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学具,助力有效学习
2015-01-14邵颖
邵颖
小学数学本身就是指尖上的数学,使用学具辅助学习是小学生发展的需求。数学是抽象的,如果离开了直观具体的学具刺激与辅导,那学习就会步入到一个难以想象的盲区。用活学具,能够改善学习的状态,促使学生更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体验之中,在看看、拼拼、比比、摸摸、量量、画画等实际活动中,建立更加丰富的表象,获得最真实的学习感悟,实现有效学习。
一、用活学具,促进数学概念的形成
“感知——表象——概念”是儿童的认知规律,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精准地使用学具辅助教学正契合了这一规律,它能让学生走进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丰富的感性积累,形成丰厚的认知表象,为学生感悟概念、提炼概念提供了最基本的积累,让数学学习变得自主、有效。
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时,设计以下的学习活动:一是找一找三角形的3个内角在哪儿,说一说都是什么角,估一估每一个角大约是多少度;二是安排直接测量活动,利用测量验证第一阶段的学习;三是把3个角的度数加一加,并说说自己的猜想,接着追问,这个猜想正确吗?有道理吗?我们怎样做才能让大家信服呢?因此,再组织第二轮研学活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有的学生把长方形或正方形剪成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得到其中1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还有部分学生选用任意的一个三角形,把3个内角剪下来,并组拼成一个平角,从而直接获得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学具的操作,让学习经历了一个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索过程,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促进了概念的理解,加速了概念的形成。
二、用活学具,加速数学算理的领悟
“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这是数学家华罗庚的经典话语,它给我的启示是:数学教学要关注直观引领,努力实现数与形的完美融合,以达成激趣促思的美好境界。所以我们在一些难以表述的算理教学中,指导学生使用学具,让学生在数形结合中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加深领悟,促使概念逐步抽象化。
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教学中,为帮助学生理解十位上的试商以及余数等问题,就得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体会商是两位数的道理,明晰其中每一步的原理,从而帮助学生正确建构认知。具体的教学设想是:出示主题图,学生自主读图,列出算式52÷2,先让学生进行尝试,再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困惑。“我第一步会做,但发现余数是1,不明白为什么这个1要与被除数个位上的2合起来思考?”面对学生的困惑,就得让学生把学具用起来,通过具体的解读来领悟蕴含其中的奥秘。组织学生使用学具:拿出52根小棒(5捆和2根),思考52÷2先分哪里,“先分5捆”,所以十位上试商2(2个十),余下1。这个1表示什么?“表示1捆”“表示10根”,要继续平均分只能拆开1捆和2根合并成12根,再平均分2份,每份是6根(6个一),个位商6。摆小棒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感悟的过程,在摆和想的过程中体会剩下一捆继续平均分,该怎么分,使有余数的除法继续除的算理凸显出来。让学生把动手操作活动的思考和竖式计算的算理相对照,实现了数形结合,促进了学习的领悟,帮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算理,把握算理的本质,更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
三、用活学具,有利于学习策略的感知
采用简单的学具辅助学生学习,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实践,更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探索活动,让学习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改善学习的质态,促进有效学习的打造。
如,有这样的一道习题:画一个正方形要4根小棒,再接着画1个(2个正方形),再接下去画1个(3个正方形)……画10个正方形用多少根小棒?小明用了22根小棒,他摆出了几个正方形?看图不能让学生完全弄明白其中的奥秘,所以让学生直接去摆图形,并思考是如何摆出第二个正方形的,第三个呢,其中有没有特殊之处。学生利用学具进行操作,很容易发现接着每摆一个正方形,并不是用4根小棒,而是3根,这样就能发现规律,感悟到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使问题解决变得水到渠成,学习也愈加有趣、有效。
四、用活学具,有助于数学思想的渗透
在教学时,用活学具有利于渗透对应、转化、数形结合、集合等数学思想方法,以达到“授人以渔”的境界。
如,在“同样多、多些、少些”教学时,设计学生用学具操作的学习活动:第一次先摆5个正方形,再摆三角形,方法是在每一个正方形的下方对着摆出1个三角形,得出正方形与三角形一样多,形成感知,再让学生自主实践N次,加深理解。第二次先摆8个圆片,再摆7个三角形,当学生一一对应摆着时,就发现三角形没有正方形多,少一些就显现出来了。同时,再组织学生摆出9根小棒,让他们说出小棒与正方形的关系,那么多一些就会浮现出来。这样让学生巧用简单的数学学具进行边操作边思考,使同样多、多些、少些的表象在实践中得到强化,在观察中得到深化。这个过程既帮助了学生更好地理解同样多、多些、少些这几个概念,又灵活地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使知识与技能获得了同步发展。
总之,用活学具、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手段。运用学具更能改变学习的模式,变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让数学学习变得灵动,更具数学味。
(责编 罗 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