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抛砖引玉 问题引领

2015-01-14王芳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4年6期
关键词:共舞前置本体

王芳

一、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及表述

五年级上学期,我执教了《与象共舞》,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授课之前,我参看了王崧舟老师的两节同课异构,王老师说一个人的同课异构,相当于在进行了人格分裂之后的课堂实践。我们学校在上学期也进行了多次同学科老师的同课异构授课,并进行了分工细致的观课评价,效果良好。看来语文课文的“人格分裂期”就要到来了。王老师的这两节课,第一种课是朗读指导课,几乎整节课学生都在学习如何朗读,并在朗读中体会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第二种课是写作指导课,如何使学生以现有的文本为依托,总结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来。尽管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可是当时限于时间关系和个人能力,我实在是构思不出一节比大师更好的课,于是我只能壮烈地选择了模仿,效果如何,当然可想而知。孩子反应木讷,朗读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当然我提前也没有备好学生,对他们不是很了解,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以上只是在陈述一些上学期发生的教育事实。

下面来说一说我的理解,王老师执教的朗读指导课《与象共舞》无疑将教学目标指向了吴中豪老师说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即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表达特点。可是我连着在两个班进行了模仿,效果不是太明显,唯一的感觉是学生很累,一直在让我牵着鼻子读,这样读,那样读,讲到最后,我都替孩子们累。最后公开讲的时候,我运用了另外一种教学设计,这一次课堂气氛活跃,表面效果良好,关键是学生很适应这样的教学方式。光读太累,光写吧,他们的写作兴趣本身就没有被调动起来,课堂更是死水一潭,所以这种讲解课文式的教学设计看似就最适合孩子了,可是回过头来分析一下,我课堂上讲解的这些很多都属于一些非本体性教学内容,而像提炼阅读方法这样的一些点反而成了一种点缀,尤其是板书设计,像联系上下文、由词联想、概具描写等这样的本体性教学内容放在了副板书中,而能反映课文教学内容的则放在了正板书中,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大约也应了专家们调查的,学生听完后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度仅有百分之一点五,少得可怜。这让我禁不住反思,记得我们的指导老师说过一句话,如果你在课堂上天天按照当下优质课的标准上课,学生的考试成绩肯定不好。为什么,我想了想,大约是我们都把优质课的概念给歪曲了。我们教的大多还是非本体性教学内容,而人家考得大多都是本体性教学内容,考好了才叫奇怪呢。

二、改进从这里开始

(一)改变行动从改变思想开始

既然发现了问题总归要改进,如何改进,我觉得首先我们得从思想上360度大转弯,那就是由“以师为本”转变为“以生为本”,这个本,是所有的都转变为“以生为本”,包括问题的设计,“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课内和课外拓展的设计等都要以学生为本,都要以本体性教学内容为目标。

(二)问题设计要精准

我们习惯于根据课文的教学重难点来设计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的脱离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效果总是不尽人意,牵制学生过多。比如在《巨人的花园》这一课,有些老师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以下问题:

1.找出花园前后变化的句子,想一想,花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巨人醒悟后是什么态度?你想对巨人说什么?

可是也有些老师别出心裁,从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出发巧妙地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1.巨人喜欢花园吗?为什么?试着用自己的话回答。

2.巨人喜欢孩子们,从哪里看出来的?

3.读了这篇文章,你喜欢这个巨人吗?喜欢这篇童话吗?为什么?

很明显,第二种老师设计的问题更大限度地考虑到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够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再比如《清平乐·村居》中我们根据教学目标可以设计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读完整首词,你眼前浮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是也有老师别出心裁这样设计问题:你觉得在这个五口之家谁是最幸福的?为什么这么说?这个时候孩子们就会各抒己见,有的说小儿子是最幸福的,你看他半卧在小溪边剥莲蓬子,有的说那对老夫妇最幸福,因为“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所以问题的设计不能仅从老师的教学需求出发,而应该从学生的情感需求出发,设计适合他们的精准的问题,真正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前置性作业”设计要精心

我们要把平常意义上的预习变为“前置性作业”,注意,既然是作业,肯定要动脑思考,而不仅仅是做一些不用动脑便可完成的写写画画。布置的这些“前置性作业”要做到分层,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的“前置性作业”不一样。为了“差生能跳舞,好生能跳高”,分层的“前置性作业”势在必行。

这些前置性作业不仅仅是课文的学习要点,更多的是以课文阅读带动课外阅读,大部分学生都能读懂文章的意思和主旨,所以“砖”如何抛出才能引来“玉”需要我们仔细斟酌。

(四)课内拓展更要抛砖引玉

课文抛砖引玉的作用自不赘述,这里只说课外拓展,每篇课文升华到最后,必须要课外拓展,这个拓展也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能像电影结束的留白一样,悬念重重。我在执教《与象共舞》时,设计了这样的拓展,原文摘录如下:

题型扩展,发散思维

1.其实,“与( )共舞”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要反映的是与某某的关系非常亲密,非常和谐。

如:当你非常喜欢蝴蝶,和蝴蝶的关系亲密无间,和谐相处,你可以说——与蝶共舞;如果你特别喜欢读书,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这就是与书共舞。

2.其实不管与谁共舞,它要表达的都是人们希望与人、与自然亲密无间,和谐共处的关系。

3.如果让你选一个你心中共舞的对象,你会写《与×共舞》,说说你的理由,课后再详细写下来,别忘了用上“概具关系”的叙述方式。

像“与( )共舞”学生在电视网络节目中经常听到,他们有一定的接受基础,所以这样的设计更夯实了这一语言现象的运用和理解,使他们对祖国文字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以上便是我对生本教学的一点浅薄的认识,其中有争议之处,希望能博得百家争鸣。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滨州实验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共舞前置本体
Abstracts and Key Words
夏日北至 与荷共舞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对姜夔自度曲音乐本体的现代解读
前置性学习单:让学习真实发生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山海共舞
中企海外并购:与全球共舞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与神共舞Nissan GT—R与TA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