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下《习作4》“记一次实验”教学实录品评
2015-01-14袁少华钱锡铭
袁少华 钱锡铭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魔术般的实验。想看吗?
生:想。(师出示名言,生齐读)巴甫洛夫说:观察、观察、再观察。伽利略说: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
师:感谢两位大师的指点。接下来请擦亮你的眼睛,这是托盘。这是塑料杯。(拿过塑料杯,透过杯子面向大家)看得见吗?
生:能看见,这是一个透明的塑料杯。
师:拿出硬币。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吗?
生:想。
师:采访之后更精彩。下面我来采访一下,你刚才看到了什么?
生:老师一一展示了今天课堂上要用到的实验器材。
师:你此时在想什么呢?
生:这么简单的器材,能做出什么样的实验呢?
生:今天是4月2号,又不是愚人节,老师不会想愚弄我们吧?
师:想得非常好,你能再加上时间、地点、人物连起来说一下吗?(生答)
师:恭喜你,你已经掌握了一种作文开头的方法。
【评析】做实验之前,先让学生检验实验器材,很自然地引发了学生的好奇:这么简单的器材,能做出什么样的实验呢?调足了学生探究的胃口。但教师不忙做实验,而是进行了现场采访,引导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用连贯的话表述出来,并告诉学生这是一种很好的作文开头方法。可以说是欲扬先抑。作文开头方法的引领,让学生在情境中习得,没有一点刻意和负担,这是生活作文的理念。
师:做这个实验,需要两位助手,谁愿意?(两生上)
师:实验开始了,老师先在托盘上放一枚硬币,然后用一个透明的杯子压在硬币上,注意杯口朝上。此时从侧面看,你能看见硬币吗?
生:能。
师:接下来将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向杯中倒水,拿着托盘行间走动一圈)你还能看见硬币吗?
生:硬币没有了。
生:(努力揉眼)这是真的吗?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师:实验继续进行,奇迹再次发生,你看到了什么?想说点什么吗?
生:硬币又出现了。
生:这怎么可能?老师,你是怎么做到的?
【评析】让两位学生当代表上前观察、校验,学生身临其中,好奇心陡然上升。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与两位学生代表的对话,更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让气氛浓厚。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亲自体验一下这个神奇的实验呢?
生:想。
师: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实验的步骤。(课件出示实验步骤,请一生读)
师:实验器材老师已经帮你们准备好了,下面请各小组在组长的安排下完成实验。(生做实验,师巡视)
师:同学们,实验做好了吗?现在我想请同学们说说你们是如何做这个实验的?(生汇报,略)
师:如果仅说实验的主要步骤,就像一个大树只有树干,却没有枝叶,光秃秃的,好看吗?现在我们来给它“添枝加叶”。可以加一些什么呢?
生:实验时同学的动作。
生:我们的神态表情。
生:我们说的一些话。
生:我们的心理活动。
(生练习给实验步骤“添枝加叶”)
【评析】学生按步骤做了实验,他们最想知道实验的结果。所以,汇报多集中在这一方面。这时,教师及时点拨:光秃秃的大树,好看吗?我们来给它“添枝加叶”。因为这毕竟是一次习作指导,不能让学生脱离实验,一句“可以加一些什么呢?”及时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很快就有了选择的切入口: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学生就有方向,有内容可写了。从下面学生的描写来看,真的让实验生动起来,而不仅仅只是原来的好奇。
师:同学们,刚才老师行间巡视,发现你们都写得很认真,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暂时先写到这儿。下面就请你们把写好的部分跟大家交流一下。
生:实验开始了,我们将事先准备好的清水倒入杯中,随着流水的不断注入,我的心也扑通扑通跳个不停,我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那一刻,我感到周围的空气都凝固了,每个人都屏着呼吸,凝神地期待着下一刻将要发生的事情。奇迹出现了,硬币消失了!“哇——”“太神奇了!”“真是不可思议!”周围像炸开了锅似的,同学们发出了惊叹声。接着我们又进行了下一个步骤,轻轻地慢慢地往碟子里加入清水,那枚消失得无影无踪的硬币又出现在我们眼前。我的脸兴奋得快要红了。一向聪明的我满脑子都是问号,真是奇了怪了,好好的一枚硬币,怎么就一会儿消失,一会儿又出现呢?
师:这位同学生很好地把自己当时的心理变化描写了出来,而且还善于抓住环境描写来衬托,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生:实验开始了,我首先检查了一下器材,确定没有问题后,才小心翼翼地将杯子压在硬币上,生怕它跑了。然后,我开始按老师所说往塑料杯里加水。这时,奇迹发生了!那枚硬币竟从一开始的清晰可见变得模糊不清,最后完全消失了。我疑惑不解,站起来从上面看了看,硬币像安安静静的小娃娃正“睡觉”呢!我虽百思不得其解,但也没停下实验的脚步,向托盘里加水,神奇的一幕再次出现了,硬币居然又出现了,周围的同学因这一“奇观”而瞪大了双眼,张大了嘴巴。
师:这位同学抓住动作,描写了他的实验过程,特别将实验的细小变化描写了出来,让人感觉神奇。
生:我怀着一颗好奇的心情,小心翼翼的用杯子压在硬币上,慢慢地往杯子加水。什么?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硬币竟然凭空消失了,我下意识地望了望四周,以为有哪位法师用“移空取物”将硬币给偷走了。我抑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边说边将杯子移开:“不可能吧,我来瞧瞧!”此时此刻,这里的硬币像一个乖宝宝,躺在盘子里,正对我说:“我很乖吧,一直在这里。”我周围的同学个个都抓耳挠腮的,想知道其中的奥秘。
师:这位同学在描写实验过程时,语言和心理相结合,让人觉得硬币好像在与他捉迷藏呢!
【评析】教师的评点很到位,尽管三位学生的片段描写有相近之处,但教师抓住了他们的特色之处,很好地照应了前面所揭示的几个角度,也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描写同样可以很精彩。
师:刚才啊,我们是从侧面观察的,如果从上面观察呢?(生再做实验)由此你想到了一句什么样的诗。
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师:要想深入透彻地了解这个实验,除了要仔细的观察,还需要——
生:亲自实践。
师:正如刘向所说:“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实践。”(板书)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还记得筷子放入水中,我们会感觉筷子断了,这就是光的折射。这个实验也正利用了这个原理。其实啊,光就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当光遇到空气中的小水滴就折射出了美丽的彩虹,人们在沙漠中和大海上常常会看到一些幻影,称为“海市蜃楼”。现在明白了吗?用一个成语形容一下你们的感受。
生:恍然大悟。
生:豁然开朗。
师:实验做完了,请同学们谈一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生: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要学会仔细观察。
生:看事情和问题,不能单从一个方面看,要多角度思考。
师:不能盲目崇拜,要相信科学。
【评析】换一个角度看,常常会有创新。再次实验让学生们有了新的发现。教师顺水推舟,揭示其中秘密,并告诉学生要相信科学,这个实验其实是一种科学现象。学生从中的收获不仅是一次神奇的实验,更懂得了观察和思考。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可把它作为一篇文章的结尾。说到这儿,正文部分就已经形成了,可以先写实验前的各种准备,再写实验的主要步骤,最后写实验后的收获。“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拟定一个好的题目等于行文成功了一半。俗话说:“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画龙需点睛。”现在,请围绕这次实验为你的文章想一个题目吧。
生:一次有趣的实验。
生:一次神奇的实验。
生:非凡魔术师——光。
生:光的魔法。
师:生活中处处都有学问,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多思、多想,就一定能写出更多别出心裁的文章。
【评析】在课的结尾,教师仍不忘提醒学生注意文章的结构,指导比较切实,防止学生出现只重局部,不重文章整体的现象。而几位学生对习作题目的设计,可以看出这次实验给他们带来的震撼。
(作者单位: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小学部、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