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思维“火把” 快乐学习数学
2015-01-14冯玉蓉
冯玉蓉
好玩是儿童的天性。我们的数学教学就要围绕儿童的天性转,让学生玩的趣味“浓”起来、感官“动”起来、想象“飞”起来、心理“爽”起来,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件快乐的事,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一、身临其境,让学生的趣味“浓”起来
低年级学生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抓起,也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素材,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之中陶醉,乐不思蜀。
例如,教学“数的组成与分解”时
1.播放音乐,讲清游戏规则
师(多媒体播放“找呀找呀,找到一个好朋友”的旋律):“你能猜出这是在做什么游戏吗?”生:“‘找朋友的游戏。”师:“今天,我们一起做“找朋友”的游戏。听好要求:(1)参加游戏的小朋友都要头戴数字卡;(2)听到老师说出的数后,两个小朋友数字卡上的数能组成老师说出的数的要快速牵手,你俩就是一对好朋友了。”
2.游戏开始,感受学习乐趣
第一组:组成“9”的。伴随着“找朋友”的音乐,“1”和“8”走在一起;“2”和“7”牵手;“3”和“6”组成一对好朋友;“4”和“5”相互拥抱。
第二组:组成“8”的。伴随着“找朋友”的音乐,1”和“7”走在一起;“2”和“6”牵手;“3”和“5”组成一对好朋友;“4”和“4”相互拥抱。
……
学生在欢快愉悦、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感知了数学知识,其乐融融。
二、参与其中,让学生的感官“动”起来
腊月里生人——冻(动)手冻(动)脚。低年级学生比“腊月里生人”还厉害,他们生性本来就好动。因而,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课堂上尽兴、尽情地“玩”,学生一定会多感官参与,一定会“玩”出精彩、“玩”出实效。
例如,教学“6和7的认识”时
1.数小棒。让学生自己数出6根和7根小棒。
2.摆小棒。让学生用六根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3.说小棒。学生交流汇报。
生1:老师,我摆的字是“目、只、平、田、百、旦”。
生2:我摆了一组符号“>=<”。
生3:我是列了一个算式“1+1=”。
生4:我摆的是图形“梯子、蝴蝶结”。
……
4.再摆小棒。让学生用7根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5.再说小棒。巧妙地挪动和添加,精彩出现了:“田”字变成了“甲”、“由”, “叶”字变成了“吐”字,梯子多了一根横橙,蝴蝶结变成了风车……
由此可见,教师放手让学生摆小棒,课堂氛围就能真正“火爆”起来,“玩”个痛快;学生就会真正“动”起来——“玩”出花样、玩出名堂。
三、给予时空,让学生的想象“飞”起来
小学生是想象大师的化身,他们每个人想象的时空是自由的,且是丰富多彩的。给予学生自由的时空,任他们大胆思索,他们一定会在奇思妙想中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例如,一年级教材里有“怎样分?”的一道题(如下图)
在教学时,我并没有给学生什么条条框框,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依照自己的理解去分。学生得到了很多分法:按照大人和小孩区分;按照男女区分;按照是否背包区分;按照方位区分;按照是否牵手区分;按照是否戴眼镜区分……学生观察仔细、想法新颖、见解独特。
四、体验成功,让学生的心理“爽”起来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因此,在教学中,凡是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后所取得的点滴成功,教师都要及时用一句表扬的话、一个温暖的微笑、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满意的手势等方式给予赞赏和鼓励,让学生尽情地彰显自己、尽力地满足自己、尽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
例如,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29+38=?”
1.依据“凑十法”和“多加的要减去”的规律,小组讨论,寻求多种计算方法。
2.汇报交流,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多。
小组1:29+38=67;29+38=30+40-1-2=67;29+38=30+38-1=68-1=67;29+38=29+40-2=69-2=67;29+38=20+30+9+8=50+9+8=67。
小组2:因为29+1=30,所以把38分成37和1,29+38=29+1+37=30+37=67。因为38+2=40,所以把29分成27和2,29+38=27+2+40=29+40=67。
……
3.及时评价,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只要算法合理,我都一一给予肯定,并用多种形式给予高度赞扬。学生畅所欲言,课堂氛围就愉悦和谐,其乐融融。
“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等待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个等待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把,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得充满生命力的知识,体验数学的无穷乐趣。
(责编 金 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