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学生资源 构建活力课堂

2015-01-14潘卫东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纸片错误资源

潘卫东

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课程目标实施的对象,而且是教师教学资源、课堂教学的共同创造者。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为了追求教学的完美、流畅,往往按精心预设的教案施教,很少利用来自学生的生成性资源进行教学,这种“心中有案,行中无人”的教学行为导致课堂教学缺失生命的活力。那么,教师应如何挖掘和利用学生资源,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

一、把握起点资源,打造互动课堂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或多或少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因此,教师教学前要思考“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已经具有哪些知识和经验”等问题,进而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资源,这既是课堂动态生成的基础,也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把握学生的已有资源,并促其与要学的内容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发集体的思维碰撞,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让课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

例如,教学 “认识年、月、日”一课,当按照课前预设进行教学时,我发现学生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年、月、日知识,于是果断地将原先设计的小步子问题调整为开放性问题:“关于年、月、日,你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相互启发,数学教学变成了学生间学习经验的汇报、交流。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知道了大月和小月、闰年和平年,而且生成了许多新的课程内容。如有学生说:“关于闰年的来历有个传说,大概是古代一个国家为了减少死囚的人数,而将每年一次的处刑改为四年一次。”我趁势引导学生道:“如果大家对闰年的来历感兴趣,可以去阅读《十万个为什么》,从中还可以获取关于闰年的更多知识。”还有学生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我试着让学生说说这句名言的意思,相机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这样进行教学,不仅让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得到了提升,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可谓一举两得。

二、研究疑点资源,营造智慧课堂

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质疑,积极引导学生学会释疑,拨动他们的思维之弦。由于学生急切地想知道来自他们自己质疑的答案,所以会全身心地投入探究之中,使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教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一课时,当我试探性地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关系吗?”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说:“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其他学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我问了一下,班里有一半以上的学生知道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他们了解的途径有的是自学,有的是从家长那里知道的。于是,我首先肯定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然后追问:“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吗?”“不知道。”很多学生边摇头边回答。好一个“不知道”,这不正是本节课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吗?于是我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解决“为什么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的问题上来,并说道:“比一比,哪些同学、哪个小组能利用手中的学具最先得到验证后的结果。”……由于我在教学中抓住了“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动态生成的问题,学生学得非常主动,他们有的利用学具拼拼摆摆,有的拿着尺子左右测量,有的在作业纸上忙碌地计算着,还有的和伙伴交流着自己的想法……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想。

三、利用错点资源,追求灵动课堂

课堂教学不是一个机械执行教案的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错误。其实,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正是教学的宝贵资源。心理学家盖邪说过:“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错误是正确的先导,学生学习中出错的过程应该被看成是尝试和探索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错误,并提供有效的措施,变学生的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资源。

例如,在“认识分数”的练习课上,我让学生在一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上折出这张纸的1 / 2并涂上颜色,然后把自己涂好颜色的纸片贴在黑板上。这时,有一位学生指着同桌的作品说:“老师,他折错了。”这时他的同桌想把纸片藏进课桌里,我走过去对他说:“把你折的纸片贴到黑板上去,行吗?”他边说“老师,我折错了”,边把纸片贴到黑板上。“这是1 / 4,不是1 / 2。”其他学生看后轻声地议论着,那位学生的脸红了。我说道:“同学们,我们先听一听他是怎样折的,好吗?”“我把这张纸对折再对折,折了一个1 / 4,折错了。”他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我摸着他的头示意他坐下:“那大家对于他折的有什么想法呢?”一生说:“他多折了一次,折的是1 / 4。”“那大家看看,怎样在1 / 4的基础上修改一下,得到这张纸的1 / 2呢?”这时学生看着黑板上表示1 / 2和1 / 4的纸片思索起来。不一会儿,有学生说道:“我知道了,只要再涂一份,即在四份里面涂两份,就能表示这张纸的1 / 2。”“对,2 / 4和1 / 2 都表示这张纸的一半。”“我也得到分数4 / 8,它的大小也与1 / 2一样。”……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了,4 / 8、8 / 16、16 / 32……一个个分数不断报出来。“老师,我们经过讨论,发现当分子是分母的一半时,这个分数就和1 / 2一样大。”“大家说得真好!那大家想想,我们刚才的知识是怎样获得的呢?”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刚才出错的学生身上,这个学生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这样教学,使学生在经历错误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

四、挖掘亮点资源,造就活力课堂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应该成为学生愉快和谐与积极情感的体验过程。因此,教师要用心施教,充分挖掘学生的各种资源,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只要学生经过自己努力“创造”出来的东西,教师都应该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例如,教学“十几减几”的练习课时,我出示以下算式让学生独立完成。

5+8= 7+9= 8+4=

13-8= 16-7= 12-8=

13-5= 16-9= 12-4=

在集体校对之后,我问学生:“在计算这三组题的时候,你怎样算得又对又快?”一生说:“我就算了上面三道加法题目。”其他学生都很赞同这样的算法,纷纷说“我也是这样想的”。其实,能用加法来解决下面的两道减法题就是本练习的目的,学生的回答已经达到了训练的要求。我正想进入下个教学环节时,班上一调皮的学生嚷道:“我不是这样想的,我比他的方法更好,我一题都不用算!”其他学生惊奇:“一题也不算,怎么回事?”大家的目光都投向了他,我本想对他的嚷嚷不加理睬,以为他又在“搞鬼”,想引得大家的关注,没想到他撅着小嘴,很不服气。看他那自信的样子,我不由得想听听他的“高见”,于是请他发言。他振振有词地说:“这每组三道题是有联系的,第一题的结果就是下面减法中减号前面的那个数,减法中的得数就是加法中的另一个数。”一石激起千层浪。是啊,这三道题目就是利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来帮助计算的,他已经掌握其中的奥秘并能灵活运用,何尝不是一种好的思维方法呢?当他发言完毕自信地坐下后,大家都为他独特、简便的方法给以热烈的掌声,这时他满足而骄傲地笑了。

“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教学中,随时捕捉促进课堂动态生成的切入点,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那么我们的课堂必将充满生命的活力。

(责编 杜 华)endprint

猜你喜欢

纸片错误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听话的纸片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纸片也能托住水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