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器乐优化小学音乐课堂

2015-01-13李雯熙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竖笛器乐音准

李雯熙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4-0327-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好奇心强,喜好新生事物,探索欲望强,接受能力强。而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匈牙利音乐教育学家柯达伊曾经说过:"音乐是人的教育的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如果不具备这方面的修养,教育就不完整,离开了音乐谈不上是个全面发展的人。"器乐教学则是音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一部分,事实表明器乐教学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体改音乐能力,激发音乐的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

1.器乐教学丰富了课堂内容

以往的音乐课将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放在首位,老师不断地重复那些枯燥的乐理知识,单纯地训练学生的识谱,唱谱能力,学生机械式的学习,毫无乐趣,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学生喜欢唱歌但不喜欢上音乐课这种现象,老师教的累学生学的也累。那如何在改变这种内容单调,方法简单的传统模式的同时又能让学生在愉悦轻松中获得知识呢?我觉得器乐教学给原本单一的课堂增添了新的活力,在教材中有很多曲子很适合让学生进行简单器乐的演奏,例如《雪绒花》这首优雅平和的曲调,用竖笛吹奏非常地好听,加入一些打击乐器配上相应的节奏就更加丰富了。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真正体现"乐(音乐)即是乐(快乐)"的至理。

2.器乐教学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质

学生的音乐素质包括很多方面,有乐理知识,唱歌,视唱练耳,音乐欣赏和器乐教学。器乐教学不但能够培养学生音乐的技能,同时还能促进以上几方面的发展。我就先举一个竖笛的例子。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小学的一切音乐教学活动都建立在学生是否有敏锐的听觉能力基础上,所以对小学生进行视唱练耳的训练尤其重要,只有让小学生获得敏锐的听觉能力,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音准,为二声部的歌曲打好扎实的基础。而这一方面的训练如果只通过教师在钢琴上弹音让学生一遍遍地进行听音模唱,那么日子久了学生势必会厌烦。我举一个现在小学普遍运用的学生乐器"竖笛",它作为简单的演奏乐器则能很好的帮你解决这个问题,利用竖笛,培养学生"视唱练耳"方面的能力。抓住小学生对新事物好奇的心理特点,把竖笛引进课堂,因为竖笛简单易学,所以很适应小学阶段的器乐学习。如何利用竖笛进行训练呢?在班级中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根据学生的情况实行分组教学,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我在具体的工作中总结了以下几个经验:(1)在训练的一开始,教师先用琴弹奏一个音,然后让学生用竖笛吹奏出来,慢慢的增加到短小节的旋律,请学生用竖笛模仿吹奏。当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之后,教师弹奏旋律让学生直接听唱出来。(2)进行和声的练习,教师可以先准备好和声卡,然后请两个同学上来任意选择一个声部在教师的手势指挥下同时进行吹奏,让其余的学生听有几个声音,并把音唱一唱。(3)还可以针对小学生向师心理让他们当一回小老师,由他们出题,选学生吹奏和回答问题。

唱歌是小学音乐课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感受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唱歌过程中音色跟音准是我们音乐老师所关注的两个重要问题,正确的发声方法是形成良好音色的重要前提。那么对于音准它也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但是由于一些客观的因素,很多同学在唱歌的时候怕走调而被别人笑话,就闭口不唱,越不唱就越唱不准,越唱不准,就越不敢唱,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影响了学生的唱歌水平。丧失了唱歌的信心。而一些具有定音效果的同时学生又简单易学的乐器又很好的帮助了他们。因为在课堂中由于时间的限制,教师不可能一个个的去纠正学生的音准,例如利用口琴,解决学生唱歌的音准问题。我将学生分成若干的小组,例如四人一组,针对要学习的旋律先进行节奏读谱,等读熟后,然后两两分组,可以两个人吹口琴,两个人唱歌谱,这样在唱的过程中小组成员进行交换角色的练习,相互检查,教唱,真正做到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在练唱的过程中,由于有了口琴的帮忙跑调的现象也明显有了好转,学生唱歌的信心也自然树立起来了。

3.器乐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创作能力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需要全方面发展的人才,尤其是动手创新方面的能力。我们的课堂提倡让学生"动"起来,动脑、动口、动手。在课堂上运用一些器乐演奏,让学生眼、耳、手等器官得到协调发展,而且激发了学生思维的多向性,这是其他学科和其他学具所无法取代的。还能激发他们的创作动机,培养创新精神。例如:可以从生活中选取材料,像气笛声、警车的声音等等,联系学生的实际让他们进行旋律的创作,把自主权交给学生,在用所选的乐器表现出来,学生们兴趣很高,老师也要及时的给与启发引导,学生乐此不疲。

在小学低年级,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健全,例如四肢、肌肉发育还不成熟,我们可以选择让他们学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让他们接触像木鱼,响铃,圆鼓板这些乐器来训练他们的节奏感。还可以根据歌曲的特点让学生自制乐器,例如《小雨沙沙》这一堂课,就可以让学生利用塑料瓶和沙子进行学具的制作来模仿小雨的声音。真正的让器乐教学走进我们的课堂。

4.器乐教学与德育渗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俗话说得好:"十个手指各有长短",更何况是面对于来自四面八方的几十个学生,他们对音乐的接受能力各不相同。我们应该注重因材施教,不能出现尖子生吃不饱,中后生跟不上这种情况。可以在练好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对子",充分发挥尖子生的作用,发挥他们的优势特长,让他们当"小老师",当"领头羊"。帮助中后生跟上队伍,让他们各展其能,享受到器乐演奏带来的乐趣,使之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都有提高。久而久之,班级间就会形成一个好的风气,使之成之为习惯,学生成为一个团结的集体,共同发展,充分利用音乐艺术中的集体表演形式,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的好办法。孩子们从小学到的知识和养成的习惯,都会渗透到他们的性格中去,长大了带入社会。一个懂得合作精神的孩子会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集体操作,并发挥积极作用。

学生在进行合奏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审美创造力,提高了他们的音乐审美素质,以往的音乐课欣赏往往是学生规规矩矩的坐在座位上听,最后老师象征性的问几个问题或简单的小结一下就完事了。《音乐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的审美体验,音乐欣赏课也要让学生"动"起来,在实践中去体验。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用器乐表现的欣赏曲目,让学生对原来的作品进行再创作,为学生真正的提供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平台,有被动变为主动。让学生真正的听懂音乐,理解音乐,享受音乐。

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精辟地指出:"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将器乐教学带入我们的课堂既充实丰富了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改变了课堂风貌,又大大增强了音乐教学吸引力。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猜你喜欢

竖笛器乐音准
农村小学竖笛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民族器乐的传统与当代演释
笛声悠扬 回味悠长——八孔高音竖笛整班起步教学三计
把握歌唱关键期 有效培养音准感
谈器乐在初中音乐第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小学竖笛教学“分层互动”模式研究
关于举办“学院奖全国高等院校器乐比赛”的通知
略谈器乐在歌唱教学中的应用——以《金孔雀轻轻跳》为例
浅谈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
谈如何在二胡教学中掌握好音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