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新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2015-01-14蒙广平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10期
关键词:版块新课程师生

蒙广平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各中小学都建成了校园网,绝大多数教室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或触摸液晶电视,初步搭建了信息化学习环境。新课程改革面临着信息化环境的挑战。基于此,我们依托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区域新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开发与应用的研究》,围绕新课程进行了平台自主研发和应用创新的研究。

区域新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是基于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室环境,为新课程教学提供支持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的软件系统(含高中版、初中版和小学版)。它由课程资源管理系统、课程教与学系统和网络教研系统组成。

区域新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开发的研究

1. 自主研发区域新课程网络教学平台

区域新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在Moodle系统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开发,满足了新课程学习领域、学科和模块的三级课程结构要求。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1)开发了单元格式课程。课程内容的呈现形式由一维扩展到二维,课程页面分页显示,缩减了页面的长度。

(2)增加了自定义版块。自定义版块内的资源和活动的设置与主版块完全一致,而且在课程中添加的数量没有限制。

(3)添加了思维导图插件。这个插件可以让Moodle动态展示由Freemind创建的思维导图。

(4)开发了“电子档案袋”版块。该版块为师生开辟了网络存储空间,可以将师生的个人资源分为共享资源和自我资源。

(5)融合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手机和数码相机等教学终端设备,发挥了教学设备的整体优势。第一,平台上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是依据各学科教学流程以网页形式展示,教师可以面向学生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笔取代鼠标对课程中的教学内容进行操作,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第二,平台支持任何型号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师生可以随时根据需要进行屏幕批注。第三,平台与手机和数码相机等教学终端设备有机融合,可以及时采集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如学生作品等,并以附件形式便捷地上传到平台上的学生作品展示区,师生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

(6)彰显了平台主题特色。平台的界面可以量身定做,便于突出平台主题特色。

在平台研发中我们坚持“研发为了应用,应用促进研发”的原则,在应用中不断丰富平台功能,使平台日趋完善。

2. 制定平台课程页面的排版设计方案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提出了区域新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课程页面的排版设计方案,包括课程版块页面布局的设计方案、课程首页的设计方案和课堂教学流程页面的设计方案。

(1)课程版块页面布局的设计方案

为了给课程内容留有足够的空间,我们提出将课程各种版块元素都调整到课程左侧,依次为课程目录、资源与活动、教学论坛、课程标准和计划、专题教参、相关网站链接、学科百科名片、电子档案袋、课程目录(我的课程)、在线用户等,其中大部分版块是利用平台增加的自定义版块开发的。具体版块方案如下。

第一版块是课程目录。课程目录以可折叠的方式呈现课程的章节目录,点击任意一节即可进入该节的教学内容。

第二版块是资源与活动。资源与活动包括资源、测验、讨论等内容。

第三版块是教学论坛。教师可以围绕课程的某一个教学问题进行相关的讨论。

第四版块是课程标准和计划。

第五版块是专题教参。专题教参包含学科教师从期刊和报纸中精选加工的电子教学参考资料。

第六版块是相关网站链接。相关网站链接是链接与本学科紧密联系的学科网络资源。

第七版块是学科百科名片。学科百科名片是利用平台提供的词汇表而自定义的版块,可以为学生提供课程学习中的相关词汇,还可以提供相关的背景信息等。

第八版块是电子档案袋。电子档案袋实现了师生自我资源和共享资源的分类管理。师生还可以对共享资源发表评论。

第九版块是课程目錄(我的课程)。我的课程存储了用户近期浏览过的课程名称,具有导航作用。

第十版块是在线用户。在线用户主要呈现五分钟内学习该课程的用户,师生可以了解彼此在线情况,并可以选择其中的用户进行“消息”交流,使用方法就像用手机发送短消息一样。

(2)课程首页的设计方案

课程首页一般包括五项内容。

第一项是课程标题。包含课程题目和能够表现本课程主题的标志性动画或图片(尺寸一般为710×180Px,大小在100K以内)。

第二项学习导读。引领指导学生阅读的内容提示。

第三项学习目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

第四项知识框架。用思维导图软件制作的本课程的知识框架。

第五项相关资源。相关资源是运用平台所提供的模块“显示文件目录”,将本课程的所有资源按照章节清晰地呈现出来。

(3)课堂教学流程页面的设计方案

课堂教学流程页面一般包括两大项内容:本节课的题目和能够表现本课主题的标志性动画或图片,尺寸一般为710×180Px,大小在100K以内;基于区域新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流程。

区域新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的研究

1. 共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平台的应用改变了教师使用单机管理数字教学资源的方式,平台以科目模块为主线,帮助教师积累、整理和入库那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创作和生成的资源,从而把零散的课程资源集中起来,在校内和区域内共享。课程资源包括预设资源、生成性资源和网络链接资源三大部分。

(1)预设资源是根据课程学习目标的具体要求,由教师与学生共同预先制作、上传到平台中的资源,其中包含教师制作的微课资源。

“预设资源”可以迅速达到教师和学生共同创设情境的目的,帮助学生完成课程的学习任务。“预设资源”在平台中有唯一的地址,可以通过平台的链接功能实现重复调用。

(2)生成资源是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创作和生成的资源。它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即时生成的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其中,包含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和质疑争议中产生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过程性资源和作品(如主题的讨论、习作的发表、作品的提交、作业测试、错题记录等)。

“生成性资源”是一种珍贵的教育资源,是师生、生生相互交流中思维融合、碰撞而闪现的智慧火花。教师通过对生成性资源的整理与归纳、对比与分析,可以及时了解学情、有效教学;学生通过对生成性资源的浏览与比较、思考与交流,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有效互动。

(3)网络链接资源主要包括在线工具书和与各学科学习内容相关的网站信息。

“网络链接资源”是预设资源的拓展补充,学生在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阶段,可以充分利用“网络链接资源”的导航指向,尽快寻找到有用的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

在课程资源的建设中,我们坚持整合和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加强了资源的共建共享。

2. 形成基于平台的教与学模式

(1)普通多媒体教室环境下一对多教学模式

第一,课前教师整理上传资源,组织在线调查,实施网络前测;学生网上预习先知,了解重点难点,上传学生作品。

第二,课中教师讲授指导答疑,点评学生作品,引导反思提升;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生生互动交流,完成达标检测。

第三,课后教师网上辅导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实施差异教学;学生依托平台拓展,复习梳理知识,提交网上作业。

在普通多媒体教室环境下,由于使用的是交互式电子白板或液晶电视,这就要求师生在呈现文字、图片等信息时要保证所有的学生能够清晰地观察。以制作幻灯片为例,建议文字标题的字号不低于40Pt,正文句子的字号不低于36Pt,说明性文字的字号不低于32Pt,辅助性文字的字号不低于28Pt;所选图片的分辨率大于1024×768Px,容量大小保证在1M以上。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可以通过手机或数码相机对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如课堂练习作业、学生的作品等进行采集并上传到平台,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或液晶电视对学生的练习作业或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从而促进师生和生生的有效互动和交流。

(2)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的一对一教学模式

第一,课前教师整理上传资源,组织在线调查,实施网络前测;学生网上预习先知,发现薄弱环节,了解重点难点。

第二,课中教师讲授指导答疑,实施论坛互动,引导反思提升;学生上网自主探究,生生互动交流,人机互动反馈。

第三,课后教师网上辅导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实施差异教学;学生依托平台拓展,复习梳理知识,提交网上作业。

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由于学生人手一机,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更应充分发挥平台所提供的讨论区和测验功能,加强人机交互、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3. 生成基于平台的教学流程

以高中语文为例,其新授课的教学流程是:课标解读→学习目标→课前预习→整体感知→探究质疑→检测反馈→拓展延伸。

其复习课的教学流程是:考纲解读→学习目标→复习回顾→例题解析→巩固练习→反思提升→相关资源。

又如,高中物理讲评课的教学流程是:自查自纠→合作交流→问题汇报→教师点拨→梳理巩固。

再如,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流程包含:活动背景→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几个环节。

4. 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1)学习目标源于学生

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般是教师制定学习目标,同时把教授的知识收集整理好,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在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自始至终都是学习的主体。例如,在“课前预习”环节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讨论区功能对学情进行充分的调查,然后针对学生反馈的情况制定学习目标,确定学习重点和难点,保证课上的每一项学习内容都是针对学生学习的起点而设计的。

(2)学习资源出自学生

在传统的教学中,大部分生成性资源都是学生口述或书写在纸质材料上,资源不易保存,也不利于学生间的相互交流。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帮助师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学生课前可以将搜集来的信息提交到平台上交流、讨论,课中的所有生成性资源更是源于学生之思,出于学生之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及时有效,培养了学生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3)学习活动属于学生

在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中,每一个学习环节的学习活动都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语文教师在讲授“端午的鸭蛋”这节课时,在“局部研读品味语言” 、“学以致用练笔反馈”和“学习盘点总结提升”等环节中,每一位学生都能借助平台的讨论区功能充分自主地探讨学习话题发表个人观点,一次又一次地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总之,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中,学生们依托平台自主学习,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到了技能和方法,培养了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研究的反思

区域新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应遵循如下原则。

1. 网络教学平台与校内学习环境相适应原则

教师可根据学科内容和学习目标,选择多媒体教室环境或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人手一机)实施教学,其中后者更适合讨论、展示和检测,教师要考虑两种环境下学习資源的呈现和教学策略的设计问题。

2. 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原则

目前,普通中小学师生共处一个校园,面授还是当前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我们既要发挥网络教学中,交流互动的广泛参与性、检测反馈的及时性和学习资源的可重复观看性,又要发挥传统教学中优秀的东西:如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教师和学生的语言表达示范和训练,学生集体之间的相互观摩、模仿、学习、评价的氛围。

3. 网络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原则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强调和注重情境、问题、学习资源、协作、互动、交流、引导、帮助等教学策略的设计,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网络教学中,完全让学生放任自流地自主学习是不可以的,教师仍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注:本文是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区域新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开发与应用的研究》(课题批准号DJB11180)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版块新课程师生
每章一练之“反比例函数”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科学与社会》“STS研究”版块2021年征稿启事
加大对“无抗”、“替抗”的产品的研发,润盈明年要在中草药版块再度发力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麻辣师生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拾起遗落在祖国版块上的明珠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