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2015-01-13赵剑锋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命题作文高考作文想象

赵剑锋

摘要: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除了书本上的知识外,我们还应当让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籍,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把阅读中见到的精彩片断、优美词句、富有哲理的内容等摘抄下来,作为他们今后写作的材料储备库。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4-0425-01

1.分析近几年来高考作文的变化趋势,以不变应万变

1.1高考作文类型的变化。先是命题形式的改变。近几年来,高考作文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材料作文、全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漫画作文等。高考作文由单一的命题作文,转向多种形式作文。高考命题先后出过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给范围自由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等,这样增加了猜题、押题的难度,也增加了考生得高分的难度,尤其是材料作文,如果学生想得高分,就只有在练好写作基本功上下工夫。

1.2高考作文考查方向的变化。近几年作文考查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从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到对事件的思考;从对人生意义的看法到对理想目标的向往;从对同伴的态度到对诚信处世的立场;从对可持续发展的洞察到对富含哲理现象的感悟等等。作文命题的设计让学生感觉并不突兀、并不陌生,都是身边的事情,很容易让学生接受,这样做的出发点就是降低写作难度,让学生关注生活,打消对写作的恐惧感。

2.广泛阅读

自古就有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说法。作文教学理所当然地是高中语文教学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样阅读面广了,记下的词、句、段多了,脑子里的东西多了,动起笔来也就得心应手了,自然在今后的写作中也就有话可写了,同时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独立作文的难度。学生阅读的时候,可以广泛选材,只要是思想健康,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益的内容,都可以广泛涉猎。如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思想政治和文史地理等。因为广泛阅读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使他们的作文内容充实,可读性强。指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时,既可以包括长短篇小说,也可以包括诗歌散文,如果有兴趣,适当阅读古典诗词也是不无裨益的。通过广泛阅读,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另一方面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既让他们学到写作技巧,又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此外,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还要讲究方式方法。例如阅读诗歌散文时可以朗读,阅读文学性作品时可以默读。教育学生阅读的同时思考,思考是为了更好地阅读,在阅读和思考的时候,注意做好读书笔记也是一个学习写作技巧的重要方法。我让学生经常去读一些报章杂志,如《青年文摘》《智慧背囊》等,通过阅读积累大量的素材,以备作文时有更多的选择。只有广泛阅读素材,才能获取多种知识,在知识丰富的基础上,运用多种写作技巧练笔,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功效。当学生真正对阅读感兴趣的时候,就是激发他们写作灵感的好时机。每个人的阅读品质阅读习惯都不一样,学校就有必要为学生建立一个交流经验交流体会的平台。定期或不定期开展阅读经验交流大会无疑对学生有较大的帮助。

3.观察生活

留心生活,注意观察是学生写好一篇作文的前提。然而,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致使文章内容空泛、生涩。这就需要教师在作文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点拨与指导,使学生既要用眼睛观察周围生活与事物,更要让他们用心去体味。观察细致,能写得充实具体。观察还要和想象结合起来,写出的形象才会栩栩如生。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李密的《陈情表》等等,都是细致观察、真实生活的作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在谈及"母爱"这个话题时,学生搜索枯肠的找寻"母爱",但写出的文章却给人一种不实、编造之感。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加以点拨与启发,引导学生留心生活,注意观察,特别是生活中触及学生心灵的生活。这样,不但让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更让文章感人至深,引起读者的共鸣。大自然丰富多彩、千姿百态,从浩瀚的宇宙到微小的虫蚁,都会给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思索与启迪。

4.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突出思维训练

作文要有创新,就需要学生具有创新的思维。创新思维是学生作文创新的灵魂和源泉,而创新的思维又是通过联想和想象来实现的。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我国的高中学生在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已经没有了梦想,没有了想象,因此,要使学生能够充分的联想和想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发挥语文课的作用,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课文中联想的例子,比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中,诗人把繁星满天的夜空,想象为是点着无数街灯的天上街市,又改造了牛郎织女的传说,把空中的流星想象为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街上闲游,用以象征他们的生活的幸福美好;二是诱发学生进行联想。学生的阅读是学生进行写作的基础,因此我们要提倡学生进行多阅读,并且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展开联想。比如鲁迅的作品《药》中写到坟场"两面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的馒头",让学生进行联想,有的学生就联想到了鲁迅的另外一部作品《祝福》中祥林嫂在祝福声里寂然死去,而鲁镇"活得有趣"的人们却在"祈求来年的幸福";三是充分发挥课文的作用。凡是选入高中语文教材的课文都是经典的文章,这些语文课文有着丰富的想象成分,比如《荷塘月色》中就有许多想象的句子,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要紧紧的抓住课文引导学生去想象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

5.把握练习内容,分块收集习作素材

古人说"无一物不可以入文","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能收集并写出文章的事物可谓浩如烟海,写作信息无可限量。文章所反映的主旨,由于经过艰苦的选材过程及思维方面的沉淀,通过"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人为创造活动之后,如此无限量的写作信息,却必然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同时代基调,阶级色彩,社会道德意识,民情风俗观念,集个人而成的群体粗线条情感喜恶的规范和影响。这样,在特定的时代或时期,就把无形的写作信息无意识地纳入或宽或窄,或深或浅,或长或短,或浓或淡,或急或缓的创作主渠道中。这些创作主流,虽也呈现出纵横交错,繁杂纷呈的特点,但一定程度上却粗线条地、清晰地凸现出了短期内不易变更的题材集中意识。准确把握这些有形题材,以此设置习作达标规程并明确达标原则,在实践操作中使之具体化,就会减少作文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作文教学日趋合理化,制度化和成熟化,体现出作文教学的科学性。

总之,高中写作教学的三个目标决定了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三方面内容,高中语文教师应当遵循三个目标的诉求,对学生思想认识水平、思路完整性和语言完美性的提升做出相应的教学模式。教学不仅仅限于课内教学,还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通过社会实践和对外界优秀文学作品的接触来提升自己的语文写作素养,鼓励学生在写作中不违背语言规则的情况下大胆创新,真正贯彻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猜你喜欢

命题作文高考作文想象
命题作文怎样确定立意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快乐的想象
半命题作文“难忘那次__”构思指导
命题作文“闯关”大法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