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墨·泼流——白宗仁水墨画展”在北京恭王府举行

2015-01-15郑宏博

台声 2015年16期
关键词:中国艺术研究院水墨画画展

作者丨实习记者 郑宏博

“水墨·泼流
——白宗仁水墨画展”在北京恭王府举行

作者丨实习记者 郑宏博

8月10日下午5时,“水墨·泼流——白宗仁水墨画展”开幕式在素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之称的北京恭王府安善堂如约举办。此次画展集中展示了台湾当代水墨名家白宗仁近10年来各个阶段的代表性作品共计31幅。这也是首位台湾画家在恭王府举办个人画展。(本刊今年7月号下《封面人物》专栏重点介绍了白宗仁)

白宗仁于1961年在台湾出生,受“渡海三家”傅心畲、黄君璧、张大千的国画艺术影响熏陶中长大。2008年至2011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为张晓凌副院长博士生。他是位具有深厚的传统功力、扎实的人文素养以及鲜明的个人风格的画家。白宗仁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以《张大千晚年在台湾绘画艺术研究》论文取得美术学博士学位,并获中国艺术研究院颁发“优秀论文”奖,同时赢得中央美院博导邵大箴教授极高的评价,也是台湾在大陆最有影响力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美术学博士。这样背景,使得白宗仁在两岸水墨画家之间显得独树一帜。

开幕式现场

白宗仁在台湾曾师从欧豪年、江兆申、李奇茂、江明贤等先生。由于白宗仁的作品结合中西绘画的特性,突破了传统的皮相,以西画的光影和构图揉进古今的笔墨,所以其作品笔墨丰富,形式多样、意境清新,一方面充分展现其深厚的学理基础,另一方面从张大千再出发,以一种“集大成”的观念来开创自己的风格,将传统所学,以现代的观点展现。

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主任孙旭光、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苗重安等30多位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作为白宗仁的博士生导师,张晓凌在致辞中说,台湾正在水墨画技艺上努力赶超大陆。由于台湾较早地接受西方文化,在视觉的改造上,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张晓凌还回顾了当时大陆招台湾学生来大陆读博的经过,作为首批台湾来大陆读博士的学生,起初他并不看好,但随后发现这批学生有着高超的绘画技艺和良好的人格修养,同时有着非常深厚的人文基础。“白宗仁就是其中之一,他非常内敛,有人文修养,是绘画上非常用心的一个人。”他还说,这几年白宗仁在两岸的文化交流上做了很多杰出的工作,很多大陆到台湾访问的艺术家,到了岛内都由白宗仁陪同。

出席开幕式的部分嘉宾合影留念

苗重安在致辞中说,我前后4次去过台湾,每次去台湾都受到了白宗仁的精心照顾,在此表示感谢。台湾在水墨研究探索上有着突出的成果,“泼流”一词我还是第一次听到,本身也是我艺术观念上突破性的一个进展,说明在台湾中青年传统山水绘画发展过程中,有着可贵的亮点,白宗仁把日本的“颜彩”“泼彩”,最后变成了“泼流”,这是一个新的概念和新的探索领域。

白宗仁在答谢致辞中说:“在这个炎热的夏天,许多艺术界的前辈都来支持我这个晚辈的画展,很多在座的嘉宾对我讲了很多鼓励、勉励的话,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压力,所谓‘有压力才有动力’,让我咬紧牙根更加努力地不负大家对我的期望。”

白宗仁还介绍了本次画展的成型过程,他与太太从台湾带来了40幅作品,但考虑到视觉和空间的效果,此次只展出了31件。他还特别指出“浑厚山水”是2008年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后,经过理论和绘画方面的训练,包括眼界的提升与很多名家的交流,从笔墨方面重新探索,进而获得的成果。

据悉,此次画展包括“台湾山林之美、浑厚山水、巨幅山水、泼流山水”4个系列作品,其画作墨彩纷呈、意境清新、皴法多变、既古又新,笔下树石泉瀑、山岭峰岫、舟桥屋宇,布景之奇特可以说是胸臆独抒。或淡彩或纯水墨表现,极尽变化之能事,清新自然、淡雅而厚、宁静深邃。这些作品,不但体现白宗仁先生深厚的艺术涵养和精湛的画艺,更展示画家个性化的艺术追求。在画展上,大家可以欣赏白宗仁先生笔下苍劲的古松、峰峦秀色、高山流水,恬静而优雅。其作品的独特韵味与形式美感,一定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据了解,本次展览至9月6日结束。

猜你喜欢

中国艺术研究院水墨画画展
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70周年座谈会
刘少宁《坚守·八步沙》
水墨画作品
叶紫《家书》
自由的畅想与表达——读杨辰小朋友的水墨画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十周年作品选登
白云
韩潮水墨画作品
奇妙画展暗藏玄机
笨小孩的动物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