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2015-01-14李玉娟
李玉娟
所谓“听”是用耳朵接受声音;而“倾听”不是简单地用耳朵来听,更要用心。小学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很大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倾听”习惯的养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也是我目前课堂实践探索的重中之重,现已初见成效。教会学生倾听:既要会倾听教师的课堂讲解,又要会倾听同学的课堂发言;既要听得进、听清楚、听完整,又要听得懂、听出实质、听出问题。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虽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虽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学生。”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创设“磁性”的互动平台,妙用评价艺术,培养学生会“倾听”这一良好学习习惯,并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倾听,美就美在用“方法”这把钥匙打开思维的天窗
小学数学课堂,会倾听是一项基本技能,更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培养每位学生“会倾听”将对他的后续学习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训练学生学会倾听,势在必行。教学中我是这样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的:
1.听写结合:在平时的教学中,常常将一些易错、易混的概念、法则编成简单的填空题或判断题,教师口述题目,学生听写(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本子),独立完成后用手势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并说出理由。如教学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我设计了这样的判断题:400÷5=800。( );教学“24时计时法”时设计巩固练习:22时就是( )时;教学“比较小数的大小”时设计易错题:小数都比1小。( );等等。通过这样的听写训练,迫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来,因为只有认真听才能理解题意,最后方能进行判断。另外通过这样的听写训练不仅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他们的倾听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听算结合: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计算既是学习这门学科的基础,又是学习这门学科的基本技能。我坚持每天上数学课前3~5分钟进行口算练习,为了激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采用多种形式交替进行,听算练习是常用的一种形式。通过这样的交替练习,不但激发学生对计算练习的兴趣,还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特别是倾听能力。因为只有认真听,才不会算错。
3.听说接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穿插游戏则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听算接龙是我的数学课堂中常见的学习模式。如学习完“万以内数的读法”后,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片断:接下来我们做一个数数游戏,比一比谁的耳朵灵,谁的反应快!注意不能重复。“995向后一个一个的数,老师叫停即停。”“1208向前十个十个的数,数到老师叫停即停。”还有教学完整数乘除法时,设计这样的巩固练习:请你根据五六三十这句口诀说出算式,不能重复。这一环节不仅要求学生静心认真倾听,而且还必须不断思考、排除干扰,才不会出现与其他同学相同的答案。课堂活跃了,学生主动参与了,何愁不能提高学习效率!
4.听后能复述:“学会倾听”不仅要求倾听者能静下来听发言人的发言,尊重发言人,更重要的是边听边想,能将发言的重点、要点记下,能复述,会听。课堂上我经常会问:“他说了什么?请你再说说!”“他说得很好,谁能接着往下说吗?”“从××同学的发言中,你能猜到他是怎样观察的吗?”“听了他的发言,你有什么新的想法?”“他说的是什么意思?谁来解释给大家听听。”
这样要求学生转述显然很费时,但对于倾听能力的培养却很有帮助。只要我们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对今后的课堂教学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倾听”,美就美在能营造一个生机勃勃的课堂
低年级学生对事物的指向性注意比较短,要求他们长时间地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去倾听也是不太现实的,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就要让他们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教师要把教学的内容巧妙地寓于各种生动具体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主动倾听的愿望;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听的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就不会开小差、讲话。
如,在教学“认识0”一课时,我创设了“小白兔采蘑菇”的故事。一天,兔妈妈对三个孩子说:“你们都长大了,该帮妈妈做点事了。现在你们去采蘑菇吧,比一比谁釆得多!”结果,老大釆了2朵蘑菇,老二釆了1朵蘑菇,贪玩的老三一朵也没采到,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这一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主动参与学习。
在数学课堂中,我常用的教学策略是“迁移”,让学生利用旧知去自学新知。备课时常常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当出现有争论的问题时,不急于给出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摆一摆,拼一拼,议一议等鼓励他们行动,并让他们畅所欲言,再选择一个最佳的时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如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的教学片断:
师:由大家独立完成“学案”中的活动(一),听清楚吗?
师:你发现这些题有什么特点?
生1:前两题是乘法估算,后两题是除法估算。
生2:我发现除法估算与乘法估算方法好像不一样,比如“55÷9”这题我不会算。
师:很好,你的发现很重要。其他同学也有这样的发现吗?(生手势表示赞同)。今天我们一起去探讨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
师:(板书:89÷3。)这道题算出来的请举手,谁能说说想法?
生3:把89看做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90,用90÷3=30,所以89÷3≈30。
师:能将口算除法的方法迁移到除法估算,精彩!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4:我是这样想的,先把89估成90,再想3×(30)=90,所以89÷3≈30。
师:不是很明白,请你复述。
生4:因为3×30=90,所以89÷3≈30。
师:不简单,想乘算除,能利用乘法口诀求出商。endprint
师:同学们在计算的过程中找到了窍门,真了不起!现在我们来看看“估算55÷9”,你有什么新的想法?独立思考后再小组交流。
生5:我认为可将55看作54,因为54刚好是9的6倍。所以55÷9≈6。
(此时部分学生手势表示赞同,但部分学生手势表示“?”)
师:你好像有问题,请你说出你的困惑。
生6:我想问××同学,将55看作54,54又不是整十数。
生5:虽然54不是整十数,但它是6的倍数。
(课堂上一片沉默。师观察,有一名学生跃跃欲试想说好像又不太敢说。)
师:请说出你的想法,让我们一起分享!
生7:难道估算一定要估成整十数?我认为只要好算,简单就行。
师:“好算,简单!”我喜欢这句话。怎样才能既好算又简单呢?
生7:只要把55看作54,54又最接近55,而且又是9的倍数。
师板书:最接近9的倍数。我建议听清楚的同学把掌声送给他。他合理地把除法估算的方法说出,很会思考。
师:我们试着用××同学说的方法去完成“学案”中的活动(二)。完成后互评讨论。
师:用××同学说的方法做真的又好算又简单吗?
生8:64÷7≈9,我是这样想的,7×9=63,所以把64看作63。
生9:64最接近6的整倍数是60,60÷6=10,所以64÷6≈10。
(师板书“64÷7≈9”和“64÷6≈10”。)
师:刚才巡视时我发现有两个答案,你同意哪个答案?同桌小声交流。
生10:我认为“64÷7≈9”对,因为“64”更接近“63”。
(大部分学生手势赞同,但也有少数学生表示反对。)
师:××同学是你做的,我想你一定有你自己的理由,请说说。
生8站起来小声说:我认为“①64÷7≈9”“②64÷7≈10”都对,只是“②64÷7≈10”估得稍稍大些。
生9:所谓“估算”又不是算准确值,只要估的得数不离准确值太远就行。
师:你很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问题,分析得很全面,思路很巧妙——高!
师:谁听清楚这两位同学的回答?请你大声的告诉同学们你的想法。
师:谢谢你!你们想的就是老师想说的,不谋而合,以后肯定比老师还聪明。是的,我也认为两个答案都对。
师板书:64÷7≈20,能这样估算吗?请大家认真思考,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汇报。生手势判断“×”。)
生11:我是这样想的20×70=140,所以把“64”估成“140”,140离64太远,这样商太大了,同学们我说得对吗?(生手势判断“√”)
师:我也同意你的想法。估算求的是近似数,除法估算也不例外,只要把商估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就行,既不要估得太大,又不要估得太小。
(学生们露出满意的笑容,特别是××同学。因为他的努力得到老师及同学们肯定。)
生12:我们小组还小结出其他方法。
师:真是会学习的孩子!说来听听。
生12: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的方法,只要把被除数估成与除数倍数最接近的那个数就行了,这个数不一定是整十数。
师:整十数可以吗?
生12:可以!
师:除法估算最关键是找……
生12:除法估算,我认为最关键是找除数的整倍数,而且这个数要最接近被除数。
师:多么伟大的发现!相信长大后你一定有所作为。
师:老师很佩服大家在这次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勤奋与智慧。下面我们用自己发现的方法来完成练习……
除法估算内容与乘法估算有些不同,乘法估算是将多位数先估成与这个多位数最接近整十整百整千数等等,而除法估算不单是将多位数先估成与这个多位数最接近整十整百整千数,还要一定是除数的倍数,学生对这一个状况比较难理解。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我庆幸没有将这一难点事先告知学生,而是在教学前,由乘法估算引入除法估算,让学生发现其中的不同,产生矛盾,从而激发他们自觉去探究发现,然后在同学间的相互讨论中解决。课堂上我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不同的激励性语言,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较好。
三、“倾听”,美就美在通过多元评价闪现智慧火花
“良言一句心中暖”,人人都喜欢听好话,更何况是孩子!在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捕捉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适时评价,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这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能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顺理成章地提高学习效率。
如,对课堂上认真倾听的学生,我们可以即时进行口头评价:
“你们看,××同学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师,看到她这么专注,老师也在心里暗暗的告诉自己,一定要上好这节课,让每个同学都能听懂”;
“你每天都坐得非常端正,老师真佩服你,老师真希望我们班这样的同学越来越多”;
“××有一双会听话的耳朵,他连别人发言中的小问题都听出来了”;
“老师最喜欢××同学说的这个词,他很会思考。”
“老师建议把掌声送给这位说得条条是道的同学”。
再如教学中具体的搭配应用。
师:我们来到数学王国门口。大门紧锁,里面传来声音:“小朋友们你们好!欢迎你们的到来,为了考考你们的智慧,请你们先想办法把这把密码锁打开,锁的密码提示是:由数字1和2组成的两位数。猜对了门就可以打开。”
生1:密码是12。
生2:密码是21。
生3:密码有可能是12也有可能是21,不确定。
师:你真是会思考的孩子,分析得很准确。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个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这两个数的数字都有1和2。
生2:12交换位置就变成21。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请大家把掌声送给他。
师:这门的密码到底是——(故将语速放慢)最接近10的两位数,请大声说出密码,门就会自动打开。
生(集体回答):12。
师:惹人喜欢的、聪明的同学们,欢迎进入数学王国。王国里有许多有趣的项目。不过每一个项目都有一定的挑战性,只要你们认真思考是难不倒你们的,有信心吗?……
这些评价性语言没有华丽的词藻,也不会使学生感到飘飘然,但却给学生必要、及时、恰当的鼓励。在课堂中我除了表扬,还充分运用自己的体态语言。当学生认真倾听时,我竖起大拇指,脸上表现出赞许的神态;当有学生不认真倾听时,我一边讲课,一边很自然地走到这个学生的身边,用手摸摸他的头,轻轻把他玩的东西放好,或突然停下来不讲课了,教室里马上安静下来,或用眼睛关切地看着他,提醒他认真听课。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抚摸、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倾听”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渐进过程,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只有要求具体,严格训练,反复强化,持之以恒,习惯的培养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学习,大胆实践参与式教学法,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责编 罗 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