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提问的艺术

2015-01-13陈晓兰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情境思维

陈晓兰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4-0141-01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学生是当然的"主人"。但这并不是说,为了迎合新课程改革理念,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就此放手,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随心所欲"发展个性,当"主人"。 课堂成败与否是在于学生能否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有组织、有纪律、高效率的学习。这不仅依赖于教师本身的学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艺术等,更重要的在于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

可是,我们怎样与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呢?这是现在大部分教师都在研究的问题。回顾这十来年的教育教学,我认为其关键还是"问题"二字。纵观近年来语文教学的学习和实践,越发发现灵活多样的课堂提问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学习能力,它是课堂教学中重要手段之一。教师课前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及知识的系统分部,预设每个不同阶段的学生对系统知识所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加以整合,引领,更灵活机动的组织教学。我认为,在预设课堂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要注意提问的态度

提问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更清楚,更有条理地理解教材内容、获得知识和找到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如果在提问时能和蔼、平等、自然亲切的神态鼓励每一位学生,这样学生就会愿意回答,甚至争先恐后地回答。但是,由于个性差异,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是不一样的,也许学生思维正确,也许学生思维出错,无论怎样的答案,教师都要先给予肯定,以一种平等的学习氛围给孩子提供一个表现自己的平台。对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要予以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则不能指责和嘲笑,而应该耐心地加以引导和启发,帮助他们树立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另外,提问的面要宽,还要深。不能只提问几个"尖子"生而忽略其他学生,特别是成绩差的和不善言谈的学生。而是这预设中分几个层次的问题呈现,即让学困生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可以给优等生加餐。

2.课堂提问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层面拟题

教学不仅要从教材出发,更应从学生入手,了解其知识结构,能力分部,即接受程度。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才能取得教学主动权。问题的拟定,既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层面,又要让学生对问题产生一定的兴趣。

如教学《荷花》一文,当讲到 "要是把这一池的荷花看成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时,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这里的"了不起的画家"指谁?为什么说他是"了不起"的呢?稳重你还觉得谁是了不起的?由于学生对画画很感兴趣,想想能力丰富,所以,发言就及其的踊跃了;有的学生根据画面说话,有的学生能联系上下文谈自己的感受;还有的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来讲。那才是真正的"了不起"啊!

3.课堂提问可营造一定的情境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创设情境问题是课堂中必要且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情境设置,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如果情境问题过大,过于宽泛,学生容易"跑调",很难被引入课堂学习的正轨。记得在上《海底世界》,当讲到海底各种物产时,我让学生介绍海底的物种。由于课前学生有收集资料,大家回答十分积极,内容及其丰富,结果变成了学生汇报课。在此之前我没有很好地给学生创设好问题的情境,造成课堂教学时间严重不足,宝贵的学习就这样白白浪费了,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4.课堂提问要有一定的深度

要注意提问的深度。启发式的提问应是一种积极的提问,但由于提问的设计深浅不适,致使提问失去价值。比如:有些问题学生一看就明白,但教师仍不厌其烦地去提向,根本不考虑教学目标的需要,这样不仅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而且白白浪费精力,甚至会降低教师的威信;也有些课堂提问时老师和学生一问一答,教学气氛看起来很活跃,但课后如问学生有哪些收获,学生有时就显得很茫然,如果答案就在教科书上,学生能回答完整,如果书中没有现存的答案,有的就答非所问了;还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者过难,或者过偏,使学生横竖摸不着头脑,难以做出解答。因此,必要时应注意提问的深度,使学生咀嚼有味,才能引发学生创造性的火花。

5.课堂提问权利下架,引导学生质疑求佳

古人云:疑为思之始,学之端。亚里士多德亦说过:"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因为只有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时,才是他们积极思维且学会学习的开始。要让学生乐于质疑,教师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真心地把学生当作朋友,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发言,认真地聆听他们的提问,通过师生互问,生生互问达到相互学习,教学相长的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日益腾飞的信息化社会,学生信息的获取渠道多,信息量大,很多学生目之所及之处就是我们教师视野的盲区,因而,教师的讲授就不会是百分之百正确。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勇于向教师质疑问难的精神。只有教风民主,宽容学生,学生才可能积极思维,敢于且善于质疑,并提出自认为最佳的修改方案。

综上所述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

[3]教学艺术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情境思维
不同情境中的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