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课堂资源 提升教学实效

2015-01-14顾晓琴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小棒周长长方形

顾晓琴

巧用课堂的生成性资源,使之成为激活思维、促进思考的最直接素材,既能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热情,又能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关注,使高效课堂、有效学习的目的逐渐成为现实。下面,通过“长方形的认识和周长”一课的教学,谈谈如何灵活驾驭课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1.让学生把事做完

在学生认识“长方形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后,教师设计“摆一摆”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材料(2组长度一样的4根小棒)。交流展示活动中,很多学生都展示出自己的得意之作,然而有一个学生却始终不肯把手拿开。我发现他摆成这样的形状(如右图),很诧异,就展示了出来。投影刚出现,学生笑声一片:“这是什么啊?”“怎么是3根小棒呢?”“错了,这个都不会摆啊!”……

师:你摆成这个图形,是什么原因呢?

生1:老师,还有1根小棒被我不小心折断了,所以只能用3根小棒围了,我看它还是一个长方形的。

师:哦!是这个情况的。那要摆成与大家一样的长方形,你会怎么办呢?

生1:很简单,再给我1根小棒就行了。

师:老师这里还有4根小棒,你会选择哪一根小棒呢?

生1:我选择短的那根小棒,因为图形缺少的是宽。

(他说完后迅速地拿走1根短的小棒,摆成了一个非常漂亮的长方形)

师:通过刚才这个同学摆的过程,你有什么新的思考呢?

……

学生不能完整地摆出长方形,这是一个不完美的展示,但也是一个深化学习的机会,更是给予学生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机会。学生不肯展示有缺口的长方形,说明他已经知道自己摆的图形是不正确的,让他把话说明白,把该做的活动做下去,学生就会得到一个加速学习领悟的新契机。当学生说出自己的原因并果断地选择好小棒补充图形后,说明我们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平等交流的机会,让他们能把自己的思考展现出来,为提高教学实效创造一个突破口。

2.让学生把话说完

生1:老师,如果我能借到一些小棒,我会把长方形摆得更漂亮。

师:那谁借给他试一试?

(生1从同学那儿借来2根小棒,摆成了一个长方形,如右图)

师:摆得还真比刚才的有气势,请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1:我是再用2根同样长的短小棒和原来的长小棒变成新的长,宽没有变。

生2:老师,照这样摆法,我们会有很多种摆法的。可以把4根短的小棒拼成2条长,再用2根短的小棒为宽,摆成的长方形会更好看,它是由6根一样长的小棒摆成的。

生3:我也可以用6根长的小棒摆成长方形。

……

同样是“摆一摆”的活动,因为教师没有刻意地进行指导,从而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更为自由的思考空间,使学生的视野因前面的学习而不断拓展。“如果我能借到一些小棒,我会把长方形摆得更漂亮”,这样就把数学课堂演变成了一个创新思考的试练场。同时,教师机智地把握住这一生成性资源,给学生试炼的机会,从而打开了学生的思维闸门,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有新意。

3.让学生想得更好

周长概念的教学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教学活动,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教师很难和学生讲解周长的真实概念,很难对学生解读周长的本质;二是学生凭借自己的经验会不假思索地去寻找、判断什么是周长。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的编排,为学生创设摸一摸、描一描等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物品并说一说周长在哪里。

师:刚才有同学介绍了数学书的周长,请大家按他的思考去找一找。你能描出数学书的周长吗?

一个学生用手指围着数学书的四周划了一圈,这时有部分学生嘀咕开来:“不对!数学书那么厚,怎么找出周长?”“是啊!数学书又不是××同学刚才研究的长方形,它是一本厚厚的书,周长在哪儿呢?”……)

师:听了这多不同的声音,你有什么新的想法呢?

生1:老师,他们提的想法是有道理的。你看,数学书有6个面,都是长方形,到底哪个地方是它的周长呢?所以,我们应该这样问自己:数学书封面的周长怎么描出来?

师:真是个很严谨的问题。请大家按照现在的要求,重新找一找、描一描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

上述教学中,学生的嘀咕是一个促进理解、有助于加深认知的契机,教师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分析、去比较,使他们的思考更严密、更周全,促进知识的内化。学生在交流中发现“数学书的周长”是个很不科学的问题,既为学生理解“立体图形没有周长”提供感性认识,又为学生深化周长概念的理解提供更准确的研究方向。通过对“数学书的周长在哪儿”的思考,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更加理性,促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认识,从而建构更科学的知识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责编 杜 华)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棒周长长方形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一起数小棒
分类数 不出错
巧替换 妙解答
巧算周长
巧移小棒
长方形的困惑
周长小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