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著名摄影家沙飞战地作品首次赴台展出镜头下英勇抗战的中国军民

2015-01-15作者丨伊蕊钟新

台声 2015年16期
关键词:八路军抗战台北

作者丨伊蕊 钟新

著名摄影家沙飞战地作品首次赴台展出镜头下英勇抗战的中国军民

作者丨伊蕊 钟新

7月4日至17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由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台湾长城文教基金会、台北中华文化学术研究推广教育基金会联合主办,华艺出版社、台北华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协办的“沙飞抗战摄影作品特展”在台举办。这是著名摄影家沙飞抗战作品首次赴台展出,也是八路军抗战摄影图片首次在台湾展现。这些珍贵照片见证了祖国遭受的苦难,饱含深情地讴歌了英勇抗战的中国军民和国际反法西斯战士。

展览共展出沙飞珍贵抗战摄影照片220余幅,展览分《关于沙飞》《奔向抗日战场》《战争岁月》《华北敌后》《为了胜利》等五部分。照片包含八路军战斗在古长城、聂荣臻与日本小姑娘、青年踊跃参加抗战、国际反法西斯战士白求恩、国际友人支援抗战等内容。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是1937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由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而成“国民革命第八路军”,下辖第一一五师、第一二零师、第一二九师。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敌后根据地战场的主力。

开幕式:“这对于弘扬抗战精神具有现实意义”

7月4日下午,“沙飞抗战摄影作品特展”在台北举行了隆重的开幕仪式。

在台北举办的沙飞摄影展一隅

沙飞先生女儿王雁女士,台湾长城文教基金会董事长耿荣水,中华统一促进会党总裁张安乐,台北中华文化学术研究推广教育基金会董事长顾敏先生,以及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华艺出版社社长石永奇等出席开幕式,并先后致辞。

石永奇代表主办方在致辞中说,在台湾举办沙飞抗战摄影作品展,这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抗战精神,激励两岸同胞,特别是年轻人共同捍卫抗战的胜利果实,共同防止历史的悲剧重演,共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现实意义。他说,自1895年甲午战争开始,到1945年日本侵略者战败投降为止,台湾人民50年的抗日斗争史,可歌可泣,气壮山河。同时,在祖国大陆的抗日战争中,许多台湾同胞义无反顾地返回祖国,“誓不从倭”,他们高举“保卫祖国,收复台湾”的大旗,与大陆同胞并肩作战,直到抗日战争胜利为止。而国共两党在民族危亡之际,同仇敌忾,唱着同一首“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战歌,“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他表示,今天,两岸同胞可以从历史的苦难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寻找我们共同的民族精神和血脉,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和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正能量。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抗日战争的胜利不是哪一党、哪一派的胜利,而是中华民族的胜利。

耿荣水在致辞中说,照片是会说话的,一幅图片道出了千言万语。在以往台湾所有抗战纪念活动中,忽略了八路军所扮演的角色。沙飞摄影作品在台北展出,弥补了历史的不足,自己看了以后大受启发,也让更多人知道真相。抗战是中华民族全体、不分党派,一起奋斗取得的胜利。

沙飞的女儿王雁致辞

展览开幕式现场

王雁在致辞中说,父亲和战友在抗战中拍摄的近万张底片大多完好地存放于北京解放军画报社,这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保留,与父亲有关,他提出“摄影底片是历史见证,人在底片在,人与底片共存亡”,父亲和战友们为保护底片,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父亲英年早逝,但他没有遗憾,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顾敏在致辞中说,今天,我们以沙飞先生的抗战摄影作品作为一个主题来纪念抗战胜利以及台湾光复70周年,可以说这是一个伟大的纪念日子的典礼。当代的台湾人,不能辱没1945年的台湾人。所以借着沙飞先生的抗战摄影作品展,增加全体中国人对于抗战的缅怀和纪念,而且这件事情要一代一代地相传下去。

摄影展在台北天龙书局展出

台湾观众:“原来八路军在抗战中也这么英勇顽强”

据介绍,“沙飞抗战摄影作品特展”结束在台北的展出后,又先后到嘉义、台中等地巡展,展览在台湾吸引了众多观众观展,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不少台湾同胞逐渐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抗日敌后战场,是中国共产党支撑起了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了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没想到八路军在抗战中也这么英勇顽强。”一位台湾观众驻足在一幅巨大的八路军战士向敌射出仇恨的子弹照片前感慨地说,“自小打课本中,我们只知道国民党军队在全面抗击日本侵略者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台湾这边宣传也没有八路军,这次看了图片展,才发现在中国人民全面抗战当中,还有八路军这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抗战力量”。

一位林姓大学教授看到《战斗在古长城》图片感慨地说,长城是中华民族抵御外族侵略的产物,这张照片以长城为背景,以抗敌报国的八路军为主体,真实的图片可以反映真相,很有视觉冲击力、影响力和感染力。

在台北天龙书局的展出,由于临街地理位置好,吸引了众多市民、购书者前来观看。天龙书局总经理沈荣裕先生告诉记者,在这里展出,很受民众欢迎,从门口路过的人们都会到书店观展,不少观众感到摄影展对准确认识抗战很有说服力。他还说,在天龙书局举办沙飞抗战摄影作品展,我感到很荣幸,这是对抗战胜利70周年最好的纪念。

原东江纵队将士后代,组成“抗战老兵后代文化之旅台湾团”专程从广州赴台湾观展。原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之子看完展览后感概地说,自己的父辈都参加了抗日战争,在台湾参观这个展览,自己很激动。

为配合这次抗战摄影作品展览,台北有道传媒有限公司还专门制作了介绍此次展览活动的10分钟微纪录片,从7月9日开始在“优酷视频”播出。

沙飞:国民革命军出身的战地摄影记者

1912年沙飞生于广州,祖籍广东开平。1926年14岁时参加北伐,在国民革命军中当报务员,1932年在广东汕头电台当报务员。1936年9月,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后,奔赴华北前线。1937年9月,在山西太原担任全民通讯社摄影记者。1937年12月,在河北阜平参加八路军,先后担任抗敌报社副主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摄影科科长、晋察冀画报社主任、华北画报社主任。

1950年3月4日 ,因枪杀一名日本籍医生,被华北军区军法处在石家庄处以极刑。1986年5月,北京军区军事法院经再审查明,沙飞是在患有精神病情况下作案,不应负刑事责任。撤销原判决。

1937年的广西抗日氛围浓重,沙飞在这里结识了陈望道、马宗融、千家驹等爱国人士,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沙飞意识到,由于中国有很多百姓都不识字,通过文字进行抗日宣传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为了使更多民众了解抗日的重要性并激发其爱国热情,沙飞萌生了用摄影为抗日救亡运动服务的想法。

如果说拍摄鲁迅是沙飞摄影事业的起点,战地摄影无疑是沙飞摄影生涯中最绚丽的乐章。作为新闻工作者的沙飞深知,只有亲临战争第一线,他所拍摄到的素材才富有感染力。在华北抗日战场上,这粒自由的沙在枪林弹雨中飞舞,用相机记录着历史的一个个瞬间。

沙飞是一位极富思想的摄影家,他所拍摄的作品不仅具有美的元素,而且具有极其深刻的寓意。展厅一隅有一张摄于1938年,题为《守卫在古长城上的八路军战士》的照片:两位战士匍匐在古长城上,背景是雄伟壮阔的万里长城,表述了中国军人是中华民族的钢铁长城这一象征意义。

在15年的摄影生涯中,沙飞用相机记录下一个又一个精彩的历史瞬间。从鲁迅与青年木刻家围坐畅谈,到八路军在长城上英勇抗敌;从日寇大扫荡烧毁的村庄,到在战争中成长的小战士,这些图片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沙飞的名字在中国大陆摄影界几乎无人不晓。沙飞是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中第一位专职战地摄影记者,是红色影像体系的创立者、人民摄影事业的开拓者,是《解放军画报》(前身是《晋察冀画报》)的创始人。他最早提出“摄影武器论”,沙飞在抗战期间以相机为武器、摄影为生命,在共产党领导的华北抗日战场,拍摄和保存了许多十分珍贵的八路军英勇抗战的历史图片。

台湾长城文教基金会欢迎摄影展一行人员

猜你喜欢

八路军抗战台北
几根香菜识破日特
台北咖啡香
台北的烟火味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台北家居
论平型关大捷与平型关战役的关系
八路军风采录
八路军新四军的苏北整编始末
抗战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