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立足于“最近发展区”下的有效引导

2015-01-14张兴大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学习者支架

张兴大

“最近发展区”又译“潜在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与在他人指导下或在与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本文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据,认为教师在课堂引导教学活动中,需要以找准引导的“最近发展区”为前提,以搭建好引导的“脚手架”为途径,让学生在思考中突破“最近发展区”、掌握知识,从而使思维一直处于自我学习、自我验证、自我归纳的良性循环状态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正逐渐为广大教师所认同,许多教师正清晰地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需依据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出发点,通过开发智慧潜能提高其独立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健全学生主体性品质的根本目的。可是理论如何指导实践,理念如何融入课堂,实践细微之处值得诸多讨论。本文旨在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据,探讨实践之一——课堂引导。

一、“最近发展区”与引导的关系

“最近发展区”理论注重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及教师和社会互动等因素对学习者知识建构的引导作用。该理论强调了教育的社会互动性对学习者认知发展过程的主导性作用,揭示了教学的本质特征在于激发学习者形成目前还不存在的发展潜能。只有将学习者置于“由接近全知而又不能全知的境地”,教师的引导才会促进学生学习和心理的发展。

1.引导需要指向“最近发展区”

正因为“最近发展区”的客观存在,维果斯基就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提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通过创造“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的发展,这样才是“好的教学”。课堂引导仅仅依据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而不考虑学生的发展水平的需要,那么只能属于“重复教学”;同样,如果课堂引导只注重学生未来发展,却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水平,那么这样的“过度教学”也注定要失败。因此,教师在引导过程中需要掌握难度的跨度,设置合适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2.引导需要搭建“脚手架”

教学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但一旦准确地找到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就应该在“最佳教学区”搭建“支架”。“学习支架”来源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又名“脚手架”,它指为学生提供支持结构,帮助他们组织和理解知识形成过程。对于教师引导而言,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便是“教学最佳区”,在这个区域提供适当的学习支架能够更有效的帮助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获得潜在的发展水平,从而不断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高到另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通过支架(教师引导)的帮助,教师将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转移给学生自己(学习过程被内化),从而最后撤去支架。学习支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它始终存在于学习过程中,它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跨越“能”与“不能”的距离,帮助学生对于知识的意义建构以及思维的发展,如图2。

图2 学习支架帮助学生穿越最近发展区

二、如何找准“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客观存在的,其理论为课堂引导提供了依据,但它又以隐形的方式存在于每个学生的思维当中,因而如何找准引导的“最近发展区”就成为理论开始与运用的关键。

(一)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确定学生的两个发展水平: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既要寻找知识的最近“固着点”,更应关注知识的“发展点”,这样学生就便于将知识同化,将思维深化。从教的方面,教师是不断地创设“最近发展区”的过程。如图3:

1.了解学情,确定“固着点”

首先教师要系统把握教材,数学知识比起其它学科来更具有系统性、序列性、逻辑性,很多新知识都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师要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充分估计学生学习的真实起点,并将此作为引导的一个起点和依据。

其次教师要注意调查沟通,课前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前质疑提问,鼓励学生课前用纸条的方式质疑,提出问题,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困惑和不平衡,并依据这些疑问确定教学重难点及引导策略,最终突破重难点。

再次教师自己要重视对文本的解读,要站在学生的视角来处理教材,并由此来预见学生在学习时可能存在的困惑:例如哪个知识点比较难,哪些地方的思考价值容易被忽略。通过识别“惑在何处”到思考“如何解惑”,达到教学预设的目的,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此外通过考试、检测、作业、学生访谈、观察等辅助方式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情。

2.重视体验,把握“发展点”

引导的意义在于使每个生命感到新的成长与发展,它应该是师生交流互动和动态生成中不断推进的过程;它也应该是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动力状态消长变化的过程。要真正的把握学生的发展点,合理的确定学生可能达到的水平,就要关注学生课堂动态发展中的学习状态和表现。尊重他们的学习体验和个性特点,让每个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发展,在独立探索中成长,在自主发展中成熟。教师要想使师生之间的互动顺畅,不仅在课前要认真分析学生知识层面上、解决问题水平上的“最近发展区”,更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捕捉学生思想的能力,积极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的“最近发展区”,要用心捕捉和筛选学生学习活动中反馈出来的、有利于学习者进一步学习建构的生动情境和鲜活的课程资源,及时调整教学行为、教学环节。此外,在一些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上,教师要特别注意正确把握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对学生进行巧点妙引,让学生深入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式的探究性学习,从而使“最近发展区”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兴奋点。

(二)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从学的方面来看,图(3)表明对学生而言,引导就是不断地帮助他们完成心理“平衡—不平衡—平衡”的一个过程。如果教师能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通过提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对其进行引导,那么就能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触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奋点,打破心理平衡状态,把学生引导到最佳学习区。若学生所接触的内容正好符合自己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时,则他们便会因为问题得到解决而得到心理满足,同时产生新的心理需求,进而产生稳定和持久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界定引导的“最近发展区” 时,需要考虑引导的内容是否能让学生产生“满足—不满足—满足”的心理过程。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中,学生有如下的心理过程:平衡:通过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内角和的计算知道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学生认为这是一种理所当然;不平衡:通过教师引导“那是不是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学生的的心理开始不满足于现状;平衡:学生通过测量、剪拼、折拼得到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学生的心理才开始释然,得到满足。如此引导既能评估学生学情,又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将“引导”功能发挥的淋漓尽致。

三、如何搭建引导“脚手架”

教师需要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情境、合适的阶段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远离思维的平衡状态,跨越其“最新发展区”,从而使“最近发展区”蕴含的潜能变成现实的能力。为了减少教学的跳跃性,应该增设“脚手架”。教师在引导时设置学习支架以及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可以遵循以下几点:

(一)有趣性引导

有趣性引导是指在引导的支架设置中需要构建“有趣的课堂”。于漪老师也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该抓住导入环节,一开始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就像小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成功的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引导关键在于激活学生的“动情点”,将学生置于“心求通而未为达,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导他们跨越其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二)适时性引导

适时性引导是指要在学生恰需帮助时提供适合的引导支架,并在适当的时候撤出支架。课堂是动态的,课堂随机生成的信息往往与教学的预设不相一致,但又一步之遥,这时就需要教师巧妙地引申,让意外生成的信息迅速连接本课知识点,为我所用,从而继续引导学生到达“最近发展区”。

(三)其它引导方式

1.适度性引导

适度性引导是指学习支架应当有坡度,要给学生留有恰当的发展空间。一方面,学生站在支架上,必须经过自己的奋力一跳,才能达到目标;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达成学习目标。如此,“导之有度”的课堂将给予学生更多时间“自主探索”,让学生学之弥多,学而有趣。

2.个性化引导

个性化引导是指不同水平的学生需要不同程度的学习支架,对于水平已知的学生而言,任务的难度越大,教师引导的就越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内容及学习环境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引导方式。但是课堂中既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又要考虑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切勿以几个尖子生的情况代替全班学生的普遍实情。

总的来讲,引导的作用就在于支援学生以延伸它们的能力,是对学生解决问题和建构意义起辅助作用的概念框架。通过支撑作用,帮助学生的认知发展不断从实际水平提升到潜在水平,使学生顺利穿越“最近发展区”以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最终完成学习任务。

四、结束语

《学记》曰: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在数学课堂教育实践中,教师不但需要引导学生去享受数学五彩缤纷的变换与丝丝入扣的严谨,而且需要科学地引导学生穿越“最近发展区”从“实际发展水平”进入“潜在发展水平”,又从新的 “新的实际发展水平”引到“新的潜在发展水平”,如此循环往复,不断超越现有理解状态,达到自我学习、自我验证、自我归纳的良性循环中。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新坝中心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最近发展区学习者支架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基于“最近发展区”的班级内分层教学研究
论促进幼儿“最近发展区”的路径选择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的提问策略
星敏感器支架的改进设计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