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课堂中的问题情境

2015-01-13马旭辉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定理情境生活

马旭辉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4-0223-01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情境,使其像一块无形的"磁铁",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调动着学生的思维,激发着学生的求知欲望。

1.重视课堂导入情境的设计

乔治·伯利亚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如果能够将巧妙的问题情境引入数学课堂,就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从而唤醒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保持持久的学生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因此,我们应努力让数学教学适度生活化、情境化而又不失浓厚的数学味道,给学生留下相对深刻的数学感悟,促进学生全面获得数学知识。

课堂导入情境设计的好,一开课就能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例如,在讲授"等比数列求和"这一节时,我们设计了这样的导入情境:例如我们做一笔交易,设计一个月有30天,我每天给你100元,但你每天都要给我一定的回扣,第一天回扣0.01元,第二天回扣0.02元,第三天回扣0.04元,第四天回扣0.08元······你愿意做这笔交易吗?这样,学生被这个有趣的问题吸引了,各抒己见,我随即点明课题,之后学生全神贯注地学习了等比数列求和。

课堂导入情境的设计,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精心设计的导入情境能触动学生心弦,立疑激趣,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渴望,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设计要有探索性和挑战性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够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指出:"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时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的职责已经不仅是传递知识,更要激励学生思考。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的时候应该考虑活动的趣味性、过程性、开放性、挑战性。使学生看到知识发生的全部过程,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并产生强烈的求新、求知、求成的欲望。例如,我在"线面垂直判定定理"的教学中,先提出问题"如何判定线面垂直",学生会想到定义,但需要验证直线与面内每一条线都垂直,由于面内直线有无数条,所以此法不通。进一步想到减少直线的条数,最后确认减少到两条且相交。并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的实例,如墙角线与地面、支柱与地面的关系。再进一步操作实验:拿一块三角形纸片,翻折得到一条折痕,竖立在桌面上,观察折痕是否与桌面垂直,并思考如何翻折才能使折痕与桌面垂直(同桌合作),最后归纳总结出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这样层层深入,既有难度又有挑战性,而且通过实验,再现了定理的发展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发现和创造过程,了解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学生真正理解了定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也明确了数学是抽象的,但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教师真正发挥了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去感悟、去理解。

3.问题情境要紧密联系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学习知识后又将回到生活中去,因此,我们的教学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创造的问题情境也要从实际出发,这样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的能力。例如在"均值不等式"一节的教学中,可设置下面两个实际应用题,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关于均值不等式的定理。(1)某商场在节前进行商品降价酬宾销售活动,拟分两次降价,有三种方案:甲方案是第一次打P折销售,第二次打Q折销售;乙方案是第一次打Q折销售,第二次打P折销售;丙方案是两次都打P+Q/2折销售,请问:哪一种方案降价较多?(2)今有一台天平两臂之长略有差异,其它均精确,有人要用它来称物体的重量,他认为将物体放在左右两个托盘中各称一次,再将称得的结果相加后除以2就是物体的真实重量。你认为这种想法对不对?如果不对的话,你能否找到一种用这台天平称重量的正确方法?这两个应用题,贴近生活,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观察、联想、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再注意给学生动手、动脑的空间和时间,学生一定会想学、乐学、主动学。像这些鲜活的教学素材一方面缩短了知识和生活的距离,打通了生活和数学之间的屏障,同时也能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相应的发展,树立"掌握必要的数学"的观念,逐步养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习惯。

4.创设的问题情境要适度

这里所说的"度",就是指设计的问题符合绝大多数学生的认识水平,适合大多数数学生的认识实际,如果设计的问题要求过高,会使学生束手无策、兴趣索然;如果问题要求过低,学生几乎不必思考,达不到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恰当的问题是把学生置于苹果园里摘苹果,给他们造成站着摘不到,跳起来能摘到的思维境地。

总之,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让学生经历数学"再创造"的过程,为他们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活动提供机会和空间,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猜你喜欢

定理情境生活
不同情境中的水
J. Liouville定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A Study on English listening status of students in vocational school
“三共定理”及其应用(上)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