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赏析诗歌重在品味语言

2015-01-13詹志辉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罗盘品味赏析

詹志辉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4-0120-01

诗歌赏析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难就难在不易把握诗歌教学的关键点。语文老师容易把诗歌教学简单化或是复杂化。有的老师认为诗歌重在朗读,多读就可以理解其意了。这对有一定知识储备和人生阅历的成年人来说尚可,但对大多涉世未深,知识浅薄的初中生而言是难以做到的。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学生容易将诗歌熟读成诵,但问其诗意,却是含糊其辞。所以说光读是教不会一首诗的。有的老师却是字斟句酌,将每句话,每个词都解释得很直白,然后是分析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主题等大小知识点,每点必躬亲,唯恐有所遗漏。这样教诗和教其他文体的文章没有什么区别,未能体现诗歌这种文体本身的特色。

诗歌的美是美在语言,以最精炼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涵。《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朗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在后几个学段中,更是对语言的品味有了更高的要求。诗歌课教学要体现诗歌的特色,应以品味语言为主,然后沿图索骥、顺藤摸瓜将整首诗的内涵及意境和盘托出。通过多年语文教学的摸索与实践,体会到品味语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品味诗歌语言中独特的意象

对于意象,我们可以通俗理解为物象与情感的组合。物象就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事物,但用在诗歌中就绝不是几种事物客观地再现,而是承载了作者某种特定的情感。这些寄寓着作者某种情感的物象就是诗歌的意象。它是构成诗歌的基础,是诗歌的灵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曲叠用了九个名词描写了九种富有特征而又互有联系的景物,并以概括而巧妙的艺术构思组成了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黑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暮色中思归的乌鸦,安逸闲适的乡村人家,旅途困顿的老马,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而彷徨悲苦的情怀。曲中的九个名词正是九个意象,它们有机地组成密集的意象群。这种看似简单的意象组合,却出乎意料地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被誉为:"秋思之祖",成为元曲中的绝唱。在当代诗人王家新的《山的那一边》一诗中,作者反复引用了山、海这两个意象。表面上是写翻过一座座山去寻找海,实际上是写出了作者对理想的渴望与追求。小时候,认为山是山,海是海,翻过山便可见海。成年后才明白,要想看到心中的海必须翻越无数座山。正如理想的实现要历经千难万险。借助这两个意象,作者形象地写出了人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必经的几个历程,由朦胧到清晰,由困惑到坚定。

在赏析诗歌时,我们就是要结合作品捕捉住那些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创造出来的意象,反复揣摩、体味,从深层次上领悟作者深邃的思想,从而深刻地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品味语言的意境美

何谓意境,按书面解释是指诗人通过各种意象的创造和连缀,加之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而又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情与景的结晶。我认为通俗一点理解的话,其实诗歌的意境就是指这首诗通过你的理解感悟之后,所能在你脑海中形成的一幅画面。例如前面提到的《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叠用了九个意象,前四句全是写景,只有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点染出一片凄凉的秋色,烘托出一片衰寂的情思。全部景象都笼上一层无限悲愁,正可谓不言愁而愁似东流水,不言苦而孤苦若黄昏之鸦,韵味无穷,渲染了一种萧条荒凉的氛围。体现了主人公无可奈何的落泊心境,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孤零零的游子,牵着一匹瘦马,日暮时分,踽踽独行在异乡的小路上,斜阳将他影子拉得瘦长的,望着周边的乡村人家已是炊烟袅袅,而自己的脚步却还不知道能够在何方停留,不由悲从中来,这就是意境。

我们赏析诗歌时,就是要学会体会作者借助某些意象合成的意境,通过想像和联想,进入到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无限丰富广阔的艺术空间,从而领会诗人对自然,对社会,对生命最真切的阐述。

3.品味诗歌语言中生动的修辞

诗歌语言的含蓄,意味深长,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修辞手法的运用。品味诗歌语言从修辞入手 ,可以便于读者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通俗,较为轻松地理解诗歌的内涵。例如诗歌《山的那一边》中"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把我的幻想到了一个零分"一句。表面上是写出的颜色,实是写出了山的神态,其实是自己心情的反映——"我"爬上了山顶,满以为可以看到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到那边的山,看起来就像"铁青的脸"且在嘲笑我的幼稚无知。这里便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巧妙地把景和情融合地一起。

比喻也是诗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借助于比喻,可以使作品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从而使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而我们读者也可以根据它所选用的喻体来揣摩出它的本意,简单而1又贴切。例如七年级语文第一册第六课流沙河的《理想》一诗中有这样的一段话"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但理想有时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在这段话中,作者用到了三个喻体。分别是罗盘、船舶、海天相吻的弧线。我们先来说前二个,罗盘是给人指导引方向的,船舶可以载人在海上航行,但船舶若是没有罗盘,就会在每上迷失方向,无法达到目的地。船舶装上罗盘,那么人便于可以顺利地到达任何一个想去的地方。这里作者把理想比作罗盘和船舶,说明了作者肯定理想的彼岸是一定可以到达的。只要乘上理想的风帆,理想的实现是必然的。而第三句把理想比作海天相吻的弧线,又有何深意呢?海平线,可以看到,但永远无法到达,你只能不断地靠近,却始终无法接触到它,这形象地写出了理想的实现,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要实现理想定会经历些磨难,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再如李煜词《虞美人》中有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里将愁比作春水,借春水的特点写出愁的绵延不绝,无法排遣。而他的另一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更是以丝喻愁,写出了愁的繁多。本来嘛,长丝可断,乱丝可理,可这愁还偏是无法剪断,更是无法理顺的,足见这愁有多么纷繁。这里以有形写无形。生动形象地体现了一个被囚禁的之国之君内心的哀怨与悲愁。

此外,诗歌常用的修辞还有很多,如夸张、象征、比兴等。赏析诗歌,品味诗歌语言,可以先分析诗中所用的修辞,从形象的事物入手,降低我们理解诗歌的难度,我们便可以沿着这些台阶,走进诗歌的深处。

赏析一首诗,应该是多角度的。初中生对诗歌的赏析还是具体到某个方面比较好。诗歌最美在语言,最真在情感。要让学生对诗歌有最感性的认识,觉得它不是想像中那么简单浅显;也不是想像中那么深奥复杂。就从品味诗歌的语言入手,沿图索骥,去挖掘诗歌神奇的府第洞天。让我们驾驭着语言这面风帆,畅游于诗海,去领略诗歌的无穷魅力。

猜你喜欢

罗盘品味赏析
品味桂峰
此声彼声来品味 仔细聆听有不同
不宜上课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品味四季
印尼《罗盘报》之中国国家形象
苍蝇脑中有“罗盘”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电子磁罗盘性能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