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析无棱二面角的常用求法

2015-01-15宋春燕

中学生理科应试 2014年11期
关键词:棱锥二面角所求

宋春燕

求二面角的大小是立体几何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高考的热点问题.其中二面角的棱在示意图中未出现,即所谓无棱二面角的情形又为难点.因此掌握无棱二面角大小的常用求法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就其常用求法例析如下.

一、隐棱显化法

把被隐藏的二面角的棱通过相应手段和方法显现出来,即把无棱二面角问题转化为有棱二面角问题,再根据二面角的定义,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然后求解.这里关键是作棱,有以下几种基本方法.

1.已知一个公共点,找出另一个公共点作棱法

如果两个平面α、β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只要找到另一个公共点,则这两个公共点的连线即α、β所成二面角的棱.要注意,另一个公共点一般是分别在α、β的两条直线上,同时又是第三个平面γ内两相交直线的交点.此法的实质是拓展平面,故又叫做延展平面法.

图1

例1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为直角梯形,AB∥DC,∠DAB=90°,PA⊥平面ABCD,且PA=AD=DC=1,AB=2,求平面PAD与平面PBC所成锐二面角的一个三角函数值.

分析已知两平面有一个公共点P,且这两平面内的AD、BC又在第三个平面ABCD内,而AD、BC必有交点F,则PF即所找的棱.

解如图1示,延长AD、BC相交于F,连PF,则PF为面PAD与面PBC所成二面角的棱.作AG⊥PF于G,连BG.

∵∠DAB=90°,PA⊥AB,∴AB⊥平面PAD.

∴由三垂线定理,得GB⊥PF.

于是∠BGA就是平面PAD与平面PBC所成锐二面角的平面角.

由2DC=AB,得AF=2,PF=PA2+AF2=12+22=5.

又AG·PF=PA·AFAG=255,

∴在Rt△BAG中,tanAGB=ABAG=

2255=5.

故所求的二面角的正切值是5.

2.平移半平面作棱法

把无棱二面角的一个半平面平移,使其与另一个半平面有两个明显的公共点,连这两个公共点得棱.于是把所求的无棱二面角转化为与之相等的新的有棱二面角.

例2如图2(1),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E∈BB1,截面A1EC⊥侧面AC1,若AA1=A1B1,求面A1EC与面A1B1C1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图2

分析取棱C1C的中点为K,若E为棱B1B中点(需证明),作EG⊥A1C于G,即可将平面A1B1C1平移至平面GEK,将所求的二面角转化为求二面角C-GE-K的大小.

解如图2(2),作EG⊥A1C于G,因为A1EC⊥面AC1,故EG⊥面AC1.而面ABC⊥面AC1,取AC中点F,连BF,则BF⊥AC,于是BF⊥面AC1,∴EG∥BF,从而B、E、G、F四点共面.

连FG,由BE∥侧面AC1知BE∥GF,所以BEGF是平行四边形,

∴BE=GF=12AA1=12BB1,即E为棱BB1的中点.

取棱CC1的中点K,连EK,GK,易知EK∥面A1B1C1,GK∥面A1B1C1,所以面GEK∥面A1B1C1.

∴二面角C-GE-K的大小等于面A1EC与面A1B1C1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易知∠CGK即为二面角C-GE-K的平面角,

∴∠CGK=45°,即所求.

评注本题也可采用例1的方法分别延长CE、C1B1得交点D,则A1D为二面角的棱,但仍然要确定E为棱BB1的中点.

3.补形作棱法

把一个不容易找到所求二面角的棱的几何体,补成一个容易找到这两个面交线为棱的一个新几何体.

图3

例3如图3,四棱锥S-ABCD的底面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SD⊥底面ABCD,SB=3.

求二面角的大小是立体几何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高考的热点问题.其中二面角的棱在示意图中未出现,即所谓无棱二面角的情形又为难点.因此掌握无棱二面角大小的常用求法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就其常用求法例析如下.

一、隐棱显化法

把被隐藏的二面角的棱通过相应手段和方法显现出来,即把无棱二面角问题转化为有棱二面角问题,再根据二面角的定义,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然后求解.这里关键是作棱,有以下几种基本方法.

1.已知一个公共点,找出另一个公共点作棱法

如果两个平面α、β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只要找到另一个公共点,则这两个公共点的连线即α、β所成二面角的棱.要注意,另一个公共点一般是分别在α、β的两条直线上,同时又是第三个平面γ内两相交直线的交点.此法的实质是拓展平面,故又叫做延展平面法.

图1

例1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为直角梯形,AB∥DC,∠DAB=90°,PA⊥平面ABCD,且PA=AD=DC=1,AB=2,求平面PAD与平面PBC所成锐二面角的一个三角函数值.

分析已知两平面有一个公共点P,且这两平面内的AD、BC又在第三个平面ABCD内,而AD、BC必有交点F,则PF即所找的棱.

解如图1示,延长AD、BC相交于F,连PF,则PF为面PAD与面PBC所成二面角的棱.作AG⊥PF于G,连BG.

∵∠DAB=90°,PA⊥AB,∴AB⊥平面PAD.

∴由三垂线定理,得GB⊥PF.

于是∠BGA就是平面PAD与平面PBC所成锐二面角的平面角.

由2DC=AB,得AF=2,PF=PA2+AF2=12+22=5.

又AG·PF=PA·AFAG=255,

∴在Rt△BAG中,tanAGB=ABAG=

2255=5.

故所求的二面角的正切值是5.

2.平移半平面作棱法

把无棱二面角的一个半平面平移,使其与另一个半平面有两个明显的公共点,连这两个公共点得棱.于是把所求的无棱二面角转化为与之相等的新的有棱二面角.

例2如图2(1),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E∈BB1,截面A1EC⊥侧面AC1,若AA1=A1B1,求面A1EC与面A1B1C1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图2

分析取棱C1C的中点为K,若E为棱B1B中点(需证明),作EG⊥A1C于G,即可将平面A1B1C1平移至平面GEK,将所求的二面角转化为求二面角C-GE-K的大小.

解如图2(2),作EG⊥A1C于G,因为A1EC⊥面AC1,故EG⊥面AC1.而面ABC⊥面AC1,取AC中点F,连BF,则BF⊥AC,于是BF⊥面AC1,∴EG∥BF,从而B、E、G、F四点共面.

连FG,由BE∥侧面AC1知BE∥GF,所以BEGF是平行四边形,

∴BE=GF=12AA1=12BB1,即E为棱BB1的中点.

取棱CC1的中点K,连EK,GK,易知EK∥面A1B1C1,GK∥面A1B1C1,所以面GEK∥面A1B1C1.

∴二面角C-GE-K的大小等于面A1EC与面A1B1C1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易知∠CGK即为二面角C-GE-K的平面角,

∴∠CGK=45°,即所求.

评注本题也可采用例1的方法分别延长CE、C1B1得交点D,则A1D为二面角的棱,但仍然要确定E为棱BB1的中点.

3.补形作棱法

把一个不容易找到所求二面角的棱的几何体,补成一个容易找到这两个面交线为棱的一个新几何体.

图3

例3如图3,四棱锥S-ABCD的底面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SD⊥底面ABCD,SB=3.

求二面角的大小是立体几何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高考的热点问题.其中二面角的棱在示意图中未出现,即所谓无棱二面角的情形又为难点.因此掌握无棱二面角大小的常用求法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就其常用求法例析如下.

一、隐棱显化法

把被隐藏的二面角的棱通过相应手段和方法显现出来,即把无棱二面角问题转化为有棱二面角问题,再根据二面角的定义,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然后求解.这里关键是作棱,有以下几种基本方法.

1.已知一个公共点,找出另一个公共点作棱法

如果两个平面α、β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只要找到另一个公共点,则这两个公共点的连线即α、β所成二面角的棱.要注意,另一个公共点一般是分别在α、β的两条直线上,同时又是第三个平面γ内两相交直线的交点.此法的实质是拓展平面,故又叫做延展平面法.

图1

例1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为直角梯形,AB∥DC,∠DAB=90°,PA⊥平面ABCD,且PA=AD=DC=1,AB=2,求平面PAD与平面PBC所成锐二面角的一个三角函数值.

分析已知两平面有一个公共点P,且这两平面内的AD、BC又在第三个平面ABCD内,而AD、BC必有交点F,则PF即所找的棱.

解如图1示,延长AD、BC相交于F,连PF,则PF为面PAD与面PBC所成二面角的棱.作AG⊥PF于G,连BG.

∵∠DAB=90°,PA⊥AB,∴AB⊥平面PAD.

∴由三垂线定理,得GB⊥PF.

于是∠BGA就是平面PAD与平面PBC所成锐二面角的平面角.

由2DC=AB,得AF=2,PF=PA2+AF2=12+22=5.

又AG·PF=PA·AFAG=255,

∴在Rt△BAG中,tanAGB=ABAG=

2255=5.

故所求的二面角的正切值是5.

2.平移半平面作棱法

把无棱二面角的一个半平面平移,使其与另一个半平面有两个明显的公共点,连这两个公共点得棱.于是把所求的无棱二面角转化为与之相等的新的有棱二面角.

例2如图2(1),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E∈BB1,截面A1EC⊥侧面AC1,若AA1=A1B1,求面A1EC与面A1B1C1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图2

分析取棱C1C的中点为K,若E为棱B1B中点(需证明),作EG⊥A1C于G,即可将平面A1B1C1平移至平面GEK,将所求的二面角转化为求二面角C-GE-K的大小.

解如图2(2),作EG⊥A1C于G,因为A1EC⊥面AC1,故EG⊥面AC1.而面ABC⊥面AC1,取AC中点F,连BF,则BF⊥AC,于是BF⊥面AC1,∴EG∥BF,从而B、E、G、F四点共面.

连FG,由BE∥侧面AC1知BE∥GF,所以BEGF是平行四边形,

∴BE=GF=12AA1=12BB1,即E为棱BB1的中点.

取棱CC1的中点K,连EK,GK,易知EK∥面A1B1C1,GK∥面A1B1C1,所以面GEK∥面A1B1C1.

∴二面角C-GE-K的大小等于面A1EC与面A1B1C1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易知∠CGK即为二面角C-GE-K的平面角,

∴∠CGK=45°,即所求.

评注本题也可采用例1的方法分别延长CE、C1B1得交点D,则A1D为二面角的棱,但仍然要确定E为棱BB1的中点.

3.补形作棱法

把一个不容易找到所求二面角的棱的几何体,补成一个容易找到这两个面交线为棱的一个新几何体.

图3

例3如图3,四棱锥S-ABCD的底面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SD⊥底面ABCD,SB=3.

猜你喜欢

棱锥二面角所求
空间几何试题精选
所 求
巧用“三招”,妙求二面角
例说无交点线面角的求法
求二面角的七种方法
二面角与法向量夹角的关系
对正棱锥角的研究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