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的五个转变

2015-01-14李月红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生活评价数学

李月红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轰轰烈烈地开展好几年了,但是从教师的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教师仍穿新鞋,走老路。课程标准变了,教材的内容呈现方式变了,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并没有变。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由“书本数学”向“生活数学”转变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有意识地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融入课堂,使数学变得具体、直观、生动。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数学和掌握数学。

1.捕捉生活素材,使学习内容生活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越贴近,学生接纳知识的自觉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转变“以教材为本”的思想,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灵活处理教材内容,为课堂教学服务。如在教学“认识百分数”时,我让学生课前收集本地各类酒的酒精度,并列出常见的几种白酒、啤酒的酒精度,让学生根据人的不同酒量去选择合适的酒。学生在选择的过程中就已经体会到百分数的作用,教师再追问:为什么这样选?酒精度实际上就是什么?使学生初步感知百分数的意义。

2.设计生活情境,使探索形式具体化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就是脱离实际。”因此,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模拟生活实践中的活动场景,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探索。如在教学小数的加法时,我设计了买文具的活动。我给学生提供了以下几种物品及其价格:笔记本每本7.50元,圆珠笔每支1.20元,小刀每把0.65元,橡皮每块0.80元,文具盒每个8.80元。如果让你每次买两件物品,你决定买什么物品,应付多少钱?这样模拟生活经历,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学生有兴趣去探索,在不知不觉中用平常的生活经验就解决了问题。

3.回归生活实践,使数学知识能力化

数学从生活中来,还应该回到生活中去。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如在教学完表内除法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本班共有36名学生,体育课上老师要把全班学生平均分成几个小组做游戏,有几种分法呢?学生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发表意见。这样既起到了练习的目的,又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由“迷信结论”向“亲历过程”转变

课标中要求让学生在日常的数学学习活动中“经历、感受、体验、探索”,让学生在探索学习中实现过程性目标。所以教师的任务不再仅仅是“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重视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发现知识的过程,实现由重视获得知识结论向亲历探究过程转变。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先出示一个长方形,变化其长和宽的长度,让学生观察图形有什么变化,从而猜想出长方形的面积可能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短有关。接着再出示面积分别为8平方厘米、12平方厘米、15平方厘米的长方形,让学生用拼摆面积单位的方法求得它们的面积,观察每行摆了几个,长是几厘米,摆了几行,宽是几厘米,一共摆了多少个,它们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并完成相应的表格。然后再让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分组讨论从表中数据你能发现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在学生得出结论后,再出示三个不同的长方形,让学生先摆后算,验证结论是否正确。学生经历了观察、发现问题、大胆猜想、验证猜想、获得结论的学习过程,达到了本质上的理解,更主要的是使学生掌握了发现、认识并理解数学的一般方法。

三、由“被动接受”向“自主探索”转变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课堂,学生都正襟危坐,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该讲的、不该讲的,什么都讲了,学生该做的却什么也没做。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个性受到严重的压抑。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得出的,绝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绝不暗示,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让学生把长度相等的3个纸条分别平均分成2份、4份、8份,并分别表示出其分数形式,让学生观察这些分数,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分数的大小,分数的分子、分母变化有什么规律。再让学生自由选择操作学具,列举实例,运用数与除法的关系和商不变的性质等方法进一步验证。教学中一改过去“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安静地聆听”的方法,让学生切切实实经历了自主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实现了知识的自我建构。

四、由“统一要求”向“张扬个性”转变

传统模式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然后按统一的目标要求进行教学,齐步走,一刀切。一些有个性和采用不同学习方式的学生很少有自主学习的空间,没有自主,缺少了选择。这使得基础差的跟不上,能力好的吃不饱,久而久之学习成了一件疲于应付的苦差事。死板的课堂践踏着学生的灵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需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素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个性不断得到充实、发扬,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如在教学用1、2、3三个数字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时,教师为每个学生都准备了3张数字卡片,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其中的规律。在交流方法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完整的可以补充,不明确的可以发问。学生踊跃参加,共说出了三种不同的组数方法。教师没有要求学生一定要用什么方法,而是在不断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课堂不再是“统一产品”的加工厂,而是发扬学生个性的大舞台。

五、由“单一评定”向“多元评价”转变

传统的评价中教师只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的情况进行评价,评价主体单一、目标单一,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的培养,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如何做到由“单一评定”向“多元评价”的转变,我认为教师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评价目标多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如在一次练习中用简便方法计算12×25,班上一位平时不爱举手的一个学生举起了手。他站起来没有说出简便的方法,而是直接说出结果是175,学生中立刻就有人说:“不对!”他一脸羞愧紧张地站在那儿不知怎么办才好。此时,我给他这样的评价:“老师发现你刚才是在认真思考,并且你能积极地举手发言,你已经做得很好,虽然回答不正确也没关系,你可以再反思一下问题出在哪儿。”结果这位学生在重新思考后再次举起了手完整地说出了正确的方法。上述过程中,不仅给了学生更多的机会去思考探究,而且还鼓励学生去反思“思考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

2.评价方法多样

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采用课堂观察、延缓评价、写数学日记、建立成长记录袋等多种评价方式;采用师生共评、生生互评、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形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公正、公平的评价,让课堂评价真正发挥其导向性、激励性的功能,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关键在教师。一方面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化为教学行为,特别是要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旧的教学方式,深入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发现,提炼要探究发现的材料,为学生提供现实生活中鲜活的问题情境,给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探究活动的机会,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责编 罗 艳)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活评价数学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