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化进程中信息产业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关联分析

2015-01-15齐亚伟张荣真

统计与决策 2015年24期
关键词:合理化信息产业工业化

齐亚伟;张荣真

(江西财经大学a.信息管理学院;b.数据与知识工程江西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32)

0 引言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国内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差异性较大,导致信息产业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途径也不同。因此,了解不同工业化时期、不同经济区域的信息产业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符合我国国家发展战略,为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信息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础上,利用有序度模型和产业结构高度化函数分别衡量了2008~2012年我国东三省、长三角、环渤海、中部六省、大西北、大西南六大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程度,并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探讨信息产业的多项指标中,哪些指标与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密切相关。本文创新点在于不是一概而论的直接评价六大经济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程度,而是根据这六个经济区域当前所处的工业化时期衡量它们产业结构的发展状况。因为所处的工业化时代不同,信息产业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途径和效果大不相同。

1 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和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测度

1.1 我国区域所处的工业化时代和信息产业发展状况

依据传统工业化理论是对发达国家早期发展规律的总结,结合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对我国经济区域的工业化进程进行分析概括,概括规则如表1所示。

根据我国2012年的数据,对中部六省、大西北、珠三角、东三省、长三角、环渤海、大西南七大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状况做出归纳,并根据表1对工业化时期的判定规则来断定各区域经济所处的工业化时代。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1 工业化不同阶段标志值

表2 我国七大区域所处的工业化时代

在这7个经济区域中,中部六省、大西北、东三省和大西南处于工业化中期,长三角和环渤海处于工业化后期,珠三角工业化程度最高,处于后工业化时期。本文旨在让处于工业化后期的区域与工业化中期的区域相比,信息产业发展对产业结构影响更大;同时还能比较同一工业化程度下,不同区域的信息产业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作用的影响效果。因此暂时不把处于后工业化时期的珠三角经济区域纳入到研究范围内。

R&D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影响信息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R&D活动的规模和强度指标反映一国的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信息技术的发展主要用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信息资源的利用能力和信息产业持续发展能力来衡量[1]。鉴于数据和指标的可获取性,本文从信息产业开发力、信息产品生产力和信息资源流动能力三个方面构建信息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如表3所示。数据来源于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信息年鉴》。

表3 信息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以上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测度了2008~2012年我国中部六省、大西北、东三省、长三角、环渤海、大西南六大区域(珠三角除外)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处于工业化后期的环渤海区域和长三角区域,其多项指标均名列前茅,且发展趋势良好。而其它四个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区域发展也有先后,如中部六省8个指标普遍高于东三省的指标,中部六省的信息产业发展好于大西南地区,大西南地区信息产业的发展好于东三省区域,东三省区域的信息产业的发展好于大西北。

1.2 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测度

本文运用有序度模型,以世界标准产业结构为目标结构测算区域产业结构有序度来判断六大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程度[2]。同时通过对产业结构有序度变化情况的分析,准确把握和判断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正确与否。

要测量产业结构的有序度,先要确定目标产业结构。通常选取提出的“快车道”模型以得出“最优强度轨道”,将其作为目标产业结构。将不同收入水平的世界平均产业结构作为“标准”产业结构,通过计算来明确目标结构[3]。本文采用世界“标准”产业结构为目标产业结构对选取的六个区域进行有序度分析。

将2000~2001年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中划分不同经济水平的统计数据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国际标准作为对应的目标产业结构数据,如表4所示。

表4 人均GDP与产业结构的国际比较

表5 我国六大区域的目标产业结构 (单位:%)

根据2008~2012年我国六大区域三大产业的实际比重,运用有序度公式计算出六大区域产业结构的有序度,如表6所示。

从中可以看出,处于工业化后期的环渤海和长三角的产业结构是越来越有序,而其它四个工业化中期的区域则在2009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于2011年开始上升。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金融危机爆发可能是产业结构有序度降低的原因之一。

表6 我国六大区域相对于世界标准产业结构的有序度

1.3 我国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测度

现阶段用以表示产业结构水平高低的方法主要是用第一、二、三产业产值的比值,即A:I:S。若把A:I:S理解成为一个向量,就无法直接用于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计算过程;若把A:I:S理解成为一个比值,就会导致同一比值对三次产业结构关系的不具备唯一性。因此需要构造一个函数解决这一问题,将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的衡量化为一个值。

根据构造出的函数计算出我国2008~2012年六个经济区域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程度,其中环渤海经济区域的结果如表7示。

表7 环渤海经济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化指标

2 信息产业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关联分析

由于反映信息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变量都是多个,本文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测度信息产业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关联程度。典型相关分析能够揭示两组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两组变量间的线性相关情况。其中,信息产业发展的变量为 X=(x1,x2,…,x6),产业结构优化变量为Y=(y1,y2)。

在工业化后期,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和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典型相关模型:

两个典型变量的相关系数都较高,分别为0.996和0.959,特征值为134.898和11.745,均大于1。多元统计量的检验结果表明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典型根是显著的,同时说明了建立的典型相关模型是显著的,也就是说,相应典型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显著,能用信息产业发展指标来解释产业结构优化指标。由于第一个典型相关系数的贡献率为91.42%,第二个典型相关系数的贡献率仅为8.58%。因此,本文仅仅考虑第一个典型相关系数。在工业化后期,专利授权量和科技经费支出是反映信息产业发展的主要指标,产业结构高度化相对于合理化更能反映产业结构优化。

表8是典型结构分析,反映典型变量和信息产业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各分量之间相关程度的高低。在工业化后期,典型变量U1与y1、y2有较高的正相关系数,说明信息产业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均有促进作用,信息产业发展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典型变量V1与信息产业发展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有正有负,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R&D强度和电信业务总量阻碍产业结构的优化,而信息产业R&D经费支出、专利授权量、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比、科技经费支出对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显著地促进作用。表明环渤海和长三角区域的信息产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较大,科技创新能力较强,政府扶持力度较大,从而提高了生产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引导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度化演进。但在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地区间竞争加剧、R&D强度不足、投资潜力弱化、投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电信业务量的增长主要是靠资本投入而不是技术进步的方式获得,导致电信产业的技术进步率不断下降,这些问题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道路上的“绊脚石”。

表8 典型结构相关

同理,可得出工业化中期,我国四大区域信息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典型相关模型:

在工业化中期,信息产业R&D经费内部支出、专利授权量和R&D经费强度是影响信息产业发展的主要指标,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程度大致相同。第一对典型变量之间的典型相关系数为0.982,且对两组变量相关关系的贡献率达到91.42%。从表8的典型结构分析可知,典型变量U1与y1、y2有较高的相关系数,但与y2高度负相关,表明在中业化中期,信息产业发展对产业结构高度化有反作用。可能原因在于工业化中期,各大区域将产业发展的重点集中在相关制造业,加大了第二产业的比重,导致产业技术含量较低,阻碍了产业结构向高度化演进。信息产业发展指标中的信息产业R&D经费支出、科技经费支出对产业结构优化具有阻碍作用,而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比、R&D强度和电信业务总量对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显著地促进作用。表明在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主要任务是依靠资本要素投入带动传统产业和信息产业迅速发展起来,信息产业规模的增大是产业结构优化的前提条件。

3 结语

根据各区域经济条件、产业结构、发展规划、先天禀赋等要素的不同,本文将我国各区域所处的工业化阶层进行了界定,发现环渤海和长三角处于工业化后期,中部六省、东三省、大西南和大西北处于工业化中期。针对不同经济区域、不同工业化时期,运用典型相关分析对我国信息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工业化时期,信息产业发展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方面是不同的,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区域,信息产业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较小,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合理化只有与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明显相关;而产业结构高度化与信息产业的相关关系不明显;而处于工业化后期的区域,信息产业的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较大,相关性较强,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专利授权件数、财政拨款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和科技经费支出等指标密切相关,产业结构高度化主要与R&D经费密切相关。这说明工业化是信息化发展的前提,信息产业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提升推动工业化进程,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不同工业化时期、不同经济区域的产业结构受到信息产业发展的影响方面是不同的。各区域要针对影响产业结构的信息产业的不同方面着力,以加强信息产业对区域产业结构的作用。

[1]刘跃.区域信息化指数的构建与西部信息产业发展政策分析[J].情报杂志,2007,(2).

[2]刘思峰等.我国产业结构的有序度研究[J].经济学动态,2004,(5).

[3]李秋香.基于有序度测度模型的河南省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8).

[4]范艳丽.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的定量测定[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

猜你喜欢

合理化信息产业工业化
7524亿元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机械制造工艺的合理化机械设计
基于认知合理化的会计舞弊治理:研究基础与框架策略
新郑产业新城:“屏”“芯”双轮驱动,打造中部电子信息产业新高地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合理化建议为交通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四川省信息产业发展研究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