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钩藤生根壮苗培养基优化及移栽基质的筛选

2015-01-15潘丽梅马小军韦荣昌唐其韦树根

江苏农业科学 2014年11期
关键词:移栽钩藤

潘丽梅+马小军+韦荣昌+唐其+韦树根+莫长明+付金娥

摘要:以钩藤无菌茎尖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基本培养基、不同激素配比对钩藤生根壮苗的影响;同时以优良的组培苗为试验材料,搭配不同比例的基质,研究其对钩藤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和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显示,1/2MS+0.2mg/LNAA+0.2mg/LIBA激素组合的培养基生根壮苗效果最好,所发的新根粗壮,根长适中,根数较多,最适于炼苗移栽;移栽基质以体积比2∶1∶1的塘泥∶育苗土∶蛭石较佳,移栽成活率可达90%以上,且生长状况最佳。

关键词:钩藤;生根壮苗;移栽;基质筛选

中图分类号:S567.1+90.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11-0083-02

钩藤[Uncariarhynchopylla(Miq.)Jacks]为茜草科钩藤属木本植物,别称耿马钩藤、双钩藤、双钩、无柄果钩藤[1],产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湖南等地,常生于山谷溪边的疏林或灌丛中,为我国的著名中药。钩藤的功能为清血平肝、息风定惊等,可用于风热头痛、感冒夹惊、惊痛抽搐等症,所含钩藤碱有降血压作用,是一种较好的药材,其根也可入药[2-3]。由于钩藤用途广泛,疗效明确,近年来国内外市场对该药材的需求量激增,致使其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的采挖,资源渐显枯竭,在进行钩藤种苗的生产过程中,最快速有效的一条繁殖途径为组织培养,而组织培养的关键环节就是对组培苗进行生根壮苗培养及移栽驯化,其中移栽基质是提高组培苗移栽成活率、促进种苗健壮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4],基质选择的原则是疏松透气,具有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容易灭菌处理,不利于杂菌孳生等[5]。因此,本试验在组织培养基础上优化生根壮苗培养基,并对影响钩藤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和成苗生长的基质类型及配比进行优化筛选研究,以期为钩藤组培苗的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钩藤组培苗为广西药用植物园组织培养室经多次继代繁殖的钩藤茎尖组培苗。

1.1钩藤生根壮苗培养基的优化试验

供试材料为3cm左右、叶片张开、绿色的钩藤无菌试管幼苗,在超净台上将其取出后分别接种到高压灭菌的生根壮苗培养基中,每瓶接种5株。生根壮苗培养基设6个处理:A1,1/2MS+0.2mg/LNAA;A2,1/2MS+0.2mg/LIBA;A3,1/2MS+0.2mg/LNAA+0.2mg/LIBA;B1,MS+0.2mg/LNAA;B2,MS+0.2mg/LIBA;B3,MS+0.2mg/LNAA+0.2mg/LIBA。每个处理培养基中均加入蔗糖25g/L,琼脂4.5g/L,活性炭1g/L,每个处理培养基均接种20瓶。接种后置于培养温度为(25±2)℃、光照强度1500~2000lx下光照培养时间12h/d。培养30d后统计幼苗生根率、生根数、根长和株高,分析不同培养基对钩藤组培苗生长情况的影响。

1.2钩藤组培苗移栽基质的筛选试验

1.2.1炼苗及预处理选择在生根壮苗培养基中培养时间为25d、高约4cm、叶片4~5张、长势一致的已生根钩藤茎尖苗。在移栽环境下先闭瓶强光炼苗3~5d,再打开瓶盖继续炼苗3~4d,每天保持喷雾浇水以避免叶片水分过快流失而萎蔫。移栽时选取生长状况良好、株高3~5cm、根长2~3cm、每株具4~5条根系的组培苗作为移栽材料,用镊子将小苗轻轻取出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在0.1%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30s备用。

1.2.2移栽基质的消毒及配制移栽基质在使用前,于160℃高温下烘8h消毒,以塘泥为基本基质,按不同比例(体积比)混合配制成8种移栽基质(表1),每种基质装2个育苗框,每个育苗框30株苗,3次重复。

1.2.3组培苗的移栽将预处理的组培苗移栽到8种不同的试验基质中,随机移苗,注意及时喷水保持湿度。定期记录移栽组培苗的成活率、株高、根数、根长、长势等情况。

2结果与分析

2.1钩藤生根壮苗培养基优化试验

由表2可知,接种在1/2MS培养基中的试管苗在接种1周后就开始出现新根的分化,而接种在MS培养基中的试管苗则是在接种后3周才有较明显的新根分化,说明1/2MS培养基更有利于新根的分化;从生根率来看,也说明了1/2MS培养基更有利于新根的分化。在只添加NAA的生根培养基A1中,虽然平均根长较长,但其根较细小,容易折断而不利于移栽成活;只添加IBA的生根培养基A2,根虽比A1中的根粗,但生根数变少,颜色呈现淡褐色;1/2MS培养基中以NAA与IBA组合使用(A3)的生根率最好,平均生根条数达到7.25条,平均根长3.62cm,与MS培养基相同激素组合(B3)的生根率相比差异极显著。从组培苗的生长状态来看,接种在MS培养基中的试管苗更倾向于根上部的生长,即茎叶的生长,而根系则生长缓慢,根部生长一段时间后生长点出现愈伤化现象,根不再生长,因此不适于作为生根培养基。综合上述因素分析可知,A3处理最适合钩藤壮苗生根。

2.2钩藤组培苗移栽基质的筛选试验

2.2.1不同基质对钩藤组培苗移栽成活的影响从钩藤组培苗移栽60d后的调查结果(图1)可看出,T7处理的移栽成活率最高,为96.35%,且根系发达、粗壮;T6处理次之,为91.65%;T7、T6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均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显著,且与T1、T2处理差异极显著;处理T1的成活率最低,且根系分支少而短,生长差,不适合作为钩藤组培苗的移栽基质。

2.2.2不同基质对钩藤组培苗叶片数的影响由图2可以看出,经过30~40d的生长,稳定成活后的钩藤组培苗在不同基质处理下的平均叶片数均可达到4张以上,其中处理T7的平均叶片数最多,为6.11张,其次为T6处理,平均为5.93张,处理T5、T8的平均叶片数也达5张以上,这4个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但与其他4个处理差异显著。

2.2.3不同基质对钩藤组培苗株高的影响钩藤组培苗移栽时的株高基本在4.5cm左右,由图3可知,在不同基质中稳定成活后,钩藤组培苗株高均有增加,其中以处理T6的植株最高,达8.67cm,与T5、T7处理差异显著,与T1、T2、T3、T4、T8处理差异极显著;T5、T7间差异不显著,T2、T3、T4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可见,处理T6的植株根系最发达,最有利于吸收养分,植株生长快。

2.2.4不同基质对钩藤组培苗茎粗的影响从图4可以看出,不同基质处理间组培苗茎粗差异明显,其中T7的茎最粗(0.19cm),T3最细(0.09cm),且T7与其他各处理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与T2、T3、T4、T5处理间差异极显著。可见,T7处理的组培苗的茎最粗,效果最好。

3结论与讨论

3.1生根与壮苗

从基本培养基看,1/2MS培养基生根快,且长出的新根较粗壮,而MS培养基生根缓慢,且新根细长,根数少,因此1/2MS培养基更适合钩藤组培苗生根。激素NAA与IBA对钩藤组培苗的生根、壮苗均有促进作用,6个处理中以1/2MS+0.2mg/LNAA+0.2mg/LIBA组合(A3培养基)的生根壮苗效果最好,所发的新根粗壮,根长适中,最适于移栽炼苗。

3.2移栽

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组培苗移栽生根过程中栽培基质发挥着重要作用,基质的物理性状及化学成分不同,其保水性、保肥能力以及透气性不同,对组培苗的移栽成活和后期生长有重要的影响[6]。本试验结果表明,在8种不同的移栽基质中,钩藤组培苗的成活率和生长状况差异明显,根据各生长指标测定数据,最适合的基质配方是塘泥∶育苗土∶蛭石体积比为2∶1∶1的基质(T7),其次是塘泥∶育苗土∶珍珠岩体积比为2∶1∶1的基质(T6),移栽成活率均达90%以上,且长势良好。加有园土的基质,钩藤组培苗成活率普遍偏低,且植株长势弱,叶色淡,茎秆纤细,根短小而弱,虽然园土的吸水性和保水性强,但比较容易板结,透气性差,组培苗根系受到影响,从而引起种苗生长不旺盛。在塘泥中加入育苗土后,结合蛭石或珍珠岩,改善了塘泥的透气性,提高了组培苗的成活率,进一步促生了新根,也促进了幼苗的生长,因而最适合组培苗移栽种植。

参考文献:

[1]徐祥浩,吴翰.中国钩藤属植物的整理[J].华南农学院学报,1981(3):21-32.

[2]韦树根,马小军,施力军,等.钩藤扦插繁殖试验[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6):415-416.

[3]施力军,苏建春,蒋向军,等.钩藤组培技术体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2937,2955.

[4]何应对,马蔚红,韩丽娜,等.3种基质配方对香蕉组培苗生长的影响[J].中国南方果树,2010,39(6):38-39.

[5]吴丽芳,丁伟,陆伟东,等.不同基质对密闭培养下栀子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0(1):172-173.

[6]肖旭峰,刘明月.不同基质配比对马铃薯微型薯生长发育的影响[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30(3):460-463.

2.2.3不同基质对钩藤组培苗株高的影响钩藤组培苗移栽时的株高基本在4.5cm左右,由图3可知,在不同基质中稳定成活后,钩藤组培苗株高均有增加,其中以处理T6的植株最高,达8.67cm,与T5、T7处理差异显著,与T1、T2、T3、T4、T8处理差异极显著;T5、T7间差异不显著,T2、T3、T4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可见,处理T6的植株根系最发达,最有利于吸收养分,植株生长快。

2.2.4不同基质对钩藤组培苗茎粗的影响从图4可以看出,不同基质处理间组培苗茎粗差异明显,其中T7的茎最粗(0.19cm),T3最细(0.09cm),且T7与其他各处理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与T2、T3、T4、T5处理间差异极显著。可见,T7处理的组培苗的茎最粗,效果最好。

3结论与讨论

3.1生根与壮苗

从基本培养基看,1/2MS培养基生根快,且长出的新根较粗壮,而MS培养基生根缓慢,且新根细长,根数少,因此1/2MS培养基更适合钩藤组培苗生根。激素NAA与IBA对钩藤组培苗的生根、壮苗均有促进作用,6个处理中以1/2MS+0.2mg/LNAA+0.2mg/LIBA组合(A3培养基)的生根壮苗效果最好,所发的新根粗壮,根长适中,最适于移栽炼苗。

3.2移栽

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组培苗移栽生根过程中栽培基质发挥着重要作用,基质的物理性状及化学成分不同,其保水性、保肥能力以及透气性不同,对组培苗的移栽成活和后期生长有重要的影响[6]。本试验结果表明,在8种不同的移栽基质中,钩藤组培苗的成活率和生长状况差异明显,根据各生长指标测定数据,最适合的基质配方是塘泥∶育苗土∶蛭石体积比为2∶1∶1的基质(T7),其次是塘泥∶育苗土∶珍珠岩体积比为2∶1∶1的基质(T6),移栽成活率均达90%以上,且长势良好。加有园土的基质,钩藤组培苗成活率普遍偏低,且植株长势弱,叶色淡,茎秆纤细,根短小而弱,虽然园土的吸水性和保水性强,但比较容易板结,透气性差,组培苗根系受到影响,从而引起种苗生长不旺盛。在塘泥中加入育苗土后,结合蛭石或珍珠岩,改善了塘泥的透气性,提高了组培苗的成活率,进一步促生了新根,也促进了幼苗的生长,因而最适合组培苗移栽种植。

参考文献:

[1]徐祥浩,吴翰.中国钩藤属植物的整理[J].华南农学院学报,1981(3):21-32.

[2]韦树根,马小军,施力军,等.钩藤扦插繁殖试验[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6):415-416.

[3]施力军,苏建春,蒋向军,等.钩藤组培技术体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2937,2955.

[4]何应对,马蔚红,韩丽娜,等.3种基质配方对香蕉组培苗生长的影响[J].中国南方果树,2010,39(6):38-39.

[5]吴丽芳,丁伟,陆伟东,等.不同基质对密闭培养下栀子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0(1):172-173.

[6]肖旭峰,刘明月.不同基质配比对马铃薯微型薯生长发育的影响[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30(3):460-463.

2.2.3不同基质对钩藤组培苗株高的影响钩藤组培苗移栽时的株高基本在4.5cm左右,由图3可知,在不同基质中稳定成活后,钩藤组培苗株高均有增加,其中以处理T6的植株最高,达8.67cm,与T5、T7处理差异显著,与T1、T2、T3、T4、T8处理差异极显著;T5、T7间差异不显著,T2、T3、T4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可见,处理T6的植株根系最发达,最有利于吸收养分,植株生长快。

2.2.4不同基质对钩藤组培苗茎粗的影响从图4可以看出,不同基质处理间组培苗茎粗差异明显,其中T7的茎最粗(0.19cm),T3最细(0.09cm),且T7与其他各处理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与T2、T3、T4、T5处理间差异极显著。可见,T7处理的组培苗的茎最粗,效果最好。

3结论与讨论

3.1生根与壮苗

从基本培养基看,1/2MS培养基生根快,且长出的新根较粗壮,而MS培养基生根缓慢,且新根细长,根数少,因此1/2MS培养基更适合钩藤组培苗生根。激素NAA与IBA对钩藤组培苗的生根、壮苗均有促进作用,6个处理中以1/2MS+0.2mg/LNAA+0.2mg/LIBA组合(A3培养基)的生根壮苗效果最好,所发的新根粗壮,根长适中,最适于移栽炼苗。

3.2移栽

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组培苗移栽生根过程中栽培基质发挥着重要作用,基质的物理性状及化学成分不同,其保水性、保肥能力以及透气性不同,对组培苗的移栽成活和后期生长有重要的影响[6]。本试验结果表明,在8种不同的移栽基质中,钩藤组培苗的成活率和生长状况差异明显,根据各生长指标测定数据,最适合的基质配方是塘泥∶育苗土∶蛭石体积比为2∶1∶1的基质(T7),其次是塘泥∶育苗土∶珍珠岩体积比为2∶1∶1的基质(T6),移栽成活率均达90%以上,且长势良好。加有园土的基质,钩藤组培苗成活率普遍偏低,且植株长势弱,叶色淡,茎秆纤细,根短小而弱,虽然园土的吸水性和保水性强,但比较容易板结,透气性差,组培苗根系受到影响,从而引起种苗生长不旺盛。在塘泥中加入育苗土后,结合蛭石或珍珠岩,改善了塘泥的透气性,提高了组培苗的成活率,进一步促生了新根,也促进了幼苗的生长,因而最适合组培苗移栽种植。

参考文献:

[1]徐祥浩,吴翰.中国钩藤属植物的整理[J].华南农学院学报,1981(3):21-32.

[2]韦树根,马小军,施力军,等.钩藤扦插繁殖试验[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6):415-416.

[3]施力军,苏建春,蒋向军,等.钩藤组培技术体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2937,2955.

[4]何应对,马蔚红,韩丽娜,等.3种基质配方对香蕉组培苗生长的影响[J].中国南方果树,2010,39(6):38-39.

[5]吴丽芳,丁伟,陆伟东,等.不同基质对密闭培养下栀子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0(1):172-173.

[6]肖旭峰,刘明月.不同基质配比对马铃薯微型薯生长发育的影响[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30(3):460-463.

猜你喜欢

移栽钩藤
不同产地钩藤的药用成分含量及不同温度烘干的影响
闽北十县市钩藤中钩藤碱与异钩藤碱的含量比较研究
华钩藤研究综述
景观乔木移栽关键技术分析
HPLC测定钩藤药材中钩藤碱、异钩藤碱的含量
钩藤总碱的热稳定性研究
钩藤总碱缓释滴丸的热稳定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