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猪子宫内膜炎病原菌的鉴定及治疗

2015-01-15王改玲王明成薛永康杜蒙娟李恩中

江苏农业科学 2014年11期
关键词:药敏试验治疗母猪

王改玲+王明成+薛永康+杜蒙娟+李恩中

摘要:为了明确母猪子宫内膜炎的病原菌以及敏感药物,对某规模养猪场患子宫内膜炎母猪进行了病原学检测、敏感药物筛选、临床治疗试验,结果表明,病原菌主要为大肠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这3种细菌对头孢噻呋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均高度敏感,对诺氟沙星、培氟沙星均低度敏感;利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母猪;子宫内膜炎;生化试验;药敏试验;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2.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11-0239-02

母猪子宫内膜炎是规模化种猪场导致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疾病之一。该病除会引起子宫内膜的炎症和损伤外,还会影响受精及胚胎的生长发育和着床,甚至会引起胎儿死亡而发生流产[1]。此病多发于产后,部分未配种的后备母猪也可能发生,患猪繁殖能力下降,有的母猪因此而屡配不孕,被迫淘汰,使养殖业蒙受较大的经济损失。

近年来,河南省汝南县某规模养殖场,连年发生此病,且有逐步蔓延的趋势,繁殖母猪发病率高达20%以上。该养殖场使用多种方案治疗,在临床上都没有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因此笔者开展了患病母猪的病原鉴定和敏感药物筛选。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动物

试验动物为汝南县某规模养殖场24头患子宫内膜炎母猪。

1.2试验方法

1.2.1病原菌的分离

患病母猪外阴部用消毒液洗净后,用无菌输精管插入子宫腔,注入生理盐水20mL,并立即回抽,将所得液注入无菌试管待检,共采集病料24份,在制备好的鲜血琼脂平板上进行划线分离,37°C培养24h后,根据在培养基上生长情况、菌落特征和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得到46株细菌(37.5%的母猪为单一细菌感染,其他为混合感染)。这些菌株中阴性杆菌21株(Ⅰ),阳性球形链状菌13株(Ⅱ),阳性球形菌11株(Ⅲ),其他细菌菌株1株。

1.2.2细菌菌株纯培养

挑取单个菌落在加入含血清的营养肉汤中37℃培养24h,得到相应的菌种液,以备生化试验、药敏试验使用。

2结果与分析

2.1生化试验

按照各生化试验操作规程[2],对纯培养菌株进行触酶试验、氧化酶试验、吲哚试验、甲基红试验、V.P.试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硫化氢试验、糖发酵试验等,得到这3种细菌的生化性质(表1)。

从表1可以得出这3种菌株的生化性质,根据《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第9版)判断:Ⅰ菌株为大肠杆菌;Ⅱ菌株为链球菌;Ⅲ菌株为葡萄球菌。

2.2药敏试验

利用药敏纸片(浙江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产品,产品批号20101006)进行3种菌的敏感药物筛选。按药敏试验操作规程[2]进行,37°C培养24h后观察结果。用游标卡尺测量抑菌圈直径(表2)。

从表2可知,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噻呋钠对3种细菌均为高度敏感;诺氟沙星、培氟沙星对3种细菌均为低度敏感;而其他药物对部分细菌有一定的敏感性。

2.3治疗方案与疗效统计

对该养殖场24头患病母猪肌肉注射头孢噻呋钠(3mg/kg)和黄芪多糖注射液(0.01mL/kg);同时,用生理盐水冲洗子宫后,灌注左旋氧氟沙星(1mg/kg),1次/d。另外,用治疗子宫内膜炎中药散剂拌料[3],葡萄糖粉调节适口性,连续使用,直至猪群子宫内膜炎症状消失。使用3d后11头母猪子宫内流出清亮的冲洗液。

未痊愈的13头母猪肌肉注射环丙沙星(1mg/kg)和黄芪多糖注射液(0.01mL/kg);同时用生理盐水冲洗子宫后,环丙沙星(1mg/kg)灌注,1次/d。使用3d后12头母猪子宫内流出清亮的冲洗液。对于疗效一直不明显的1头母猪建议淘汰。

子宫内膜炎治愈母猪使用催情类中药散剂拌料[3],连续使用直至发情。1个月后回访,配种成功率达82.60%。

3结论与讨论

引起母猪子宫内膜炎的致病菌相当复杂,以大肠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多见,其他如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化脓棒状杆菌、沙门氏菌、克雷伯氏菌、假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枸橼酸杆菌以及支原体也会是本病的病原。因大部分猪场发现母猪子患宫内膜炎,不明确病原学检测和药敏试验,就盲目用药,导致该病的治愈率低,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使母猪子宫内膜炎成为母猪淘汰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试验对猪场中母猪子宫内膜炎病原学进行检测后,明确了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均为猪的常在菌。猪场常用的抗生素有一定的抵抗力,如果不做药敏试验,筛选敏感药物治疗,很难有效。经敏感的药物治疗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4]。明确了治疗母猪子宫内膜炎的有效药剂,在母猪配种时,要严格消毒器械、外阴,减少上行感染机会。产房母猪全进全出,2批猪之间猪舍要彻底清扫消毒,最少应间隔15d。临产母猪,要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乳房和外阴部等。分娩时,要正确助产、防止产道黏膜损伤。分娩后1~2d,静脉输液。以促进胎衣排出,子宫复位,防止继发感染,以恢复体能为主,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减少常在菌的危害。

参考文献:[HT8.SS][HJ1.9mm]

[1]李助南,龚大春,程泽信.不同药物治疗母猪子宫内膜炎的效果比较[J].湖北畜牧兽医,2005(2):30-32.

[2]赵斌,何绍江.微生物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00-283.

[3]中国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4]叶健毅,赵学峰,陶家树,等.母猪子宫内膜炎致病菌药敏试验及临床治疗[J].动物医学进展,2010,31(12):172-176.endprint

摘要:为了明确母猪子宫内膜炎的病原菌以及敏感药物,对某规模养猪场患子宫内膜炎母猪进行了病原学检测、敏感药物筛选、临床治疗试验,结果表明,病原菌主要为大肠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这3种细菌对头孢噻呋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均高度敏感,对诺氟沙星、培氟沙星均低度敏感;利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母猪;子宫内膜炎;生化试验;药敏试验;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2.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11-0239-02

母猪子宫内膜炎是规模化种猪场导致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疾病之一。该病除会引起子宫内膜的炎症和损伤外,还会影响受精及胚胎的生长发育和着床,甚至会引起胎儿死亡而发生流产[1]。此病多发于产后,部分未配种的后备母猪也可能发生,患猪繁殖能力下降,有的母猪因此而屡配不孕,被迫淘汰,使养殖业蒙受较大的经济损失。

近年来,河南省汝南县某规模养殖场,连年发生此病,且有逐步蔓延的趋势,繁殖母猪发病率高达20%以上。该养殖场使用多种方案治疗,在临床上都没有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因此笔者开展了患病母猪的病原鉴定和敏感药物筛选。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动物

试验动物为汝南县某规模养殖场24头患子宫内膜炎母猪。

1.2试验方法

1.2.1病原菌的分离

患病母猪外阴部用消毒液洗净后,用无菌输精管插入子宫腔,注入生理盐水20mL,并立即回抽,将所得液注入无菌试管待检,共采集病料24份,在制备好的鲜血琼脂平板上进行划线分离,37°C培养24h后,根据在培养基上生长情况、菌落特征和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得到46株细菌(37.5%的母猪为单一细菌感染,其他为混合感染)。这些菌株中阴性杆菌21株(Ⅰ),阳性球形链状菌13株(Ⅱ),阳性球形菌11株(Ⅲ),其他细菌菌株1株。

1.2.2细菌菌株纯培养

挑取单个菌落在加入含血清的营养肉汤中37℃培养24h,得到相应的菌种液,以备生化试验、药敏试验使用。

2结果与分析

2.1生化试验

按照各生化试验操作规程[2],对纯培养菌株进行触酶试验、氧化酶试验、吲哚试验、甲基红试验、V.P.试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硫化氢试验、糖发酵试验等,得到这3种细菌的生化性质(表1)。

从表1可以得出这3种菌株的生化性质,根据《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第9版)判断:Ⅰ菌株为大肠杆菌;Ⅱ菌株为链球菌;Ⅲ菌株为葡萄球菌。

2.2药敏试验

利用药敏纸片(浙江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产品,产品批号20101006)进行3种菌的敏感药物筛选。按药敏试验操作规程[2]进行,37°C培养24h后观察结果。用游标卡尺测量抑菌圈直径(表2)。

从表2可知,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噻呋钠对3种细菌均为高度敏感;诺氟沙星、培氟沙星对3种细菌均为低度敏感;而其他药物对部分细菌有一定的敏感性。

2.3治疗方案与疗效统计

对该养殖场24头患病母猪肌肉注射头孢噻呋钠(3mg/kg)和黄芪多糖注射液(0.01mL/kg);同时,用生理盐水冲洗子宫后,灌注左旋氧氟沙星(1mg/kg),1次/d。另外,用治疗子宫内膜炎中药散剂拌料[3],葡萄糖粉调节适口性,连续使用,直至猪群子宫内膜炎症状消失。使用3d后11头母猪子宫内流出清亮的冲洗液。

未痊愈的13头母猪肌肉注射环丙沙星(1mg/kg)和黄芪多糖注射液(0.01mL/kg);同时用生理盐水冲洗子宫后,环丙沙星(1mg/kg)灌注,1次/d。使用3d后12头母猪子宫内流出清亮的冲洗液。对于疗效一直不明显的1头母猪建议淘汰。

子宫内膜炎治愈母猪使用催情类中药散剂拌料[3],连续使用直至发情。1个月后回访,配种成功率达82.60%。

3结论与讨论

引起母猪子宫内膜炎的致病菌相当复杂,以大肠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多见,其他如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化脓棒状杆菌、沙门氏菌、克雷伯氏菌、假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枸橼酸杆菌以及支原体也会是本病的病原。因大部分猪场发现母猪子患宫内膜炎,不明确病原学检测和药敏试验,就盲目用药,导致该病的治愈率低,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使母猪子宫内膜炎成为母猪淘汰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试验对猪场中母猪子宫内膜炎病原学进行检测后,明确了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均为猪的常在菌。猪场常用的抗生素有一定的抵抗力,如果不做药敏试验,筛选敏感药物治疗,很难有效。经敏感的药物治疗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4]。明确了治疗母猪子宫内膜炎的有效药剂,在母猪配种时,要严格消毒器械、外阴,减少上行感染机会。产房母猪全进全出,2批猪之间猪舍要彻底清扫消毒,最少应间隔15d。临产母猪,要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乳房和外阴部等。分娩时,要正确助产、防止产道黏膜损伤。分娩后1~2d,静脉输液。以促进胎衣排出,子宫复位,防止继发感染,以恢复体能为主,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减少常在菌的危害。

参考文献:[HT8.SS][HJ1.9mm]

[1]李助南,龚大春,程泽信.不同药物治疗母猪子宫内膜炎的效果比较[J].湖北畜牧兽医,2005(2):30-32.

[2]赵斌,何绍江.微生物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00-283.

[3]中国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4]叶健毅,赵学峰,陶家树,等.母猪子宫内膜炎致病菌药敏试验及临床治疗[J].动物医学进展,2010,31(12):172-176.endprint

摘要:为了明确母猪子宫内膜炎的病原菌以及敏感药物,对某规模养猪场患子宫内膜炎母猪进行了病原学检测、敏感药物筛选、临床治疗试验,结果表明,病原菌主要为大肠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这3种细菌对头孢噻呋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均高度敏感,对诺氟沙星、培氟沙星均低度敏感;利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母猪;子宫内膜炎;生化试验;药敏试验;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2.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11-0239-02

母猪子宫内膜炎是规模化种猪场导致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疾病之一。该病除会引起子宫内膜的炎症和损伤外,还会影响受精及胚胎的生长发育和着床,甚至会引起胎儿死亡而发生流产[1]。此病多发于产后,部分未配种的后备母猪也可能发生,患猪繁殖能力下降,有的母猪因此而屡配不孕,被迫淘汰,使养殖业蒙受较大的经济损失。

近年来,河南省汝南县某规模养殖场,连年发生此病,且有逐步蔓延的趋势,繁殖母猪发病率高达20%以上。该养殖场使用多种方案治疗,在临床上都没有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因此笔者开展了患病母猪的病原鉴定和敏感药物筛选。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动物

试验动物为汝南县某规模养殖场24头患子宫内膜炎母猪。

1.2试验方法

1.2.1病原菌的分离

患病母猪外阴部用消毒液洗净后,用无菌输精管插入子宫腔,注入生理盐水20mL,并立即回抽,将所得液注入无菌试管待检,共采集病料24份,在制备好的鲜血琼脂平板上进行划线分离,37°C培养24h后,根据在培养基上生长情况、菌落特征和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得到46株细菌(37.5%的母猪为单一细菌感染,其他为混合感染)。这些菌株中阴性杆菌21株(Ⅰ),阳性球形链状菌13株(Ⅱ),阳性球形菌11株(Ⅲ),其他细菌菌株1株。

1.2.2细菌菌株纯培养

挑取单个菌落在加入含血清的营养肉汤中37℃培养24h,得到相应的菌种液,以备生化试验、药敏试验使用。

2结果与分析

2.1生化试验

按照各生化试验操作规程[2],对纯培养菌株进行触酶试验、氧化酶试验、吲哚试验、甲基红试验、V.P.试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硫化氢试验、糖发酵试验等,得到这3种细菌的生化性质(表1)。

从表1可以得出这3种菌株的生化性质,根据《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第9版)判断:Ⅰ菌株为大肠杆菌;Ⅱ菌株为链球菌;Ⅲ菌株为葡萄球菌。

2.2药敏试验

利用药敏纸片(浙江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产品,产品批号20101006)进行3种菌的敏感药物筛选。按药敏试验操作规程[2]进行,37°C培养24h后观察结果。用游标卡尺测量抑菌圈直径(表2)。

从表2可知,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噻呋钠对3种细菌均为高度敏感;诺氟沙星、培氟沙星对3种细菌均为低度敏感;而其他药物对部分细菌有一定的敏感性。

2.3治疗方案与疗效统计

对该养殖场24头患病母猪肌肉注射头孢噻呋钠(3mg/kg)和黄芪多糖注射液(0.01mL/kg);同时,用生理盐水冲洗子宫后,灌注左旋氧氟沙星(1mg/kg),1次/d。另外,用治疗子宫内膜炎中药散剂拌料[3],葡萄糖粉调节适口性,连续使用,直至猪群子宫内膜炎症状消失。使用3d后11头母猪子宫内流出清亮的冲洗液。

未痊愈的13头母猪肌肉注射环丙沙星(1mg/kg)和黄芪多糖注射液(0.01mL/kg);同时用生理盐水冲洗子宫后,环丙沙星(1mg/kg)灌注,1次/d。使用3d后12头母猪子宫内流出清亮的冲洗液。对于疗效一直不明显的1头母猪建议淘汰。

子宫内膜炎治愈母猪使用催情类中药散剂拌料[3],连续使用直至发情。1个月后回访,配种成功率达82.60%。

3结论与讨论

引起母猪子宫内膜炎的致病菌相当复杂,以大肠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多见,其他如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化脓棒状杆菌、沙门氏菌、克雷伯氏菌、假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枸橼酸杆菌以及支原体也会是本病的病原。因大部分猪场发现母猪子患宫内膜炎,不明确病原学检测和药敏试验,就盲目用药,导致该病的治愈率低,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使母猪子宫内膜炎成为母猪淘汰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试验对猪场中母猪子宫内膜炎病原学进行检测后,明确了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均为猪的常在菌。猪场常用的抗生素有一定的抵抗力,如果不做药敏试验,筛选敏感药物治疗,很难有效。经敏感的药物治疗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4]。明确了治疗母猪子宫内膜炎的有效药剂,在母猪配种时,要严格消毒器械、外阴,减少上行感染机会。产房母猪全进全出,2批猪之间猪舍要彻底清扫消毒,最少应间隔15d。临产母猪,要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乳房和外阴部等。分娩时,要正确助产、防止产道黏膜损伤。分娩后1~2d,静脉输液。以促进胎衣排出,子宫复位,防止继发感染,以恢复体能为主,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减少常在菌的危害。

参考文献:[HT8.SS][HJ1.9mm]

[1]李助南,龚大春,程泽信.不同药物治疗母猪子宫内膜炎的效果比较[J].湖北畜牧兽医,2005(2):30-32.

[2]赵斌,何绍江.微生物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00-283.

[3]中国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4]叶健毅,赵学峰,陶家树,等.母猪子宫内膜炎致病菌药敏试验及临床治疗[J].动物医学进展,2010,31(12):172-176.endprint

猜你喜欢

药敏试验治疗母猪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母猪补血的必要性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解放军第四五八医院2015年度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细菌学检测及药敏的探究
1000例真菌感染与耐药性分析
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细菌检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