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支持的“三三六”学习模式改进研究

2015-01-14王宁陈威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10期
关键词:旧物元认知共同体

王宁 陈威

“三三六”模式及其待商榷的问题

“三三六”模式是山东杜郎口中学通过长期实践摸索出来的独具特色的自主学习模式,“三三六”具体指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个特点;预习、展示、反馈三个模块;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六个环节。它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特色,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教师仅用极少的时间进行点拨,因此也被称为“10+35”模式(教师讲解少于10分钟,学生活动大于35分钟),或 “0+45”模式(教师基本不讲)。由于该模式形成了一套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式和程序,在全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以下问题还待商榷。

一是“三三六”模式采用“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教学理念,似乎学生只要认真阅读和讨论就能获得知识和提升能力,似乎通过合作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其间缺少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过程指导,也就是缺少如何从不懂到懂、从浅到深、从错误的到正确的、从“共识”到“见识”、从“常识”到“专业”、从“经验”到“科学”的转化过程[1]。这需要教师在有效的时间内进行恰到好处的指引,需要教师对课堂节奏进行及时的调控。此外,有效的自主合作学习一定要建立在学生真实的认知起点上,基于学生自我的独立思考和个性化见解,这就需要提升学生的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能力。

二是从该模式“10+35”或者“0+45”的时间安排上可以看出其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重视。但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在信息化大背景下,我们应该转换“课堂中心论”的思想,充分利用学生课下时间,使学生的精神和思想成为有源之水。还要注意的是,教师讲解的10分钟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责任少了,如何在10分钟之内最大化学生收益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信息技术支持的“三三六”学习模式设计

为有效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三三六”模式学习,笔者认为有必要从提供元认知支持、开展信息化的教学设计入手,解决上述问题。

信息技术支持的“三三六”模式活动模型包含教学设计、学习过程以及元认知视角下的信息技術支持(如下图)。

需要说明的是,信息化环境中的学习涵盖课上和课下的所有学习时间,教师应做好资源、导航、交互、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和认知、技能、情感、反思服务,同时也要做好对当前学习状况的评估、引导学习策略的运用并加以调控。下面,对几个关键环节进行解释和说明。

1. 元认知

元认知是指“反映或调节认知活动的任意方面的知识或者认知活动”(J.H.Flavell,1981),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及调节,其核心是对认知的认知[2]。元认知监控与调节对自主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包括计划、执行监控、评价与反馈三个环节。

2. 服务意识

王晓晨[3]将学习服务分为显性和隐性服务两种,包含三个层次:一是提供必要的技能支持和认知支持,辅以情感支持,确保学习顺利开展;二是在学习者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基础上,提供丰富的情感体验,丰富其学习体验;三是在拓展具有深度和广度的认知和技能支持基础上,增强反思支持,促进深层次学习。具体来讲,点评、答疑、要点回顾、思维训练、必备技能辅导等教师日常做的属于显性服务,学习提醒、选择学伴、不良情绪控制、高阶思维的鼓励、习惯形成、任务及计划的制定、分享技巧等就属于隐性服务范围。

3. 学习共同体

建立学习共同体是满足学习者的自尊和归属需要的重要途径。我国学者赵健[4]认为“学习共同体是一种关于学习和学习者的社会性安排,它提供给学习者围绕共同的知识建构目标而进行社会交互的机会,以活动为载体的社会交互中蕴涵着多种层次的参与:边缘的和核心的,在场的和虚拟的”。WikiPedia[5] 认为“学习共同体是由一群有着共同价值观和信念的人组成,他们共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钟志贤[6]认为学习共同体是“为完成真实任务或问题,学习者与其他人相互依赖、探究、交流和协作的一种学习方式”。三位学者分别代表了三个水平的共同体,即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所涵盖的学习目标、参与特征、交往特征都不同,课堂与学校为微观和中观的学习共同体,学习型社会为宏观学习共同体。

学生共同体中,学生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建构知识、分享知识。在沟通交流中,学习者可以看到不同的信息,看到理解问题的不同角度,而这又会促使他们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想法,重新组织自己的理解和思路。

教师共同体中,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是一种趋势,采用线上研修和线下研修相结合,教研和培训相结合,从阅读学习、专家引领、示范展示、互动交流等形式,转向更广泛的集专家、教师、学生甚至是家长共同参与的互动交流研修方式,形成中观并走向宏观的学习共同体,从社会的各个角度来审视教育、教学方面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及综合素质。

4. 学生差异考虑与目标内容设置

自主学习的目的在于提高每位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必须考虑学生的现状与兴趣,设置差异化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师与学生除面对面接触以外,还可以通过微博、博客、邮件等形式把握学生的特征,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

5. 任务驱动

任务或问题是学习目标的情境化体现,围绕一个完整的问题或任务设计、安排教学,使学生成为问题(任务)情境中的角色,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学习与问题(任务)相关的知识,深入地理解、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或技能。

6. 动机与兴趣激发策略设计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越是贴近生活的主题,越能使学生产生共鸣,引发学生的兴趣。选题恰当,将课程内容与生活实践、社会发展密切结合,尽量给学生创造亲自动手、动脑、动口、动笔、展示的机会。

7. 开放的学习环境和活动设计

教学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特别是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更要以开放的思维思考整个教学过程,使得学生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化的学习,以探究和解决各种问题。自主学习活动形式主要有:阅读理解(包括印刷资料、电子资源)、分析、综合、问题解决、评价等。合作学习主要有: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形式。

8. 发展、激励的评价机制

面向自主学习的评价应当变革为从多个维度、不同视角去评价。比如,知识的掌握程度、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情况、学习的态度(突出学生自我在时间维度上的比较)、对合作学习的贡献、作品(论文、实验报告、反思、PPT演示文稿)等。

《服装梦工厂》教学案例

本案例选自7年级综合实践课“创意环保服装”主题,分为《服装梦想menu》、《环保服装DIY》、《我的环保show》三部分,旨在使学生了解基本的服装设计知识,学习一些简单的服装设计制作方法,并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1. 课前:《服装梦想menu》

环境:多媒体教室、图书馆、网络资源。

活动过程:(1)围绕主题,自愿地结合成小组,做出小组分工安排,展开各组讨论,确定本小组的设计主题,并一同了解服装设计的有关知识及环保生活的重要性,教师可辅助学生完成小组活动。(2)试着设计出能够体现本小组特点和主题的旧物改造方案,并一同寻找材料,了解材料性能。(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各种方法与途径开展探索研究活动,并做好记录整理。

2. 课上:《环保服装DIY》

课上活动分为四个环节——

“说出我梦想”环节:(1)通过一小段视频强调旧物改造的活动主题。(2)教师引导学生汇报前期小组活动成果,并介绍本组旧物改造方案。学生汇报后,教师与学生分享自己的设计,进入改造方法学习。(3)教师现场演示旧物改造的基本方法,并与学生一同感受几种常见服装材料的性能,同时师生共同总结旧物改造的基本方法。

“打造我梦想”环节:(1)学生进行本组旧物设计改造,教师个别指导。(2)学生整理作品,模特试穿并修整作品,教师个别指导。(3)通过师生畅谈,共同学习简单服装展示的方式与方法,最后整理作品。

“展示我梦想”环节:(1)各小组模特展示旧物改造后的作品。(2)模特走到学生中间,学生在模特的号码牌上贴上自己的选票,评选出本场人气王。(3)教师转变身份,作为记者采访获奖小组和个别学生,请他们谈谈活动感受。

评价总结、活动拓展环节:学生到“服装梦工厂”的网络空间交流自己以后的服装设计作品。

3. 课后:《我的环保show》

活动过程:(1)设计制作出富有个性的旧物改造作品。期间可以与有旧物改造经验的亲人、朋友、同学进行交流,并有针对性地请求其指导。(2)作品上传到“服装梦工厂”空间,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分享这份快乐。

4. 案例分析

可以看出,教师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灵活的组织实施和信息技术的支持,无论是课程的容量、师生的关系,还是教学的效果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出以下亮点。

形成了学习共同体。教学中,学生分为原始人、苏格兰格调、动漫cosplay、魅力新疆、法官梦五个小组,形成由志同道合的学生、教师、家长、服装专家组成的中观学习共同体,通过阅读书籍、查找网络资源进行服装设计知识的学习,动手制作以废旧报纸为原料的服装,最后全班展示和反思。

学生差异考虑与目标内容设置。三个主题需要不同类型同学的配合,查找资料、动手制作、总结、肢体语言的展示、声音特效的搭配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设置不同的学习环节,使得小组每位成员都能参与进来并有成功的体验。

开放的学习环境和活动设计。《服装梦想menu》在课余时间完成,教师为学生提供服装设计的基本常识和几种常见服装材料的性能,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再进一步充实。《环保服装DIY》在劳动技能中心完成,重在实践操作。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简易服装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方法,从实际操作中感受服装构成的原理,思考服装的多样性,并能解决一些创作困难。《我的环保show》主要是学生自主选择适当的课余时间完成,学生把已知的知识和实践方法融会贯通,自主创新,有个性地改造其他旧衣物,并在活动空间中展示成品,交流经验。

发展、激励的评价机制。教师利用评价表格,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所做、所得、所思,同时教师参与学生活动,走到学生身边,随时给予建议。学生则是自我评价、团队评价、整体评价相结合,在他评和互评的过程中找到自身缺点与改进方向。

素质教育的终极目的是造就终身爱好学习的自主学习者,全面提升学生自由发展的潜能,使学生获得和谐、有个性的发展。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三三六”模式教与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必须有一系列隐性和显性环节的配合与支撑。对于如何挖掘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有效开展自主与合作学习,提升教师专业发展都是一直需要考虑的教学热点问题。在此,笔者期待更多的相关讨论和研究。

注: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项目编号:JG14CB045)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辽宁沈阳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辽宁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学生劳动技术中心)

参考文献

1 余文森.杜郎口模式也需完善与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0年9月24日第007版.

2 D.J.Hacker.Metacognition:Definitions and Empirical Foundations[A]. In D.J.Hacker & A.C. Graesser(Eds.).Metacognition in Educational Theory and Practice[C].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98:165-191.

3 王晓晨,黄荣怀.面向非正式学习情境的移动学习服务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6):16-20.

4 赵健.学习共同体的建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8):24.

5 wikipedia.Learningeommunity[EB/oL].httP://en.wikipedia.ozwikszGroupleamin;,2005-7-l.

6 鐘志贤.知识建构、学习共同体与互动概念的理解[J].电化教育研究,2005(ll):22.

猜你喜欢

旧物元认知共同体
基于元认知的数学焦虑研究
旧物,可以不是断舍离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围头新娘述心声 旧物展示两岸情
巴啦啦,旧物大变身
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旧物招领:“废品”蕴藏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