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教师心理倦怠对教学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2015-01-13王兴军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影响与对策中学教师职业倦怠

王兴军

摘要:中学教师职业心理倦怠现象时有发生,职业倦怠的出现,阻碍了教师自身发展,直接或间接的对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消极影响,导致学校的教育质量下降。由于教师在人类社会的延续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分析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学工作影响,促进教师不断发展与完善,缓解教师职业倦怠,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学教师;职业倦怠;影响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4-0054-01

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斯腾伯格首次提出"职业倦怠"。所谓职业倦怠,指的是个体因不能有效的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的应对工作中的挫折所经历的身心疲惫的状态。而教师的职业倦怠只要是指教师难以应付职业对自己的要求而产生的疲倦困乏的身心状态,是个体厌倦和畏惧工作任务的一种心里反应。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后,会倾向于对学生的行为做消极解释,对学生的情感关怀也会衰退,这可能导致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下降,对班级的管理也不利。同时出现职业倦怠或者枯竭的教师往往士气低落,工作效率下降,与同事的关系容易恶化,甚至会发生缺勤或离职的情况,影响学校教学工作的稳定和效益,对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教师对人类社会延续和发展起着巨大作用,要想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作用,最大限度的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出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迫在眉睫。

1.中学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学工作的影响

1.1丧失了教学的热情与激情,创造性低。低落的情绪直接影响了其对教学目的的认识,教材的把握,教育方法的选择,课堂教学的组织,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对学生的指导,影响其正常教学水平的发挥。

1.2对课堂准备的充分性降低。不钻研教材,根据老经验,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无所作为,教学方法陈旧,机械教学,缺乏创新,思维僵化,对问题缺乏挑战意识,对工作控制感和成就感下降,不仅影响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受,也激不其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导致学生学习的低动力状态和学习的被动性。

1.3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以消极否定或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学生,易怒,体罚,辱骂学生,关系处于对立敌视状态。教师的易怒,焦虑往往通过责怪,迁怒甚至体罚学生的方式宣泄出来,而学生却"敢怒而不敢言",这极易引起学生的情绪困扰,久而久之,使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对学习没兴趣,造成逃学或辍学。

2.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促进自身发展

2.1加强在职培训,进行继续教育,实现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加大对教师的在职培训,使教师了解本学科最近发展状态与最新教育理念,让教师掌握改革的核心内容和具体操作性的指标,使教师在逐步适应过程中真正体会到教育改革所带来的契机,从而主动的将学校的奋斗目标融入到自己个人的奋斗目标中去,积极自觉的参与教学改革,在此动态发展中,自觉的将压力变为动力,减少迷茫和不知所措所带来的压力感。通过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改善教师的学历层次,知识结构,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使教师的自身发展得到进一步的满足,有助于降低教师内心的冲突,唤起他们对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兴趣,缓解他们的压力,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2.2减少班级人数,进行小规模教学。班级人数的膨胀,过多的测试工作也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荷,使教师产生倦怠感。许多国家已提倡并实施了小规模教学,这不仅有利于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学生,也能使教师减少压力,获得事业成就感。 我国学校一直一来就采用大规模教学,一个班级少至四五十人,多至八九十人,教师工作负担大,很难对全体学生的发展进行关注,不利于因材施教,很多教育互动也无法深入进行,减少班级人数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

2.3对教师进行由终结性评价向发展性评价的转型,将两种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要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制定措施,制止主要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评价教师水平高低的依据和做法,淡化考试成绩的评价作用,真正实行而不是只停留于从口头上讲讲的多角度评价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降低教师对学生考试分数的密切关注程度,减轻他们的精神压力,进行发展性评价体系。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经验,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得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当中,"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有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可以说,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怎么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包含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主体。

关心教师就是关心教育,就是关心祖国的未来。为了交是健康而愉悦的工作,为了孩子健康茁壮的成长,整个社会都应给予教师深切关怀和积极支持,应建立对教师合理的角色期待,对教师的工作多一份理解对教师工作中不如人意的地方多一份宽容,让我们共同努力,帮助教师减轻心理压力,走出职业倦怠的困惑,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力量。

参考文献:

[1]葛红梅.谈教师的职业倦怠

[2]谭海军.中学教师职业倦怠与激励机制研究思考

[3]戴昭.关注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

猜你喜欢

影响与对策中学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作品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从“封闭”走向“开放”——北京市远郊区中学教师教育创新的瓶颈与突破
从“封闭”走向“开放”——北京市远郊区中学教师教育创新的瓶颈与突破
信息化对企业会计核算影响分析
浅议公立医院如何应对取消药品加成后对医院经济状况的影响
中学教师工作投入问卷的编制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西藏中学教师职业认同现状及其提升建议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