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在体验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2015-01-13李红英
李红英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4-0311-02
开展探究性学习,在于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掌握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收集、研读、理解和处理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以及创新的意识和实践的能力,进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全面落实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仍然普遍存在"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导致部分学生厌学,甚至于各项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和提高;因此,加强研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就显得尤为必要;与此同时,对历史学科的教学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历史学科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也就很现实地摆在我们历史教师的面前了,成为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本文就此提出几点看法,希望能够有助于对这个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1.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让他们乐于学习并学得轻松愉悦,才能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学习过程以教师给学生做"导游",引导学生"拜访"的形式展开,有时是教师展示观察材料,提出问题让学生体验和探究,有时是学生自己上计算机操作,详细观察材料,三五个同学一起讨论,然后向大家提出自己的判断和见解。观察——体验与探究——交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习过程轻松、活泼。教师做导游解说,实际上是做一个学习的引导者和思维的激励者,通过一个个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探究。教师"把问题置于某种条件中,并把各种问题置于未来的情景中,从而使学生能在答案和问题之间建立一种联系。"中学生秉性聪慧又好奇、好学,对新鲜的事物特别敏感也容易接受。而研究性学习同样具有形象、具体和新奇的特点,这就与学生的心理特征恰好吻合。所以,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利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那么必定能够更大程度地巩固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
能够成为研究课题的学科知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更不是学生凭其智力就可以顺利理解或者经过简单推理便能够把握的一般知识点,而应该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因为这才有挖掘深化的必要。只有这样确定课题,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更好地发展学生自身的研究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我们可以选择与教材内容有关的而学生又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联系,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思想性和针对性。要有思想性,是指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有利于进行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有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要有针对性,是指针对学生不同年级不同的心理特点,针对其智力水平进行研究。
3.究性学习要重视探究性学习的过程
研究性学习的流程通常是:课题选择→方案设计→探索研究→检验评价→形成报告。传统的学科教学是"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而研究性学习则与此完全不同,它把研究过程、把能力的培养看得比结论和具体的知识更为重要。学生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教学的需要选定合适的课题。第二步是设计方案。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初步提出研究方案,再经过反复论证修改,最后确定比较可行的正式方案。第三步是根据设计的方案展开探索研究。此时要仔细观察每一个环节,认真思考并解决遇到的问题,做好记录,从中得出研究结论。第四步是对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检验和评价。主要分析探索过程是否规范,结论有无科学依据。最后,形成研究报告,汇总交流。至于学生经过探索研究所获得的最后成果,其评价的标准不在于成果本身具有多大的价值,更重要的应该是学生通过对研究过程的体验,从而掌握了科学研究的一般流程和方法,从中学会了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方式,主动发现问题、获取知识进而应用知识的能力,而这对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意义无疑是特别重大的,也是新课改和素质教育所要努力达到的目标。所以,重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历史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
4.究性学习要体现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对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提出了全新的革命,既要求学生相应地转变学习方式,也要求教师相应地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加之研究的内容也多来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这就要求研究性学习从内容到形式都要突破原有的教与学的封闭状态。为此,我们教师不能再搞"一言堂",不能再作出太多干预,更不能越厨代疱替代学生的研究和思维,只能扮演指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营造民主开放的气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创造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之,探究性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丰硕的教学成果,需要一个不断深化提高的过程,只有循着科学的方向,紧密结合并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性和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是学好历史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从而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引导学生实现会学,达到乐学,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