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高分值难解语文教育困境

2015-01-14凌宗伟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4年10期
关键词:语文学科高考

凌宗伟

【摘 要】 语文学科增加分值,表面上看来是积极回应了高考改革的呼声,重视母语教育,提升学生的整体人文素养,但实质上并未抵及高考制度给当下教育带来困境痛点,不是改革的根本之举。

【关键词】 高考;语文学科;增加分值;教育困境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 (2014) 28-0032-02

最近各地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所进行的高考改革方案纷纷出台,但基本上没有跳出“标准化精英教育”的思路——在高考科目和分值上做文章。特别是语文学科增加分值,表面上看来是积极回应了高考改革的呼声,重视母语教育,提升学生的整体人文素养,但实质上并未抵及高考制度给当下教育带来困境痛点,不是改革的根本之举。

一、语文学科增加分值和当下教育困境没有必然联系

各地高考改革方案中,一方面增加语文学科分值,另一方面又违心地寻找到学生负担较重以及传统国学萎靡等教育困境的“替罪羊”——英语学科。很多人觉得,中国学生学英语不仅学习负担重,而且几乎是无用功。真正要提升的英语能力,大多都不是学校教的,还需要去社会培训机构“淬炼”!王旭明先生也提出“废除小学英语教学加强国学教育”的观点。也许他们各有自己的道理,但是这样的命题似乎是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的。

学校英语课时减少了,学生的负担就一定可以减轻了吗?通过弱化英语来迫使学生重视汉语的行为,这属于治标不治本,不会改变我国教育中存在的根本问题。语文分值增加,语文课时也会随之增加,这样只会增加语文教师的课业负担。因为课时这么多,教师只会去应付,拼命找复习资料打印、复印给学生考,考了批,批了再考。把英语打入高考“冷宫”,由社会考试机构来替代考核,可以“一年多考”等措施的确为学生增加了机会,然而也会给学生带来更多负担,不仅是课业负担,还有经济负担。笔者认为多考只会拉大农村与城市的差距。农村的孩子经济条件够不上,考一次已经承受不起,更何况多次考试呢。

不学英语了,国学就一定会兴盛吗?大国的国民,如果只是保住我们引以为豪的国学,我们真的可以融入地球村吗?在今天,世界科学领域里,只有极少部分的东西属于中国人的原创,这是一个不争的实施,若这些国家精英与研究者要从事研究和发明,仅靠翻译过来的“二手货”“三手货”是不可想象的。即便是研究我们的母语,如果没有外语的比照,恐怕我们也无法深刻了解我们的母语的特质与价值。比如,在我们的语境里“批判”一词更多地带有明显的否定意味,但放到英语和拉丁语里,它更多地指向理性分析。若无外语基础,概念都搞错了,研究越深恐怕会是谬误越多。看看那些国学大师,哪个不是学贯中西,通晓多种语言的?从长远来看,如果真的使我们的学生英语能力大幅下降的话,我国年轻人在全世界的竞争力就会处于劣势,因为英语毕竟是打开国际大门的第一关。作为操改革之舵的决策者,不应当一味迎合某种狭隘的民族情绪,将改革之船驶向宏大的幻想,须围绕孩子的身心的健康与生命的生长来考虑。

二、指向分值的语文高考改革不能抵及教育困境痛点

如果说课改是教改的灵魂,显然指向分值调整的改革就不可能触动这个灵魂。无论哪国语言,都是一种交流工具,也是一种思维媒介,只有使用才会娴熟。可是我们的教学与考试考虑的却不是使用,而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与选拔。 我们的问题就在与我们用了一套“标准化精英教育”的方式来对待所有的受教育者了。从全球化视野来看,高呼一刀切地废除小学英语教学除了能够吸引公众眼球,恐怕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英语一年多考,除了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经济负担,恐怕也未必可以赢得世界名牌大学的青睐。在美国,有一个真实的案例,有一个学生考SAT成绩几乎满分,报考很多大学无人录取,第二年又复习再考,分数更接近满分,然而一所知名大学拒绝的理由是:“ 如果你认为你去年的分数还不足以被我们录取而今年争取更高的分数的话,这正是我们不录取你的原因”。毋庸讳言,为招生的考试其功能就是选拔,而不是水平测试。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自然就要关注考生的方方面面。上面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大学招生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志愿者活动、由平时成绩构成的GPA、学生的自荐信、学校的推荐、特长、SAT或者ACT成绩、高中选修的课程、种族比例等,这些非结构化数据构成的学生背景。

我们的高考似乎在这一点上显得不伦不类,既是为选拔的,又是兼顾水平测试的。这种界限混淆的考试,加上种种有形与无形的力量搅合在一起,将高中教学引向了教学目标的含混不清的境地。目标的含混不清,必然导致教学指向的左右摇摆,处于目标摇摆的教学带来的问题就是当哪一方力量强大的时候,目标就朝哪一方偏转。因为我们的大学招生就是凭一张高考试卷,就使得我们的基础教育的各科教学,自觉不自觉地受“应试教育”的胁迫,紧跟高考“指挥棒”,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高分就怎么教。语文教学自然也逃不脱这样的“必然”:不管学生还是教师,不再关注语文素养的提升,而是沉湎于解读应试的阅读以及作文的高分密码,于是阅读教学成了语文术语讲解,作文教学催生了宿构、抄袭、套写等不良风气。 更为可怕的我们不知道是看不到,还是不想看这样的教学带来的后患:缺乏系统的阅读、写作训练形成的基础的表达能力和功底的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遭遇的捉襟见肘——大学生、研究生写不出像模像样的文章;在公开场合不能离开文稿表达观点或者让人不知所云。

我们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一旦我们奴性地把解决语文教育困境的重担寄托在指向分值的高考改革上,通过“应试”来摆脱“应试”,必然遭遇语文教育的灭顶之灾!

三、语文高考改革的出路应该指向真正意义上的人

在日益浮躁的教育生态下,我们需要的是要静下心来,思考教育和语文教育的使命所在——教育它作为一种事业,一种培养、培育生命的事业,绝不仅仅是为了培养考试的工具和机器的事业。语文不仅是工具和载体,更是人的生命和精神活动,是作为人生命体验与提升的文化表征。因而,语文学科的高考改革要从关注人的生命生长的高度,在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生命的色彩,而不只是教会学生应试。语文教育首要的是要让学生肯读书,想表达。阅读可以使我们开阔视野,丰富阅历;阅读可以触发联想,产生灵感;阅读还会使我们发现不足,调整方向。表达可以厘清思路,清醒认识;表达可以丰富想象,分享思想,涵养生命,认清道路。

(编辑:刘金华)

猜你喜欢

语文学科高考
语文学科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手段
如何在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论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开发幼师语文校本教材的原则探析
高考物理新动向——逆向分析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