教师要调整教学行为,既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优化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又能恰当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笔者依据自身执教初中语文课文《为学》一课的经历和体验,从课前研读文本确定课堂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双项细目表,到编写学生预学单,再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因势利导,以鲜活具体的案例呈现了笔者在创设“学得课堂”改革实验中所做的探索。
关键词:以学定教;少教多学;自主学习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解放孩子的头脑、眼睛、嘴巴、双手、空间、时间”的“六大解放”理论。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优化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为学生的个性发挥和共性发展提供充分的时空。
自2010年起,我区根据上海市教委相关精神从变革课堂入手,以实验的方式推动课堂转型,开展“以学定教、少教多学、鼓励挑战性学习”为改革方向的“新课堂实验”。这一变革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新时期进一步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思想为指导,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实现“学得课堂”新生态。
三年来,笔者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积极投入到此次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与区内外专家和同仁共同参与课例研修、专题研究、教育论坛等活动,努力实现经验的及时转化,不断改善自身日常课堂教学行为,充分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和能力,努力创建学生“学得”的课堂生态。
现就笔者为“上海市农村优秀青年教师专题研修班”学员提供观摩的《为学》一文的研究课,浅谈在初中语文“学得课堂”创建过程中的实践和探索。
一、研读文本确定课堂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双项细目表
《为学》这篇课文节选自清代作家彭端淑劝谕子侄不仅要树立求学志向,更要不畏艰难,努力创造条件勤勉学习的文章《为学一首示子侄》。
文章首段以严整的议论开篇,论述了天下事难易转换的关键在于“为”与“不为”。做学问属于天下事之一,自然是同理。
因为作者作此文是为了劝谕后辈子孙,所以要把上述道理通过浅显的方式让孩子们领悟,于是作者讲述了富和尚和穷和尚的故事,通过他们两个都想去南海,却因态度不同导致截然相反的结果这一现象,形象地揭示了人“贵在立志,事在人为”的道理。
根据这篇课文的文本内容,笔者在课前制定了关于这篇课文的课堂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双向细目表。
《为学》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双项细目表
二、依据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双项细目表编写学生预学单
预学习是学生根据认知规律,将课本知识点进行拆分、组合,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前学习方式。预学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水平编写的学习单。通过预学单,可以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预学单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反映了近年来对教与学关系的一种重新审视,是以学习者的视角实践思考。这是以学定教的重要依据,当然也是实现学生自主“学得”的一个重要方法。因此,笔者根据《为学》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双项细目表梳理的内容,结合所执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了预学单。预学单也是制成表格的形式。包括学习目标、字词知识、知识梳理、资料查询、文本质疑、推荐文章等。
三、课堂教学片段的呈现和思考
在课堂教学之前,笔者先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双项细目表”预设了教案,然后,在学生完成“预学单”后,根据其反馈对教案进行修改。学生普遍反映比较容易的,课堂进行展示,教师少教或者不教;学生有困惑的,由学生提出来,共同交流学习,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忽略的,教师提出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展开思维碰撞。从而形成具有浓郁“学得”的课堂氛围。
明代学者陈献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倡导的就是对学生智慧和灵性的尊重与肯定,把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点和疑惑点作为起点展开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相对自由的思维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潜能的释放,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持续提升。当然教师“少教”不等于“不教”,在“以学定教”的时空之内,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或缺,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在教师科学规划、适时点拨、因适利导下有目标、有方向地展开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引领学生创建“学得课堂”生态。
(作者单位:上海市毓秀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