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源字视域下的高中语文识字教学初探

2015-01-14王志强宋丽霞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汉字教学高中语文

王志强+宋丽霞

摘要:来源于同一个音义的约定关系、古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称为同源字。同源字理论能为高中语文汉字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基于同源字理论下的高中汉字教学可以更好地扩大识字量,拓展汉字学习的内涵,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自主识字的能力,并能提高语文教师的汉字研究能力。高中学段同源字教学的主要方法有字源为线、分类积累,由字到词、以点带面,辨析运用、理解巩固。

关键词:同源字 高中语文 汉字教学

汉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高中语文汉字的学习往往都很零散,主要是书面语的随文识字。学生在汉字学习方面个别记忆的数量非常多,难字反复巩固所需的时间又很长,问题较多集中在易混淆字和语义分辨困难等方面,容易出现书写错误和选择甄别的困惑。例如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课《烛之武退秦师》课后所列要求解释的单音词有“朝亡厌国戍夕危师及辞”,课下注释中理解较难的字有“伯缒既焉阙说微敝”等。很多字词,学生需要通过逐个记忆、反复练习强化才能通晓其义。在高中教学中最好能对汉字寻其来源并分类整理,使汉字形成一条条联系紧密并方便记忆的系列,从而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识记,同时也可以减轻他们记忆的负担和枯燥感。同源字的源流及派生、意义与读音的联系、深层的文化内涵,对汉字教学改革能够提供理论依据。

一、高中学段同源字教学的意义

现代汉字学对于汉字的音、形、义之间关系有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同源字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我们发现汉语词汇并不是一盘散沙,而是有其自身的内在系统性的。词产生之初,出现了音义约定关系,以此不断产生音近义通、义通音同的同源词,用汉字表示一组一组的同源词,就形成了一组一组的同源字。它们“来源于同一个音义的约定关系,古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上有联系”。同源字的本质属性是“凡音义皆近,或义近音同的字,叫做同源字。这些字都有同一来源。或者是同时产生的,如‘背和‘负;或者是先后产生的,如‘氂(耗牛)和‘旄(用耗牛尾装饰的旗子)。同源字,常常是以某一概念为中心,而以语音的细微差别(或同音),表示相近或相关的几个概念”[1]。

在高中教学中若对汉字寻其来源,从同源字角度加以分类归纳,可以使汉字学习形成一条条音义联系的记忆系列。通过对学生必须掌握的常用字的同源分析,有针对性深入浅出地讲解,对于解决汉字识记中零散无序、分辨困难、缺乏系统等问题有很大帮助。同源字集中教学,体现出系统性、条理性的优势,减少了零散识记的负担,扩展了词汇量,使字词学习深入文化内涵,提高了学习兴趣,有利于改进基础字词的教学现状,提高学习效率。

同源字学习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汉字积累的数量增多

同源字教学是遵循汉字学规律来进行的汉字教学,通过同源字群学习,由字源意义和读音相近建立起来的联系令汉字的音、形、义理解记忆更加高效。而且同源字讲解必然涉及汉字源流及汉字文化方面的信息,改变了单个汉字学习的方式。多数同源字还属于同一字族,信息容量大且相关性强,能够成批掌握。看到一个独体字就联想到由它派生出来的子体字,或者看到一个子体字联想到其母体字,或同一母体派生的其他形音义相同、相近的字体,明确其共性,同时把握其个性。

例如“父”字,甲骨文像手持原始石斧形,本义是石斧。石器时代石斧是重要的生产工具,也是兵器,是权力的象征,自然由生活中主事的长者执掌,故遂引申为对男性长辈的通称。音fù时,指父亲。音fǔ时,表示对老人的尊称。又通“甫”,指对男子的美称。又用以通称从事某种行业的人。父与爸同源,古无轻唇音,“父”读如“爸”。从同义字族中可联系到“爷”“爹”等字,《木兰诗》中“不闻爷娘唤女声”的“爷”即指父亲,还有表示“父”本义的“斧”。

又如“判”与“别”是并谤旁纽、元月对转;“判”与“辨”是并滂、元部叠韵;“别”与“辨”的关系是并滂、月元对转。三字读音相近,意义都与“刀”的剖分之义有联系。

2.汉字学习得到拓展

根据同源词必须同时具备的两个条件来看:同源词的古音必须相同或相近,同源词的意义必须有内在联系。在同源字学习中,用音、义的同一性或相近性作标准,可以把汉字分成许多字群。读音相近包括:声母应是双声、旁纽、邻纽关系;韵母应是叠韵、旁转、对转、旁对转关系;声韵相配时,声近韵近,声近韵可远,韵近声可远。字义联系包括:词义相同或相近;词的义项部分重合或全部重合;词义相反或相关。“同源词之间的定名所指虽有不同,但因其取象立意相同相近,因而常常存在概括笼统却最能体现同源词族某一共同性的语源义。”[2]例如考、老、髦三字叠韵,并都具有“老”义,字形又可归入同一字族。语源义的认知把分散的识字系联成若干组具有共同语义的同源字,每组字的词汇都能形成一个词义系统,高中生的汉字识记便可在理解基础上达到长时间记忆的良好效果。汉字的认知范围相应扩大,音义联系更广,而具有共同语根的字,更加方便记忆。这种字音类聚、字形类联,既可以集中识字,又能让学生深入理解字义,体会到汉语简洁凝聚的表层形式下所包含的丰富深层语义,拓宽了知识面,省时高效。

3.记忆时效明显,学习趣味浓厚

学生对于汉字学习的枯燥和难字、生僻字学习往往有排斥或畏难情绪,而同源字教学则立足于语言本体,积极开拓文化及认知,讲解涉及汉字本身所蕴含的较多文化信息和审美内容,大大增强了汉字学习的趣味性。例如多音字中的同形同源词“朝”,音“zhāo”表“早晨”,音“cháo”表“朝见、朝廷”,由早晨引申出朝见、朝廷义。因为古代君王理政、臣下拜见都在早晨,故引申指朝见、朝拜。

又如眉、湄、楣三字。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忆或猜想三个字的意思及差别,后讲解三个字的内在联系,说明后二者是在前者基础上派生出来的。《说文》:“眉,目上毛也”。“眉”本为象形字,它所呈现的是客观实在的事物,其意义特征是“在某物之上、横着的长条状物体”;又“楣,秦名屋檐联也”,它袭得了“眉”的在某物之上的意义特征;“湄,水草交为湄”,即指河岸、水滨,它袭得了“眉”的“横着的长条状物体”的意义特征,后来又引申为“边”的意思。这样一来,学生对于“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眉和“在水之湄”的“湄”和“光耀门楣”的“楣”便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之后教师还可以布置学生拓展思考“媚”是何意,根据他们已有的知识应该脱离字典也可以很好地解答了。学生能够感受到获得知识的乐趣与成就感,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endprint

4.增强对生僻字的判断理解能力

同源词意义之间的联系是源于新概念的产生,“主要有三个来源:认识新事物形成新概念,对旧有概念的再认识,概念的抽象化。”[3]在学习中,通过字义类推、语源义分析,可以把握同源词和本义能够互相推求的特点,并以此推断词的本义或通过对词本义的证实反过来证明同源词,由已知推断出未知。

例如:“篦”、“梳”二字,齿密的叫“篦”,齿疏的叫“梳”两字来源于已有的“比”与“疏”的音义约定关系。《说文》“比,密也。”本义是二人并列在一起。“密”当是“比”的引申义。倘若知其来由,那么“篦”这样的生僻字也可以推求其基本含义了。

词义的引申是同源字产生的一个桥梁,这方面加强学习会比较容易理解一词多义的现象,避免多义在使用中引起的理解的矛盾。

如“省”,音xǐng时,与“相”同源,《说文·眉部》:“省,视也。”又《目部》:“眚,目病生翳。”二字同源。由“目病生翳”限制了视力,故看东西得细察,引申为视察、察看,进而引申为探视、问候,又引申为觉悟、明白。音shěng时,由本义“目病生翳”视力受限引申为减少,进而引申为节约。“所以省费燎火。”《说文》:“相,省视也。”《诗经·鄘风》:“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另有同源字“岿”、“巍”“嵬”、“峨”,声母相同,韵母相同或相近,“岿然”有“高大独立的样子”义,可以联类推想其他几个字的意义也含此义,并与“山”的形符相关。《梦溪笔谈》卷四十提到:“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歹之小者曰残,贝之小者曰贱,如此之类,皆以戋为义也。”它们读音相近,而且有共同的核心语素,可推知“戋”含有残伤、细小之义。

诚如学者所言,同源词研究的意义之一便是:“可知词之来源、义之引申。”[4]同源词的学习会使人们更准确地掌握词义和词义系统。

5.提高语文教师汉字方面的研究能力

在日常汉语教学中融入同源词知识的学习,这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无疑是一项新鲜的尝试,同时也是一个提高自身素养的契机。在汉语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同源词研究被视为训诂学研究尖端的,但它的成果与进展,无疑为我们今天的汉字教学实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点。教师通过对同源词的研究,可以发现很多词在音义两方面都是有联系的。这就可以使我们对词汇形成的历史加深认识。而且这样深入的学习不再是随机性的,教师可以通过一组一组的同源字研究,极大地开拓自己的视野,对于汉字音形义发展及变化的规律巩固认知了解,在汉字训诂及音韵方面有所了解,利用语言学界较为前沿的研究成果来给予学生更丰富的知识。实践表明,同源字在文化认知方面的优势可以使汉字的学习变得趣味盎然,并且在一定程度是改变汉字单独逐字记忆的方式。随着高中生理解记忆能力的增强,他们对于富于文化内涵以及汉字源流信息的教学内容也特别感兴趣,同源字也可引导他们将汉字知识加以内化、深化,极大满足他们求知的渴望。如果仅仅以高考考什么就单单只教什么,不能旁及其余深入饱满地来实施教学,则未免有些短视。

二、高中学段同源字教学方法初探

1.字源为线,分类积累

按照同源关系对高中常用常见汉字加以整理,遵循古音并参考今天的读音加以分类,再按照音序排列,便于学生课余学习识记。

同形多音同源字。这类同源字的字形没有变化,读音有别而词义相通,应该属于上古汉语变调构词的产物,因此由相同读音滋生出的字也不只一个。例如“模”字,本义是铸造用的模子,功用是提供范例,要人们依样照着做,因此引申出模仿、效法之义。为了从语音上区别模字的本义、引申义,模子的模读mú。模范、模仿的模读mó。“朝”,属于近义多音字,词义有紧密的联系。两个读音声母相邻、韵母相同,读“zhāo”时本义指“早晨”,引申指“一整天”;读“cháo”时指“朝见、朝拜”,因为古代君王理政、臣下拜见都在早晨,于是由早晨义引申出朝见、朝廷义。又如“空”,古有读音“kǒng”。《说文·穴部》:“空,窍也。”本义为孔,即窟窿。又读“kōng”后引申为“内无所有,空虚。”还读“kòng”,由“内无所有”之义引申指“亏缺,短欠”等义。“空”在现代汉语中的两个读音也仅有声调差别,词义都是从本义滋生。还有“食”,音“shí”时指“吃”或“人吃的东西”等义,音“sì”时指“拿东西给人吃”。古无舌上音,故古音相似。这类字往往还和其他意思相关的字构成同源关系,将在下文谈到。

所以,同形多音字在意义上皆有关联的就是同形同源字,但是异义多音字则不是同形同源词。

音同义通同源字。这类同源字多半读音相同,如前面提到的模仿的模、朝见的朝、空虚的空、给人吃东西的食,分别与同音的摹、潮、孔、饲,意思相同或相通,都属于此类同源字。又如夏、厦,读音相同,音xià,“尔雅释诂:夏,大也。”■“本像一个手持斧钺,奘大威武的武士形。……最初作为中原古族的图腾,遂成为中原古族名称……也用以表示大,又指大屋。此义后写作厦。”厦的另一读音shà,《说文·广部》新附:“厦,屋也。”也是大屋之义。这类同源字有的字音在今天来看声调稍有差异,但是词义关系密切。有的字本义完全相同,有的核心语义相同或关联。例如巫、舞,《说文·工部》:“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舞”在甲骨文中“像人手持牛尾等舞具翩翩起舞之形”,“本义为乐舞”。两字均与舞蹈有关。再比如知、智,“知”是知道,知道得多就是“智”,早期智慧之义就用“知”表示。这两个字意义上后者是前者的引申,字音声调有些差别,也是同源字。还有霞(赮)、瑕、虾(蝦、鰕),均与赤色相关:“霞,赤云气也。”“瑕,玉小赤也。”“蝦,虾虫,与水母游。”而虾晒干或治熟后也显现赤色。还有瘕:“取义于瑕。瑕是玉病,瘕是人病,义得相通。”瑕、瘕也是同源字。还有竟、竞、兢,晃、煌,章、彰等等也属此类。

音近义通同源字。这类同源字数量较多,除包括个别同音同源字外,读音多为声母或韵母相同,字义相同或核心语义相关。下面我们通过一组同源字来举例说明这一特点。例如无、毋、勿、亡、罔、莫、靡、蔑、未,这组字都属于明母字,且都有否定的意思。《说文·亡部》“无,亡也”,表示“没有”;毋,“本义为禁止之词,表示不要、别,用为一般否定之词表示不或无”;勿,“用作副词,表示禁止,相当于不要,表一般否定相当于不”;亡,“读wú,由没眼珠引申为没有,用如无”。罔,“表示没有,也表示欺骗”;莫,“用作否定性无定代词,表示没有谁、没有什么东西,用作副词,表示否定或禁止,相当于不,没有,不要”;靡,“从非取义,故也指无,用作副词表示否定,相当于不、没”;蔑,引申指“无、没有”,作否定副词表示“不、莫”;未,用作否定词时,相当于“没有、不曾”或“不”。其中无、毋、亡、勿还属于同音同源词。此外,又如既、讫;坚、紧;疆、界、境;考、老、髦;考、拷、扣;令、命、名、鸣、铭,此等皆属同类。endprint

形近义通同源字。这类同源字的读音到今天已经有了很大差别,但是它们的古音相近,或声母相邻,或韵母的主要元音相近。例如帚、扫(掃、埽),二字读音分别为“zhǒu”、“sǎo”,因古无舌上音,声母相邻,韵母相近,古代发音接近。《说文·巾部》“帚,所以粪(扫除)也”,“本义指打扫尘土垃圾用的笤帚”;扫为“扫除尘土、垃圾”之义,二者是名词和动词的关系。又如走、趋(趣),二字读音为“zǒu”、“qū”,今音不同,但古音属于精清旁纽、韵母相同,二字的声母和韵母主要元音比较接近。再如巡、施,“斜行之义重合,二字又都以也字为声,均是喻纽j部ai。”因此也属同源字。此外“雷、电、申”三字“发音虽有差异,但都与电字字意相关或由此发展而来,以‘阴阳激燿,神秘而令人畏惧这一意义为中心,由于语义的丰富引申”,形成了同源字。同时,电与霆也为同源字。还有“叩、敲”,“抓、搔”等等。

以上分类是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掌握,排列顺序也主要从字义字音的联系的紧密程度与理解的难易程度考虑,为使在教学中易于操作。实际教学可以根据具体需要适当选取,酌量展开相应的内容。

2.由字到词,以点带面

王力先生认为:“同源字必然是同义词,或意义相关的词。”在同源字学习中必然需要解释剖析词义,也需要将某个或某些同源字联系起来学习辨别,例如前面所举同形同源字的例子——朝、空、食,下面介绍与这几个字意思相关的同源字。朝、潮同源,“水朝夕而至曰潮”,“早曰潮,晚曰汐”,二字与早晨之义有关。空、孔同源,本义均为“窟窿,小眼儿”;食、饲同源,在“拿东西给人吃”的意思上同音同义。这类音同义通的字,是由原始的音义约定关系所派生的同源字。

在音近义通的同源字中,由同源字还可以联系词汇加以学习,如亡,“由挖去眼珠的瞎子,引申泛指失去,如亡羊补牢,又引申为外出、不在,进而引申为逃亡……又引申为过去”;“往,之也”,“外出”或“逃亡”均与前往之义有关联,而“过去”人们也说成“过往”;盲,是亡加义符目表示瞎子之义,即亡的本义“眼睛失明,如夜盲”,引申义有“盲目地”之义。这样一来,亡组同源字进一步扩大,而且将词汇意义的理解也联系了起来。而高效记忆字词的方法之一就是意义相关和读音的联系。如此链条式地展开,记忆内容可以变得丰富而有序。

将这些字编排后,内容浅近易懂,字形字音皆有一定联系,多数可以按字族集合起来记忆,字词积累和辨别的负担将大大减轻。例如从“戋(jiān、cán)”取义的字皆与残伤、细小等义有关。如浅、钱、残、贱、线、笺、盏,“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歹之小者曰残,贝之小者曰贱,如此之类,皆以戋为义也。”线,细长之物;笺,注解;盏,小杯子。都与“戋,小也”之义有关系。又如“枝”、“肢”、“支”是同义词,皆指手足,是有共同语源的同源字,语源是“支”的音义,后来发生了分化:“分支、支持等义用支表示,竹木之支用枝表示,手足之支用肢表示。”这样记忆形象而充满趣味,掌握更加牢固,也能连类比较,延伸学习。

3.辨析运用,理解巩固

从上文分析不难看出,同源字学习综合了联系识字、对比识字、分类识字、组词识字和文化教学的多重优势,在实践中也令学生兴趣大增,教学效果比较明显。然而,为了所学得到巩固,必要的练习也是离不开的。学校可以调动教研组、备课组的资源,将高中教材涉及的同义多音字、音近同义词、通假字中的同源字、与学生熟知的简单字有同源关系的难字僻字,分类后整理成册。在此基础上可编制汉字学习的教材与习题,不断补充完善,以期做到科学实用。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设计编写辨别近义词、同源字连线或是找出同源字核心语义的试题,让学生思考判断,以温习所掌握的同源字知识,并增强自主判断和分辨字义的能力,做到举一反三。

————————

参考文献

[1] 王力.同源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 袁健惠.认知隐喻学视野下的同源词词源结构阐释.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3] 雷缙碚.从概念形成的角度分析同源词的词义联系.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4).

[4] 罗正坚.同源词与训诂.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9(4).

[作者:王志强(1975-),男,内蒙古和林格尔人,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宋丽霞(1974-),女,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人,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 刘永庆】endprint

猜你喜欢

汉字教学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浅谈零基础留学生的汉字教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试论怎样利用汉字中的文化因素进行对外汉语汉字教学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