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取向、信任与农民合作意愿模型构建与实证
2015-01-15舒吴声怡
林 舒吴声怡,林 翊
(1.福建农林大学 管理学院,福州350002;b.福建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福州 350007)
0 引言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动农民合作创新。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建立多样性的农村新型经营体系,必然要广泛发动农民的参与,需要农民有较高的合作意愿。农民的合作意愿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基础的影响因素为信任,信任是合作的基础,缺乏信任无法开展顺利的合作。对农村的研究发现,农民对农村中存在着的权威有天然的信任,权威可以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产生一种号召力、凝聚力和组织力,促进农民的合作。本研究以农民的权威取向为切入点,选取农民合作意愿为结果变量,构建以农民信任为中介变量的并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以期准确揭示权威影响农民合作意愿的内部机制以及各变量发挥作用的大小,深入探讨权威取向对农民合作意愿发挥作用的内部过程。
1 研究假设
1.1 权威取向
对文化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吉尔特·霍夫斯泰德认为,中国是权力差距十分明显的国家,权力差距指数(PDI)为80,强调特权,等级差距较大[1]。杨国枢[2]等学者认为中国人存在权威取向,即受到家族家长制的影响而形成的对权威的崇拜。在强调尊重权威的中国文化影响下,中国人对长辈或者上级比较尊重服从,与此同时,中国人对权威的存在较为敏感,能感受到权威的存在,并对权威有着很高的要求,权威不仅要承担提供决策的任务,也要像家长一样爱护与提携个体,以维护团体内的和谐,从而形成权威与个体的互依关系。这种互依关系让个体习惯于被指挥,被做决定,习惯于出现问题找权威(如工作单位的领导、父母、家族中的长辈等)帮忙解决。
1.2 权威取向与农民合作意愿
由于农民权威取向的影响,农村中长期存在一部分人,对农民极具号召力,在日常生活与农业生产中对农民产生深刻影响。这部分人是农村中存在的权威,被称为农村精英,或者“能人”。农村权威对农民产生极大的号召力与影响力,能够促进农民合作机制的实现。李武,胡振鹏(2009)在对董园村的调查发现,董园村的精英董庆献之所以成为村里的权威,主要由于个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运用其能力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解决引水的资金问题,推动村民合作机制的形成[3]。笔者在对农民的访谈中发现,农民均能感知到村子里面有权威存在,他们是村干部、技术指导或者是提前致富的农民,村民们愿意向权威请教,并接受权威的指导和建议;如果是权威提出的合作,村民们倾向于参加。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1:农民的权威倾向对农民合作意愿有正向影响作用。
1.3 权威取向与农民信任
1.3.1 信任与农民信任结构
本研究涉及的信任概念从个人角度出发,是个人对他人的一种信心和期待,希望他人能够做出符合自己预期的行为,并对此行为保持乐观的信心。中国人的信任结构相较于西方而言有较大不同,中国人的信任属于特殊信任,主要建立在亲戚关系或亲戚式的纯粹个人关系上。由于乡村的熟人社会性质,特殊信任在乡村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大多数的学者都认为农村的信任呈现了特殊信任结构,通过以血缘亲缘关系为基础建立信任。赵立新(2005)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调查山东省6个市的农村居民,通过信任问卷调查分析,得出现阶段的乡村信任仍然是以亲缘信任为主的结论[4]。
1.3.2 权威取向与农民信任
农民对权威有天然的信任感,相信权威并认同权威的指导。黄家亮(2012)在对翟城村合作社进行调查的时候发现,在某些时候,农民参与合作并不是基于对合作理念的理解,而很可能是认可合作社推动者或被其感召[5]。权威倾向对于农民信任的影响可以推论如下:
H2:农民的权威倾向对农民信任有正向影响作用。
1.4 农民信任与农民合作意愿
合作者拥有对彼此的信任意愿,愿意接受合作责任与约束措施,合作才能顺利地开展并进行下去。信任也是农民合作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社会的变迁,农民合作所需要的信任不断变化,以血缘为基础的信任逐渐复杂化,其中不仅有对至亲的信任,也有对道德、经济实力、资源能力以及社会关系的信任。因此,农民的人品信任与能力信任对于合作的推动也起到较大作用。
根据学者们的研究,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3:农民信任对农民合作意愿有正向影响作用。
1.5 农民信任的中介效应
信任会起到良好的协调作用,组织成员合作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双方组织成员无法相互信任,导致无法相互适应或进行良好的协商沟通。只有通过建立成员间的信任,增加沟通效率、化解冲突,才能促进双方的合作。因此,信任在成员合作时发挥了良好的协调功能。
根据前文的分析,权威取向对农民信任以及农民合作意愿存在影响,农民信任也影响农民合作。因此,本文在权威取向与农民合作意愿之间,确立农民信任为中介变量,即权威取向影响农民合作意愿,也会通过农民信任影响农民合作意愿。
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4:对于权威取向与农民合作意愿的关系而言,农民信任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数据来自对福建农民的问卷调查。首先,本研究基于研究的内容以及相关的文献设计访谈问卷,对农民进行访谈;然后,根据访谈结果以及相关的测量问卷,设计量表后进行小样本调查,在检验信度与效度的基础上对量表进行相应修改,并生成最终量表;最后,使用SPSS15和AMOS17统计软件,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和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本研究提出的模型及假设。
2.1 小规模访谈
访谈研究开展于2013年7月,历时一个月。被访谈人员73人(男性35人,女性38人,平均年龄35.7岁),来自福建各农村。访谈对象主要是通过笔者和经过培训的学生在访谈对象的家里,通过一对一的深入访谈完成。
2.2 初始量表
农民权威取向量表参考樊景立等(1997)[6]编制的权威倾向问卷,并结合对农民的访谈,形成权威取向量表。信任量表参考初浩楠(2008年)[7]发展的人际信任量表,并结合对农民的访谈研究进行了调整,最终形成农民信任量表。农民合作意愿量表参考郭锦墉,冷小黑(2006)[8]对于农民营销合作意愿的调查表,并根据相关文献以及对农民的访谈拟出合作意愿的测量量表。
2.3 小样本问卷调查
为了提高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在大规模调查之前,本研究进行了小样本调查。主要目的是通过小样本的数据分析,发现研究设计及测量工具的存在的一些缺陷,降低正式调研过程中发生错误的可能性,为大样本调查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确保研究成果的真实、可靠。
小样本研究于2014年2月在福建省福州市周边农村展开小样本调查。根据便捷抽样的原则,笔者在农村中随机调查80名农民,收回8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67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83.8%。通过Cronbachα值与CITC值对测量条款内部一致性进行检验,删除CITC值小于0.3的测量条款,并对部分测量条款进行调整,最终形成正式调查问卷。
2.4 大样本调查
本研究正式调研的时间从2014年7月到2014年8月,历时两个月。为了提高样本的代表性,保证样本质量,问卷发放采用随机原则。为方便取样,本研究将调查对象定为笔者所居住的福建省内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本研究从笔者学院寻找福建各地的农村学生,进行培训,利用他们暑假回家的机会,在村子中随机抽取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农民,进行问卷的填写。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25份,其中有效问卷316份,有效回收率为90%。
2.5 量表内部一致性及区分效度检验
本次调查的数据偏度绝对值均小于2,峰度绝对值均小于5,调查数据基本服从正态分布,不会对参数估计的结果造成显著影响,满足本研究数据分析的基本条件。
通过Cronbachα值与CITC值对测量条款内部一致性进行检验,所有条款的CITC值均大于0.5,Cronbach α值均大于0.7,信度检验结果表明观测指标符合可靠性要求。
我们对权威取向量表、农民信任量表以及农民合作意愿量表3个量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检验以检验变量的区分效度。探索性因子分析累计解释方差65.592%,所有测量条款的因子荷载都在0.5以上,与其它因子上的载荷差距显著,测量条款并无交叉,说明整体模型全部测量项目对应研究构思的因子结构清晰,各测量量表间具备较好的区分效度。
2.6 假设检验
2.6.1 农民信任结构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农民信任量表的KMO样本测度与Bartlett球体检验的结果显示,样本可以进一步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KMO值为0.818,Bartlett球体检验的显著性概率接近于0)。
如表1所示,对农民信任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3个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累计解释方差65.108%,所有测量条款的因子荷载大于0.5,说明农民信任量表能够显示出较佳的区分效度,本研究的正式调查数据可以进行下一步分析。
矿物成分简单,矿石矿物主要有闪锌矿,次为方铅矿、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有方解石,见白云石、重晶石等。闪锌矿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晶较粗,一般粒径为0.25~2 mm,约占80~90%,多为淡黄色~米黄色,肉眼清晰易辨,少量高角度细脉中闪锌矿为棕褐色—黑褐色;方铅矿以自形晶为主,粒径一般1~4 mm;黄铁矿自形—半自形晶粒状产出,以粒径0.2~0. 5 mm为主。方解石很普遍,存在于各种矿石类型,白云石、重晶石主要分布于细脉中。
表1 信任量表旋转成份矩阵
信任测量模型的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结果显示,农民信任可以分为三个结构,指标xr1、xr2、xr4、xr5与合作者的人品、信用相关,因此归纳为人品信任;指标xr7、xr8、xr9反映的是经济实力、能力与社会关系,反映的都是合作者拥有并可以运用的资本和资源,可以归纳为能力信任;指标xr11、xr12、xr13指向与亲戚、朋友或者熟人的合作,归纳为关系信任。
2.6.2 农民信任类型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与合作有关的农民信任三个维度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拟合效果比较理想,绝对拟合指数χ2/df=2.585,GFI=0.940,AGFI=0.897,RMSEA=0.079,均超过或达到建议值;相对拟合指数NFI=0.912,IFI=0.944,CFI=0.944也优于建议值。农民信任测量模型的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结果显示,农民信任可以分为三个结构,分别是人品信任、能力信任与关系信任。
2.6.3 权威取向对农民合作意愿影响
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权威取向与农民合作意愿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模型的拟合度指标理想,其中,χ2/df=1.801,低于最佳标准3;RMSEA的值为0.056,低于合理标准0.08;绝对拟合指标GFI=0.933,AGFI=0.901;相对拟合指标NFI=0.900,IFI=0.953、CFI=0.952均超过0.9,说明模型适配良好。
模型结果显示,权威取向对农民合作意愿的影响不显著,通过能力信任与关系信任影响农民合作意愿。假设1未得到证实。
图1 权威取向对农民合作意愿影响模型
2.6.4 信任的中介效应
通过重复随机抽样,在原始数据中反复抽取3000个Bootstrap样本,并使用这些样本进行模型拟合,路径系数95%的置信区间分别为(0.037,0.218)以及(0.024,0.209),没有包括0,表明中介效应显著。
从检验结果看,权威取向通过能力信任影响农民合作意愿的中介效应为0.205,占总间接效应的58.6%;通过关系信任影响农民合作意愿的中介效应为0.144,占总间接效应的41.4%。
检验结果显示,假设2得到了支持,假设3、4部分得到了支持。农民的权威取向并不会直接影响农民合作意愿,而是通过能力信任以及关系信任影响农民合作意愿。尽管权威取向正向影响人品信任,但人品信任并不会对农民合作意愿产生影响;农民对于权威能力的信任会正向影响农民合作;对于关系比较亲密的人的信任,亦会正向影响农民合作;在能力信任与关系信任中,对农民合作意愿影响更大的是能力。
3 政策建议
由于乡村的熟人社会性质和关系信任在乡村中占据了重要地位,通过血缘亲缘关系为基础建立信任。根据本研究数据检验的结果,我们发现随着社会的变迁与农村社区的发展,农民的信任开始发生转变,关系信任对于农民的影响依然存在,但渐渐弱化,能力信任对于农民的影响已超过关系信任。
如何使目前的新型职业农民带动传统农户进行新型经营体系的建设,本研究的调查结论显示,农民的权威取向并不能直接影响合作意愿,而是通过能力信任与关系信任影响农民合作,并且能力的影响更大。因此,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应着重放在能力的培养上,以期树立权威,赢得农民的信任,从而促进农民合作。
(1)通过教育提升技术能力与经营管理能力
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目前仍然缺乏系统性,培训资源较为分散,培训内容缺乏整体规划。面对集约化、产业化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户不同,应进行长期的全面农业教育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尤其是他们的技术能力,以及经营管理能力,使其了解并掌握市场规律,善于经营管理,能够适应建设新型经营体系的要求,具有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能力和素质。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可以依托各类农业合作组织、农业协会,由这些组织采取订单培养、社(协)校合作培养等灵活方式委托各类院校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专业技术、品牌建设、市场营销、农业管理等培训。并由职业教育院校牵头,建立系统性的农业教育网络,加强技术型与管理型农业人才的培训。
(2)通过资格认证与准入制度提升职业素养
资格认证与准入制度有助于提升新兴职业农民的权威性,从而吸引传统农户参与新型经营体系。政府主管部门对于新型职业农民进行资格认证与注册登记,除了提升其权威性之外,还可以与各项惠农政策实现对接。目前,各地均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的认证试点工作,如陕西在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过程中,通过认定“高级职业农民”,实现良性循环,带动职业农民的不断自我提升。但在认证过程中,仍然存在认证体系不规范等问题,需进一步加强完善认证工作。
[1][美]吉尔特·霍夫斯泰德,格特·扬·霍夫斯泰德.文化与组织,心理软件的力量[M].李原、孙健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杨国枢.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本土化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李武,胡振鹏.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合作机制研究——董园村集体行动中权威现象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9,(8).
[4]赵立新.从社会资本视角看当今农村社会信任[J].重庆社会科学,2005,(2).
[5]黄家亮.乡土场域的信任逻辑与合作困境:定县翟城村个案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2,(9).
[6]樊景立,郑伯埙.华人组织的家长式领导:一项文化观点的分析[J].本土心理学研究(台北),2001,(6).
[7]初浩楠.中国文化环境下企业人际信任及其对知识共享的影响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08.
[8]郭锦墉,冷小黑.农户营销合作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西省1085户农户的实证调查[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