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需求、生产诱发与中国的碳排放
2015-01-15徐大丰
徐大丰
摘要:针对扩大内需将增加中国碳排放的观点,本文分析了中国最终需求结构变化的趋势,利用中国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测算了消费、投资和出口需求诱发的碳排放。分析结果发现,与投资、出口需求相比,新增万元消费需求引发的碳排放最少。扩大内需在弥补出口需求不足的同时,并不会引起中国碳排放的净增加。因此,提升消费需求和适当控制投资需求将有助于中国的碳减排。
关键词:最终需求;生产诱发;碳排放;碳减排
中图分类号:F1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6X(2014)12003005
一、问题的提出
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使中国的外需疲软,中国的经济增长面临下行的压力。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和扩大内需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迫切任务。然而,面对中国即将兴起的新一轮城镇化浪潮,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表现得十分担忧,他们认为,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粗放式的高速经济增长方式将引起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快速增加,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进程。扩大内需与碳排放的关系也得到了中国研究人员的高度关注。洪源和肖海翔[1]的研究发现,随着中国居民收入逐渐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国居民将完成以汽车、住房和旅游等为主要对象的消费升级,这些消费对象皆为碳排放密集型商品,消费升级将增加中国碳排放的压力。张馨等[2]的研究表明,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在投资需求增加的同时,中国将有更多的农村居民成为城镇居民,农村居民转变为城市居民将导致碳排放的净增加。
的确,在中国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供给结构短时期内不可能改变的情况下,扩大内需将增加中国的碳排放,扩大内需与碳排放之间存在此消彼涨的“翘翘板”效应。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碳排放总量将持续增加。在考虑中国碳排放总量的影响时,必须考虑中国最终需求的结构性变化。
2000—2008年,中国的投资需求在最终需求中的占比相对比较稳定,消费需求占比持续下降,出口需求占比上升趋势则非常明显。魏本勇等[3]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一时期出口需求的快速上升与中国加入WTO密切相关。2008年以后,出口需求占比急剧下降,投资需求占比急剧上升。由于各国采取的贸易保护政策以及中国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的逐渐丧失,出口在最终需求中的比重短时期回升无望,出口需求占比下降将是中国最终需求结构变化的主要特征。这一特征意味着,未来几年内中国碳排放总量是否会增加一方面取决于扩大内需弥补中国外需不足的程度,另一方面还取决于内需与出口需求所引发的碳排放差异。
出口需求下降导致的碳排放减少与内需增加所导致的碳排放增加之间的关系将决定中国未来碳排放总量的走势。消费需求、投资需求与出口需求对碳排放的不同影响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关注,乌力吉图[4]测算了不同类需求对碳排放的影响。由于其中存在关键性失误,结论并不可靠。本文将对此进行纠正,在考虑产业关联的情况下,测算消费需求、投资需求与出口需求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
本文接下来的部分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分析、评价测算各类最终需求引发的碳排放已有方法,构建可行的测算框架;第三部分计算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需求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最后是本文的结论及启示。
二、最终需求引发碳排放的测算方法
由于经济系统存在复杂的产业关联,最终需求不仅会引起直接的碳排放,而且会引起间接的碳排放。投入产出表统计了各行业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可以计算最终需求引起的完全碳排放。由投入产出表的行平衡可知,国内总产出等于中间使用加上最终使用再减去进口,即:
X=AX+Y-TM(1)
其中,X、TM、A和Y分别表示各行业国内总产出列向量、各行业进口列向量、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和各行业最终需求列向量。一国的进口商品要么用做中间投入,要么满足最终需求。ZJSYi为行业i生产过程中所用到的中间投入总和,此中间投入由国外进口的部分为TMmi,由本国生产的部分为Xdi。显然,ZJSYi=Xdi+TMmi。行业i的进口投入系数为mmi=TMmi/ZJSYi,以进口投入系数为主对元素的对角矩阵为Mm=mm110110
01mm2110
111
01011mmnn×n,其中,n为行业总数,则进口商品中用于中间投入的列向量TMm=MmAX。Yi为行业i最终需求的商品价值量,此价值量中由国外进口的部分为TMfi,由本国国内生产的部分为Ydi。行业i最终需求的进口占比(指最终需求中由国外进口来满足的部分所占比重)为mfi=TMfi/Yi。若设各行业的最终需求进口占比对角阵为Mf=mf110110
01mf2110
111
摘要:针对扩大内需将增加中国碳排放的观点,本文分析了中国最终需求结构变化的趋势,利用中国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测算了消费、投资和出口需求诱发的碳排放。分析结果发现,与投资、出口需求相比,新增万元消费需求引发的碳排放最少。扩大内需在弥补出口需求不足的同时,并不会引起中国碳排放的净增加。因此,提升消费需求和适当控制投资需求将有助于中国的碳减排。
关键词:最终需求;生产诱发;碳排放;碳减排
中图分类号:F1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6X(2014)12003005
一、问题的提出
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使中国的外需疲软,中国的经济增长面临下行的压力。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和扩大内需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迫切任务。然而,面对中国即将兴起的新一轮城镇化浪潮,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表现得十分担忧,他们认为,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粗放式的高速经济增长方式将引起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快速增加,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进程。扩大内需与碳排放的关系也得到了中国研究人员的高度关注。洪源和肖海翔[1]的研究发现,随着中国居民收入逐渐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国居民将完成以汽车、住房和旅游等为主要对象的消费升级,这些消费对象皆为碳排放密集型商品,消费升级将增加中国碳排放的压力。张馨等[2]的研究表明,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在投资需求增加的同时,中国将有更多的农村居民成为城镇居民,农村居民转变为城市居民将导致碳排放的净增加。
的确,在中国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供给结构短时期内不可能改变的情况下,扩大内需将增加中国的碳排放,扩大内需与碳排放之间存在此消彼涨的“翘翘板”效应。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碳排放总量将持续增加。在考虑中国碳排放总量的影响时,必须考虑中国最终需求的结构性变化。
2000—2008年,中国的投资需求在最终需求中的占比相对比较稳定,消费需求占比持续下降,出口需求占比上升趋势则非常明显。魏本勇等[3]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一时期出口需求的快速上升与中国加入WTO密切相关。2008年以后,出口需求占比急剧下降,投资需求占比急剧上升。由于各国采取的贸易保护政策以及中国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的逐渐丧失,出口在最终需求中的比重短时期回升无望,出口需求占比下降将是中国最终需求结构变化的主要特征。这一特征意味着,未来几年内中国碳排放总量是否会增加一方面取决于扩大内需弥补中国外需不足的程度,另一方面还取决于内需与出口需求所引发的碳排放差异。
出口需求下降导致的碳排放减少与内需增加所导致的碳排放增加之间的关系将决定中国未来碳排放总量的走势。消费需求、投资需求与出口需求对碳排放的不同影响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关注,乌力吉图[4]测算了不同类需求对碳排放的影响。由于其中存在关键性失误,结论并不可靠。本文将对此进行纠正,在考虑产业关联的情况下,测算消费需求、投资需求与出口需求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
本文接下来的部分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分析、评价测算各类最终需求引发的碳排放已有方法,构建可行的测算框架;第三部分计算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需求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最后是本文的结论及启示。
二、最终需求引发碳排放的测算方法
由于经济系统存在复杂的产业关联,最终需求不仅会引起直接的碳排放,而且会引起间接的碳排放。投入产出表统计了各行业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可以计算最终需求引起的完全碳排放。由投入产出表的行平衡可知,国内总产出等于中间使用加上最终使用再减去进口,即:
X=AX+Y-TM(1)
其中,X、TM、A和Y分别表示各行业国内总产出列向量、各行业进口列向量、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和各行业最终需求列向量。一国的进口商品要么用做中间投入,要么满足最终需求。ZJSYi为行业i生产过程中所用到的中间投入总和,此中间投入由国外进口的部分为TMmi,由本国生产的部分为Xdi。显然,ZJSYi=Xdi+TMmi。行业i的进口投入系数为mmi=TMmi/ZJSYi,以进口投入系数为主对元素的对角矩阵为Mm=mm110110
01mm2110
111
01011mmnn×n,其中,n为行业总数,则进口商品中用于中间投入的列向量TMm=MmAX。Yi为行业i最终需求的商品价值量,此价值量中由国外进口的部分为TMfi,由本国国内生产的部分为Ydi。行业i最终需求的进口占比(指最终需求中由国外进口来满足的部分所占比重)为mfi=TMfi/Yi。若设各行业的最终需求进口占比对角阵为Mf=mf110110
01mf2110
111
摘要:针对扩大内需将增加中国碳排放的观点,本文分析了中国最终需求结构变化的趋势,利用中国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测算了消费、投资和出口需求诱发的碳排放。分析结果发现,与投资、出口需求相比,新增万元消费需求引发的碳排放最少。扩大内需在弥补出口需求不足的同时,并不会引起中国碳排放的净增加。因此,提升消费需求和适当控制投资需求将有助于中国的碳减排。
关键词:最终需求;生产诱发;碳排放;碳减排
中图分类号:F1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6X(2014)12003005
一、问题的提出
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使中国的外需疲软,中国的经济增长面临下行的压力。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和扩大内需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迫切任务。然而,面对中国即将兴起的新一轮城镇化浪潮,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表现得十分担忧,他们认为,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粗放式的高速经济增长方式将引起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快速增加,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进程。扩大内需与碳排放的关系也得到了中国研究人员的高度关注。洪源和肖海翔[1]的研究发现,随着中国居民收入逐渐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国居民将完成以汽车、住房和旅游等为主要对象的消费升级,这些消费对象皆为碳排放密集型商品,消费升级将增加中国碳排放的压力。张馨等[2]的研究表明,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在投资需求增加的同时,中国将有更多的农村居民成为城镇居民,农村居民转变为城市居民将导致碳排放的净增加。
的确,在中国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供给结构短时期内不可能改变的情况下,扩大内需将增加中国的碳排放,扩大内需与碳排放之间存在此消彼涨的“翘翘板”效应。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碳排放总量将持续增加。在考虑中国碳排放总量的影响时,必须考虑中国最终需求的结构性变化。
2000—2008年,中国的投资需求在最终需求中的占比相对比较稳定,消费需求占比持续下降,出口需求占比上升趋势则非常明显。魏本勇等[3]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一时期出口需求的快速上升与中国加入WTO密切相关。2008年以后,出口需求占比急剧下降,投资需求占比急剧上升。由于各国采取的贸易保护政策以及中国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的逐渐丧失,出口在最终需求中的比重短时期回升无望,出口需求占比下降将是中国最终需求结构变化的主要特征。这一特征意味着,未来几年内中国碳排放总量是否会增加一方面取决于扩大内需弥补中国外需不足的程度,另一方面还取决于内需与出口需求所引发的碳排放差异。
出口需求下降导致的碳排放减少与内需增加所导致的碳排放增加之间的关系将决定中国未来碳排放总量的走势。消费需求、投资需求与出口需求对碳排放的不同影响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关注,乌力吉图[4]测算了不同类需求对碳排放的影响。由于其中存在关键性失误,结论并不可靠。本文将对此进行纠正,在考虑产业关联的情况下,测算消费需求、投资需求与出口需求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
本文接下来的部分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分析、评价测算各类最终需求引发的碳排放已有方法,构建可行的测算框架;第三部分计算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需求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最后是本文的结论及启示。
二、最终需求引发碳排放的测算方法
由于经济系统存在复杂的产业关联,最终需求不仅会引起直接的碳排放,而且会引起间接的碳排放。投入产出表统计了各行业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可以计算最终需求引起的完全碳排放。由投入产出表的行平衡可知,国内总产出等于中间使用加上最终使用再减去进口,即:
X=AX+Y-TM(1)
其中,X、TM、A和Y分别表示各行业国内总产出列向量、各行业进口列向量、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和各行业最终需求列向量。一国的进口商品要么用做中间投入,要么满足最终需求。ZJSYi为行业i生产过程中所用到的中间投入总和,此中间投入由国外进口的部分为TMmi,由本国生产的部分为Xdi。显然,ZJSYi=Xdi+TMmi。行业i的进口投入系数为mmi=TMmi/ZJSYi,以进口投入系数为主对元素的对角矩阵为Mm=mm110110
01mm2110
111
01011mmnn×n,其中,n为行业总数,则进口商品中用于中间投入的列向量TMm=MmAX。Yi为行业i最终需求的商品价值量,此价值量中由国外进口的部分为TMfi,由本国国内生产的部分为Ydi。行业i最终需求的进口占比(指最终需求中由国外进口来满足的部分所占比重)为mfi=TMfi/Yi。若设各行业的最终需求进口占比对角阵为Mf=mf110110
01mf2110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