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大学生自我控制研究述评

2015-01-14卢立平

科技视界 2015年7期
关键词:控制力控制能力量表

陈 辉 卢立平 郑 果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近年来,“自我控制”逐渐成为热门话题,其相关研究也呈增长态势。在中国知网以篇名检索“自我控制”,通过严格筛查,发现有相关文献642篇。其中,有关大学生自我控制的文献有53篇,仅占8.3%。大学阶段是人生的关键阶段,大学生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转型,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和实现人生价值,在这一阶段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应受到高度重视。而自我控制作为一项重要能力,对大学生而言,更应积极关注。本文拟通过对检索到的53篇有关大学生自我控制的论文进行介绍和分析,同时为后来者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1 自我控制的概念

自我控制是国内外学术界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有关它的定义也一直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界定。国外有关自我控制较早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的定义分别由Kopp、Rothbart和Block提出,三人分别从道德和亲社会行为、气质以及心理分析角度对自我控制进行定义。Kopp认为自我控制是个体按照社会期望行事的能力,包括顺从要求,延迟特定行为,以及根据他人的期望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Rothbart提出自我控制是个体抑制优势反应,而执行劣势反应能力。Block认为自我控制由控制和弹性两个维度构成。控制指个体认知、情绪冲动、行为和动机表达的阈限。弹性指个体能动的调节控制水平,以适应环境的限制与可能性,或为了取得能量并达到长期目标的能力[1]。

国内有关自我控制研究逐渐增多,对其概念的界定也呈现多样化。从国内大学生自我控制研究文献中可以发现自我控制的概念界定大体有三类:一是从不同角度切入重新定义。许毅认为自我控制是个体因为完成目标的需要而对认知、情绪和行为进行调节、控制和管理的心理过程[2]。李京肽提出自我控制是个体自主调节制止消极行为出现的过程[3]。相较于这两位研究研究者,于国庆和周建立提出了相对复杂、具体的定义,于国庆认为自我控制是以自我为主体,在生命圈、社会圈和宇宙圈组成的立体三维时空中,以个人身心和行为、外在环境和事件为对象,以实现个人、社会和宇宙外和谐发展为原则目标的,自我觉醒、自我规划、自我执行、自我评估、自我激励和自我校正的动态变化自组织系统[4]。周建立从控制的主体、控制的依据、控制的对象、控制的表现、控制的过程、控制的结果几个方面对自我控制内涵加以认识[1]。二是对自我控制特征表现进行总结归纳并以此为界定。李琼发现自我控制本质特征有两点:(1)自我控制是个体有意识控制冲动行为、抵制满足直接需要和愿望的能力;(2)自我控制的目的是为了执行能带来长期利益的目标指向的行为[5],谢静在硕士论文中也采用此定义[23]。肖婕敏对自我控制结果表现进行总结,得出以下几点:在意志行动中能自觉抑制冲动、克服欲望、延迟满足或奖赏、容忍挫折、调节情绪、制定和完成计划、约束自己的动作和言语等[6]。三是直接沿用国外界定。苏俊在文中界定自我控制就是沿用Kopp的定义[7];徐晓丹在论文撰写是重点采用Gailliot和Baumeister关于自我控制的定义:自我控制是克服个人冲动,无意识的、习惯反映的能力,它需要意识和努力[8];等等。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自我控制不仅是个体通过自我调节制止消极行为出现的过程,还是维持积极行为进行的过程,它是对思维和行为的综合控制过程。

2 文献检索情况

中国知网显示,中国学术界第一篇有关大学生自我控制的研究论文发表于1993年。在知网,通过严格筛查确定有53篇,其中博士论文2篇,占3.8%;硕士论文15篇,占28.3%;期刊论文36篇,占67.9%。

22年间,各年份发表的论文数如图1。由图可知,论文发表数量极不均衡,前11年间关注者甚少,相关文献发表仅有2篇,分别是1993年和1997年发表;后11年间关注者稍有增加,有关文献发表51篇,平均每年发表4.6篇,且通过观察发现其发表文献数起伏较大,基本呈波形,但总体来讲大学生自我控制研究还很不够。

对53篇文献进行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在22年间学者们从不同学科角度研究大学生自我控制,并发表论文。心理学角度研究的论文有29篇,占54.7%,其中,期刊文献19篇,而核心期刊文献只有4篇,《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和《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各2篇。由此可见,学术界对大学生自我控制的关注不够,同时,也折射出其研究视角的单一性,期望未来研究能有所创新和突破。

3 主要研究内容

纵观已有的大学生自我控制研究发现,其研究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大学生自我控制相关量表或问卷编制;大学生自我控制与其他因素间关系或影响的研究;大学生自我控制力特征及培养探究。

3.1 大学生自我控制相关量表或问卷编制

随着自我控制研究的兴起,相关量表的开发日渐增多,其中,大学生自我控制的相关量表或问卷也有所增多,如许毅、张大均编制的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问卷,问卷由五个因素构成,分别是思维自控、行为计划、情绪平和、行为执行和情绪化[2];谭树华、郭永玉对Tangney的研究编制的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量表保留了冲动控制、工作或学习表现和健康习惯三个维度命名,另外,还新增了节制娱乐和抵制诱惑两个维度[9];刘华强、王希华自主编制的大学生生涯自我控制问卷,此问卷包括控制效能、控制情绪、行动倾向、计划倾向和控制策略5个因子[10];欧阳益等编制了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量表,此量表分为网络认知自我控制力、网络情绪自我控制力、网络行为自我控制力三个分量表[11-12]等。这些量表或问卷多是为研究需要自编,采集的样本数量有限,信效度检验需进一步加深。

3.2 大学生自我控制与其他因素间关系或影响的研究

在检索到的53篇文献中有30篇是关于大学生自我控制与其他因素间关系或影响的研究,占56.6%。其中,关系研究有23篇,影响研究有7篇。通过查阅文献发现,与大学生自我控制进行关系研究的因子有14类,如生活满意度、心理健康、健康生活方式、网络成瘾、学业成就、问题行为等。其中,网络成瘾是研究涉及最频繁的因子,相关文献有5篇。多名学者在研究中表明网络成瘾倾向和大学生自我控制呈负相关,两者联系密切,并有预测作用。杜蕾指出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更多是一种情绪和行为问题,与认知关系不大[13],由此可见,帮助大学生抵制网络诱惑,减少网络成瘾,加强自我控制力培养是有效的方法之一,而在培养过程中尤其应注意情绪和行为自制力的培养。

对于其他因子与自我控制的关系研究,周广亚认为提高自我控制水平有利于生活满意度的提高[14];陶宇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显著正相关,有显著的预测作用[15];贺淑红等人发现藏族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与其问题行为之间存在显著地负相关[16];等。

在大学生自我控制与其他因素影响研究的7篇文献中,有4篇是研究大学生自我控制对其他因素的影响,分别是学习适应性、心理健康、大学生生涯适应力以及大学生学业欺骗。杜良美发现自我控制水平高的学生,其学习适应性也强[17];此外,自我控制不仅对大学生生涯适应力具有预测力,对冲动冒险和自我情绪控制具有影响,它还直接影响学业欺骗[1,18-19];另外,在其他因素中,均体现为与大学生自我控制呈正相关[20-22]。

大学生自我控制的影响因素众多,但相关研究相对较少,笔者认为此类研究不仅能深入探究自我控制对个体发展的价值,还能为培养自我控制能力提供良好的依据,因此,此类研究值得学者们倾注更多关注。

3.3 大学生自我控制力的特点及培养探究

对大学生自我控制力的特点及培养的研究相对较少,53篇文献中仅有9篇。大学生自我控制总体特征有4个方面:(1)大学生自我控制力不存在年级差异;(2)大学生自我控制力存在性别差异,同年级中女生优于男生;(3)家庭经济良好者自我控制力存在年级波动,大二时期显著低于其他时期;(4)独生子女的自我控制力在大学里持续提高,而非独生子女群体的自我控制力相对稳定[23]。针对特殊大学生群体,其自我控制力特征表现各不相同。如郭晓飞针对网络成瘾大学生自我控制行为进行剖析,发现成瘾大学生普遍存在自我控制行为缺陷[24]。张剑杰针对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自我控制能力进行研究,发现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自我控制能力总体水平不存在性别和生源差异,但存在年级差异,总体水平依次是大三、大四、大一、大二[25]。

关于大学生自我控制培养,修俊雅认为要有效的进行自我控制要注意遵循理解、尊重、宽容和信任的原则;要不断加强道德文化修养;要正确的对待自己[26]。而刘娜娜则从认知、情绪、意志和动机4个层面对自我控制进行分析,有针对的探讨其培养途径以及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27]。另外,李晓溪采用实验方法对大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控制能力进行研究,实验结果差异显著,证实元认知干预技术可有效培养大学生学习英语的自我控制能力,但是,对于不同类型学生其培养方式各有侧重[28]。大学生处在一个特殊阶段,其自制力特征与其他年龄段人大不相同,故其培养方法也应更具针对性,但是,目前相关研究十分薄弱,无法为大学生自我控制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4 大学生自我控制研究的评价及展望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对大学生自我控制的研究存在学者关注不够、研究内容和方法单一、实验研究严重不足以及理论探讨深度不够等诸多问题。在研究内容上,涉及面较广,但是,研究程度不均衡,偏重于大学生自我控制与其他因素的关系或影响研究,而忽略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培养与训练的研究;在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或问卷编制方面,虽然研究者较多,但取样数量有限,编制出的量表或问卷缺乏权威性,无法普及推广。在研究方法上,大学生自我控制的研究多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极少采用实验方法,在53篇文献中仅有1篇采用实验方法;调查法多采用自编量表或问卷,这些量表或问卷存在理论依据不明确,信效度不太高等问题。今后,开展大学生自我控制研究应该扩展研究内容、丰富研究方法,在量表和问卷编制和运用上应提高要求,争取编制出维度结构合理、信效度较高的量表或问卷。多尝试通过实验研究系统探讨提高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途径、策略,为高校有效地推进心理咨询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促进大学生自我控制力发展。

[1]周建立.自我控制、欺骗机会和欺骗态度对大学生学业欺骗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8.

[2]许毅.病理性网络使用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研究[D].西南大学,2006.

[3]李京肽.理工科大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控制与焦虑之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13.

[4]于国庆.大学生自我控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5]李琼,黄希庭.自我控制:内涵及其机制与展望[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8(2):41-50.

[6]肖婕敏.大学生道德敏感性对道德脱离、自我控制的实证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1.

[7]苏俊.大学生情绪与自我控制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8]徐晓丹.手机成瘾大学生自我控制缺陷及其机制[D].西南大学,2014.

[9]谭树华,郭永玉.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的修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05:468-470.

[10]刘华强,王希华.大学生生涯自我控制问卷的编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3:122-126.

[11]欧阳益.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量表的编制及相关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09.

[12]欧阳益,张大均,吴明霞.大学生网络使用自我控制量表的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01:54-58.

[13]杜蕾.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3,08:990-991.

[14]周广亚.大学生自我控制、学习适应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1:1394-1396.

[15]陶宇,梁征然.大学生自我控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学理论,2013,23:289-290.

[16]贺淑红,马慧芳,马海林.藏族大学生情绪调节与自我控制能力的关系[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2,04:205-208.

[17]杜良美.大学生自我控制对学习适应性的影响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8,04:105-106.

[18]朱千,潘贵书.医学院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01:111-114.

[19]刘华强.自我控制对大学生生涯适应力影响的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2.

[20]张剑杰.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习自我控制力的影响[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2:240-242.

[21]谢静.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3.

[22]潘宗秋.学校管理与提高大学生道德自我控制能力的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6:25.

[23]易洁美.大学生自我控制力的现状调查及其与健康生活方式和情绪的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13.

[24]郭晓飞.网络成瘾大学生自我控制行为特点剖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4:111-114.

[25]张剑杰,包卓利克.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自我控制力的特点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06:88-91.

[26]修俊雅.大学生的“自我控制”方法浅谈[J].道德与文明,1993,03:30-31.

[27]刘娜娜.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培养探究[D].山东大学,2010.

[28]李晓溪.大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控制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控制力控制能力量表
运动干预对自我控制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灵活多变,有着惊喜的细节重播和控制力 Starke Sound(史塔克声学)AD4.320 4声道功率放大器
太极拳和慢跑锻炼对老人静态姿势控制能力影响的研究
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体育锻炼对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国有大型建筑企业控制力系统诊断研究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
PM2.5健康风险度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